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读书:《不尽之思》

作者: 秋天净虚 | 来源:发表于2019-03-18 10:11 被阅读10次

            资中筠先生的《 不尽之思》是一本极好的书。里面是一些闲情记趣,述往怀人的文章。

           首篇《春蚕到死丝未尽》用了二十三页的篇幅追忆她的先生陈乐民。

           从陈先生的书画集开始,说到陈先生坚韧的性格,治学的态度和方式方法,工作以外的艺术追求和造诣。文章以极其朴素平实的语言叙述了陈先生那样的知识分子年轻时努力“实现自我”,中年时“失落自我”,到晚年时终又“回归自我”的这样的士人形象。

           资先生自言他们那一代人的命运沉浮、哀乐、包括闲情都离不开政治大背景。陈先生的写字作画大体上也是如此,始于少年,中断于“革命”年代,重拾于八十年代初,辍笔多年,陈先生在重练基本功上下了不少功夫,丢弃的废稿若干,留下了若干潜心研习的各种字体和画法。

            到了晚年,陈先生的身体下了一个台阶,思想却上了一个台阶,精神上彻底摆脱了三十年的“尘网”,回归本真,顿有所悟,进一步对个人、对民族、对人类进行深刻的反思。

           陈先生一方面是“中国欧洲学的奠基人”,一方面于中国传统文化浸润之深和感情上的迷恋也是同代知识分子中所少有。

           他始终认为,写字首先是读书人的本分,不是“表演艺术”,不读书而单练书法那只能练出“账房先生字”或“师爷字”,空有其行而无其神,缺少的就是一个读书的根底,也因此在书画领域,他自己比较认同朋友们对他的书法冠以“文人字”的这一评价。

           《春蚕到死丝未尽》没有一点点的风花雪月浪漫情怀,也少有夫妻之间现实生活里的柴米油盐,我读到的是资中筠和陈乐民半个世纪的相携相处那种精神上的默契,彼此之间的相互懂得,相互扶持,彼此欣赏和灵魂上的深深依恋,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背景之下,那种对学问孜孜以求、困难时期的坚持、特殊时期的抗争以及对清贫生活的忍耐,都令人深深感佩!

           陈乐民和资中筠两位先生半个世纪的相携相处里,没有说过一句“我爱你”,没有送过鲜花,没有互相送过生日礼物也从来不过生日,包括结婚也无所谓定情的信物,他们的灵魂却一直并肩而行,透过资先生朴素平实的叙述,我读到的一种更隽永的情感,更深处的相依!

           我在读的过程种,不禁也在想:快餐文化电子科技日益发达蔓延的当下,还会不会有这样灵魂深处的地久天长?

         《不尽之思》里,透过资先生的笔,我还看到了知名作家杨朔在文革初期被迫害致死的悲剧;不失赤子之心的廖承志(廖仲恺之子);资先生和宗璞的高山流水的半世谊;我国现代图书馆的先驱袁同礼;她的恩师刘金定;《西行漫记》的作者斯诺的第一任妻子访华时的一些逸闻趣事。

           书里还有资中筠在五六十年代任翻译期间接待某些国家外宾和出访他国的一些历史浪花,也有对一些国家已故领导人的点滴叙述,还有一些特殊历史时期自己生活上面的亲历所感等等。

           读完了资先生的《感时忧世》和《不尽之思》,我推荐给了一些朋友,我总觉得在当下一切杂乱又渴望有所改变、但又茫然不知所措牢骚满腹的大环境下,我们真该静下心来好好读读资中筠的书!(写于2012、12、19)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秋读书:《不尽之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yom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