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简友广场
071秦末风云之巨鹿之战

071秦末风云之巨鹿之战

作者: 清净无量 | 来源:发表于2023-11-06 22:34 被阅读0次

    上一篇讲到,项梁在与章邯的交战中战死沙场,楚怀王因此高调走上前台,进行了军事部署和人事调整,刘邦向着咸阳方向行进,在一路高歌猛进中结束了秦二世二年的历史。本篇开始,我们进入到秦二世三年,秦帝的这座擎天大厦也将在这一年轰然倒塌。

    《资治通鉴》原文:三年(甲午、前207)冬,十月,齐将田都畔田荣,助楚救赵。沛公攻破东郡尉于成武。

    田都援赵

    秦朝以十月为岁首,所以一年当中的第一个季节不是春天,而是冬天。就在当年十月,入冬以后的第一个月,齐国发生分裂,齐将田都背叛田荣,带着一支齐国军队向巨鹿出发,和楚军一道救援赵国。估计是田都实在看不惯田荣的小肚鸡肠,一点大局观都没有,一怒之下脱离了齐国,独自加入了抗秦联盟。我们稍微回忆一下齐国的恩恩怨怨。田荣立田儋之子田巿为齐王,自己为相,打跑了上一任齐国的领导班子,齐王假逃到了楚国,一相一将逃到了赵国。当时项梁与章邯正值决战之际,项梁请田荣出兵相助,田荣却提出了一个有点过分的条件,只有楚国杀掉田假,赵国杀掉田角、田间,齐国才愿意加入反秦联盟,出兵帮助项梁,一点也不念项梁对自己的救命之恩。结果,间接导致了项梁兵败定陶,战死沙场的结局。田荣的所作所为一点也没有一个丞相该有的格局和风范,所以田都的背叛既合情合理,又顺应民心,虽然在后来的巨鹿之战中并没有出多大的力,但至少现在表现出了对抗秦大业的大局精神。

    在此同时,刘邦断续着西进之路,在成武击败了东郡尉。

    《资治通鉴》原文:宋义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秦围赵急,宜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运筹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有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半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举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也。”

    停滞安阳

    场景切换到抗秦联盟的主力方面。宋义带着救赵的援军走到了安阳停了下来,一停就是四十六天。这里说的安阳是不是今天的安阳?不太好说。如果按照项羽的话:“宜疾引兵渡河”,来推测,应该在黄河以南,那就不是今天的安阳。但是,如果从南往北救援邯郸,驻扎在今天的安阳也是合情合理的,如果项羽说的引兵渡河的“河”是漳河,就可以解释通了。到底此“安阳”是不是彼“安阳”,我们就不去深究了。大军驻扎安阳停滞不前,项羽很有意见,对宋义说:“秦军围赵,赵国危在旦夕,我们应该赶紧过河,与赵军里应外合,就能击败秦军。”宋义却不以为然,暗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宋义先是举了个不恰当的例子“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说我们可以打败一头牛,却战胜不了虮虱和跳蚤。宋义没有看明白,眼前的王离大军明明就是一头壮牛,哪里是什么虮虱?而后又误判了当前的形势。宋义说:“我们先让秦赵两家打一会,如果秦军胜了,我们就趁秦军疲惫之时发起攻击,击败秦军。如果秦军败了,我们就引兵向西,直取咸阳。项将军呀,比上阵厮杀我不如你,论运筹帷幄你就比不上我宋义了。”这一番话表明,宋义要坐视鹬蚌相争,净收渔翁之利。但是,宋义完全误判了当前形势。当前的秦赵,并不是两虎相争,秦灭赵,毫无悬念,更不会伤筋动骨,一旦赵国被灭,抗秦联盟必定土崩瓦解,到时候,秦军对诸侯,犹如饿虎入羊群,宋义完全没有考虑到这样的后果。

    很如羊

    宋义下令“有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意思是说,私自出战者斩。这一道命令中,其他的用词还能理解,“很如羊”三个字就让人糊涂了。其实,“很如羊”是用到了“很”字的本义,《说文解字》的定义是:“不听从。”《庄子》有这样的表达:“见过不更(gēng),闻谏愈甚,谓之很。”(《庄子·杂篇·渔父》)意思是说,发现错了却固执己见,死活不改,对别人的劝谏不但置若罔闻,反而非要拧着来,这就叫“很”。也就是说,羊这种动物,生性倔强。经常不听主人的话,你越让我干啥,我就越不干啥。宋义在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谁要是不听话,我就斩了谁。这样的命令明显是给项羽量身定做的。

