随着我们家小孩的慢慢长大,我开始关注育儿的问题。
我关注过一些书和教育方法,比如说《早教革命》和赏识教育。我先前也研究过英语学习方法,比如《千万不要学英语》、疯狂英语等。我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是同样学习英语,会有那么多方法?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学习个体的差异。也就是说学习英语的主体是有差别的,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学习经历和不同的性格,必然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是不一样的。也就必然会导致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粉丝群。在我看来,严格区分方法之间的好坏是没有意义的,关键是作为英语学习者,要看到个体差异这一特征,而不要麻木信从某种方法,育儿方法的多样性也是同样的道理。基于此种认识,加上我对自己小孩的成长跟踪,于是有了此文。
儿童的成长阶段
儿童在最初的1到6岁成长阶段是很关键的。当他出生时,会有些天生的性格在里面,然后,我们会慢慢教他东西,等到6岁时,他会形成早期的东西到性格里面。
下一个阶段就该是上学了,这个时候老师和同学们介入了他的生活,他的性格和知识面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会出现对两性的模糊认识,可能会早恋,更有可能带来的是青春期的叛逆。这些阶段每个家长都经历过,或者是看到过,它就发生在我们周围。实际上在初中以后,我们应该做的更多的是引导,而不是教他们该怎么做。
现有的教育模式
现在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制。也就是说主要的知识都来自老师,学习几乎占用了学生的全部时间(可以认为体育课、旅游、娱乐等也是一种学习)。
但是,问题是这种教育是通用的。也就是说课程、教材、老师的背景知识都是统一的。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幼儿会有不同的性格(这个很明显)。然而,到了初中、高中以后,至少在同一个学校的差不多成绩的学生里面,他们会看起来都差不多,我认为这是通用教育很自然的结果。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原因。比如:老师学生的比例太小,一个老师会教很多学生,没法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做一套教学方案。但是,他们会把同学归类:成绩好的、调皮的、听话的等等,以便区别对待。我认为个体的差异,老师肯定看在眼里的,无奈老师精力有限,只能对个别的好学生或者差学生单独处理。
因材施教的方法
考虑到个体的差异、现有的教育模式等等,我觉得,作为爸妈实际上是可以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的。总结下来就是因材施教,字典里面的解释是: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内容和方法施行教育。但是,这里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记得我儿子小学开学的时候,学校的校长就在开学典礼上说,爸妈这个工作是唯一一个不需要培训就能上岗的。所以,问题来了,有些家长不知道改怎么教育小孩,他们就会看周围的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然后直接用之。要么就是自己在哪里瞎琢磨,完全是乱来(在我看来)。
要做到因材施教我觉得以下几点是必须的:
1.要从孩子的出生就时刻关注他的成长特征,特别是小时候。根据我的经验,孩子在小的时候,变化特别快,可能这两个月喜欢做个什么,下个月就变了。我估计是因为小时候生理成长的速度太快的缘故吧,所以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的变化。
2.要鼓励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犯错,成长嘛,犯错是正常的。可以根据他的性格来纠正他的错误,即便他听不懂你说的话,也要给他解释清楚为什么会犯错,不要忽视潜移默化的力量。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要感觉在和一个成年人在聊天,当然你最好是模仿孩子说话的样子,这样他才能听懂。
3.要长期多和孩子交流。其实,所谓叛逆,也无非就是沟通上面出现了障碍。我见过很多人,小时候根本不关系孩子在想什么,每天在做什么。完了到了孩子青春期的时候,说他叛逆,这个有点说不过去吧。你不和他沟通,有代沟什么的不是正常吗。宽且,现在社会发展那么快,就算我们自己,要不和社会接触一段时间,也会不适应的不是。
4.要做好工作与生活的时间安排。工作是什么时候都可以干的,但是教育孩子,没抓住关键时间点,那可就真的错过了。宽且,工作不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嘛。
以身作则的态度
关于以身作则,是我身有体会加上去的,这个也很好理解。比如你要告诉孩子不偷懒,至少你自己要能做到吧,要不你如何说服他?关于这一点,我只想举一个例子:前段时间,有个周末,大概是周六吧。早上6点多,我儿子说要起床,然后就开始穿衣服。我一看,貌似天还没怎么亮,这是啥节奏,我只记得我小时候,我爸妈起的特别早,现在应该轮到我早起才对吧。这件事搞的我影响很深刻,自己反思了好几天。
我们人生的意义
为什么要说这个呢,到了快四十的时候,见多了生老病死。然后,看着自己的宝宝,从无到有,到健康的成长,就很自然的开始思考人生了。
人生的意义属于哲学范畴,每个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适合自己的人生才是最好的,其它的都是浮云。如果能想通这一点,生活将不会那么纠结。所以人生需要历练,也就是通过历练来思考和感悟人生,思考和没思考、想通和没想通之间的差别是明显的,至少对我而言。
总之,我觉得如果要教育孩子,“以身作则、因材施教”,绝对是个准则,它会时时刻刻提醒你:该如何面对孩子的成长?如何处理他们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与他们交往?它没有教你该如何做,但给你指引了方向。
本文属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