    宋襄相齐

    宋义给全军下达了按兵不动的命令后,安排自己的儿子宋襄去出使齐国,同时还举行了高规格的酒会欢送。宋义没想到的是,这一行为最终却导致了父子二人命丧黄泉的最终结局。安阳的十月,已经进入寒冬,而且天降大雨,战士们饥寒交迫,宋义父子却在饮酒欢送,项羽抓住这一天赐良机,发表了一段慷慨激昂的演讲。大意是说,我们此举的目的是勠力攻打秦军,大军停滞不前是不行的,现在天气寒冷,士兵饥寒交迫,军中料草已然不多,而宋义却在大搞宴席酒会,而不饮兵渡河。还准备静观秦赵之争,坐享渔翁之利,说什么“承其敝”,这不是胡说八道吗?哪有什么敝可承?强秦灭赵,只在旦夕之间。怀王坐不安席,把所有的军队都交给他调遣,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他既不体恤士兵,还假公济私地坐享其福,他配得起上将军的职位吗?这番话讲得挑不出半点毛病,宋义作最高指挥官既不与士兵同甘共苦,也不能带着士兵克敌制胜,自己还没有军功战绩,只知道吃喝享乐,已然是在自己给自己挖掘葬身的墓地。

    《资治通鉴》原文:十一月,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籍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羽为上将军。

    斩杀宋义

    项羽有了前面的演说铺垫,斩杀宋义也就顺理成章了。十一月,项羽利用早会的机会,在帐内斩下了宋义的人头,对军中喊话说:“宋义谋反,楚怀王密令我将其斩杀。”当时,诸将都被项羽震慑住了,没有人敢表示任何反对或质疑。大家一致拥护项羽暂时接替指挥权。项羽派人到齐国追杀宋襄。同时派桓楚报告楚怀王。秦末乱世,这种事情已经见怪不怪了,楚怀王还能怎么办呢,再生气也只能采取陈胜、武臣他们早就用过的办法:认可既成事实,委任项羽为上将军,正式接替宋义。

    《资治通鉴》原文:十二月,沛公引兵至栗,遇刚武侯,夺其军四千馀人,并之;与魏将皇欣、武满军合攻秦军,破之。

    刘邦西进

    就在项羽斩杀宋义接替指挥权后,刘邦大军也在高歌猛进地一路向西。大军行至栗县时,刘邦遇到了一支友军刚武侯,这个刚武侯是何许人也,已经不得而知了,反正是收编了其四千人的队伍,实力得到进一步壮大。又与魏国将军武满军联合攻秦,大获全胜。

    《资治通鉴》原文:故齐王建孙安下济北,从项羽救赵。

    田安救赵

    再看项羽这边,接替宋义指挥权后,又有一支秦国军队加入救赵大军。这是秦灭六国时的齐国末代国君齐王建的孙子,名叫田安,估计和田都一样,也是看不惯田荣的小肚鸡肠,才独自加入抗秦联军的。

    《资治通鉴》原文:章邯筑甬道属河,饷王离。王离兵食多,急攻巨鹿。巨鹿城中食尽兵少,张耳数使人召前陈馀。陈馀度兵少,不敌秦,不敢前。数月,张耳大怒,怨陈馀,使张黡、陈泽往让陈馀曰:“始吾与公为刎颈交,今王与耳旦暮且死,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救,安在其相为死!苟必信,胡不赴秦军俱死,且有十一二相全。”陈馀曰:“吾度前终不能救赵,徒尽亡军。且馀所以不俱死,欲为赵王、张君报秦。今必俱死,如以肉委饿虎,何益?”张黡、陈泽要以俱死,乃使黡、泽将五千人先尝秦军,至,皆没。当是时,齐师、燕师皆来救赵,张敖亦北收代兵,得万余人,来,皆壁馀旁,未敢击秦。

    刎颈相求

    我们来看一下巨鹿的当下形势。曾经的秦军主力战将章邯,这次只是偏师,负责修筑甬道为王离运送补给。而巨鹿城中却是缺粮少兵,张耳多次派使者向驻扎在巨鹿城北的陈馀求救,让张耳打死也想不到的是,和自己刎颈之交的生死兄弟,竟然拒绝出兵相救。结果可想而知,张耳大怒,于是派张黡和陈泽去当面斥责陈馀说:“当初你我结为刎颈之交,如今赵王和我命在旦夕,你坐拥几万大军却见死不救,说好的同生共死呢?如果你还能够信守前言的话,为什么不跟我一道杀进秦军阵营共同赴死?更何况我们奋勇作战,未必就不能有十之一二生还的机会。”陈馀说:“就算我出兵,也不能解决问题,只会白白断送了几万赵国军人的性命。我之所以按兵不动,是为了保全实力,将来为赵王和张耳报仇。如果现在非要我同生共死的话,就像把肉丢给饥饿的老虎一样,能有什么用呢?”言下之意是说,以我的能力救不了你,但是你放心去死,我保存实力,日后为你报仇。 这套大道理没能说服张黡、陈泽,这二位可不是普通使者,不好打发,揪着陈馀不放,非要他出兵不可。陈馀无奈,拨给了张黡、陈泽五千人马,让他们先去试探性地对秦军发起攻击。结果可想而知,张黡、陈泽连同五千赵军全部战死。当时,齐国和燕国的援军陆续前来。张敖在北境收编了代地的人马,扩充了近万年的队伍,随后也赶了巨鹿地,但是都不敢出战,皆作壁上观。这一众援军和宋义的想法如出一辙,都是在坐等渔翁之利。

    《资治通鉴》原文: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章邯引兵却。诸侯兵乃敢进击秦军,遂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侯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当十,呼声动天地,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破釜沉舟

    项羽杀了宋义后,威震楚国,于是派当阳君和蒲将军领兵二万入渡河救赵。项羽当然也不会硬打,派出的二万先头部队攻打秦军的薄弱环节,先断其甬道,截断王离大军的后勤补给,切断其粮草供应。项羽的主力军团而后过河,项羽的打法的是不给自己留后路。过河后,把船全部凿沉,把锅全部打破,把营房全部烧毁,每人只留三天的口粮,让所有人都知道此战只能胜,不胜必死,绝无退路。这里为我们贡献了“破釜沉舟”的成语。于是,过河发起总攻,与围困巨鹿的王离大战九个回合,最终击败王离,章邯见秦军已败,不敢应战,引兵撤出战场,各路诸侯大军见胜利在望,纷纷带兵杀入,斩杀苏角,活捉王离,涉间自杀。战斗从头到尾,楚军一直都在孤军奋战,诸侯将士们虽然人数不少,在巨鹿周边扎下了十几座营垒,人却都在墙头观战,所谓“作壁上观”。楚军将士无不以一当十,喊杀声震天,只看得作壁上观的诸侯将士们心惊肉跳。战斗以楚军的全胜告终,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没有一位是走着进去的,全部膝行而前,一点点挪进去的,低头不敢仰视。从此项羽成为诸侯上将军,赢得了统领诸侯的权力。

    《资治通鉴》原文:于是赵王歇及张耳乃得出巨鹿城谢诸侯。张耳与陈馀相见,责让陈馀以不肯救赵;及问张黡、陈泽所在,疑陈馀杀之,数以问馀。馀怒曰:“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为重去将印哉?”乃脱解印绶,推予张耳,张耳亦愕不受。陈馀起如厕。客有说张耳曰:“臣闻‘天与不取,反受其咎。’今陈将军与君印,君不受,反天不祥。急取之!”张耳乃佩其印,收其麾下。而陈馀还,亦望张耳不让,遂趋出,独与麾下所善数百人之河上泽中渔猎。赵王歇还信都。

    刎颈反目

    巨鹿之围已解,赵王歇和张耳出城答谢各路诸侯。这时候,张耳、陈馀这对刎颈之交的生死兄弟见面了。张耳责问陈馀为何不救自己?再问张魇和陈泽的下落,张耳严重怀疑是陈馀杀了自己的兄弟,陈馀自然无法作答,张耳却反复询问。

    终于把陈馀问急了,答道:“没想到你对我的成见是如此之深。既然如此,我把将印还给你就是了。”于是陈馀真的解下印绶推给张耳,借口上厕转而离去。其实这只是句气话,就像是小两口生气时经常说的那句“不行就离婚”是一样的。这时候如果有人出来劝两句也就没事了。唉,还真有人出来劝了,但不劝合的,而是劝离的。有人劝张耳说:“我听说‘天与不取,反受其咎。’现在陈将军主动把将印交给了你,你要是不要,可能会遭到上天惩罚的。”张耳听后,急忙收下了印绶。过了一会,陈馀回到帐内,一看张耳真的收下了将印,气得转身离开,带着自己的亲信数百人离开了张耳,独自去浪迹江湖了。赵王歇又回到了信都。

    巨鹿之围以项羽破釜沉舟的神勇战绩赢得完胜,但是章邯大军及时撤出战场得以保全。在这场大团圆的美好结局下,张耳和陈饮这对刎颈之交却反目成仇。项羽一战封神,从此凌驾于诸侯之上,为日后成了西楚霸王铺平了道路。《资治通鉴》行文至此,北线的故事暂告一段落,转而开始交代西线的刘邦大军,我们下一篇再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71秦末风云之巨鹿之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ymx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