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八
作者:唐.高适 译析:石宏博
更沽淇上酒,还泛驿前舟。
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
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
此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
译:
在淇河上面的酒家买了酒,又泛舟到驿站之前。一方面呢,是怜惜你将要远去,在这种情况下,联想到旅途的艰辛困顿,我觉得连马嘶叫的声音都很愁苦。你将要面对的旅途啊,是云山在行走当中相伴,是风雨兴起当中的秋天。如果这一路上你没有碰到知己(了解并珍视自己的人)的话,那么,请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不要明珠暗投,让明珠蒙尘才好。
注:
淇上:即淇水上,一条人文大河,其旁有仰韶文化遗迹(部分),多次在诗经当中出现。
高适:唐,700~765,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世称高常侍。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析:
古代的行旅是非常艰辛困苦的,在这种艰辛痛苦的折磨之下,很多人可能就不在乎别人是否真的了解自己或者珍惜自己,而轻率的把自己交给他人,也就是交友不慎,所托非人,这种情况是非常恐怖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在这篇诗作当中,高适规劝自己的朋友魏八,哪怕在艰辛的旅途当中,也一定要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遇到了解自己,并且能珍视自己的人,就可以与之交朋友,而那种不能理解自己,并且视自己为粪土的人,是不能与之相交的。
在人生的旅途当中也是如此,哪怕环境再恶劣,旅途再艰辛,命运再坎坷,也不能轻率的把自己交给一个不能理解自己,视自己如粪土的人,这是对自己,对亲人,对朋友的极度不负责任,往往会带来灾难性后果,而且让自己活得痛苦不堪,心力交瘁,窝囊颓废,自暴自弃,被人背叛,怀疑人性,疑神疑鬼。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找到自己的人群,并且找到能够了解自己,并珍视自己的人们,这是人生的一大课题。有些人出生就在罗马,有些人一辈子都在追逐罗马的路上,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面,这些现象都是存在的,无可厚非的。但是无论哪种情况,天生就在自己想处于的阶层,并且有人群的当然好,而其他的有自己的追求也好,因此高世独立也好,这些追求和独立也仅仅是过程,人终究还是要活在人群当中,完全独立的时间太长了,脱离人群的时间太长了,中医会讲叫阳气(依赖人与人的接触相产生)不足,阳气不足以护卫身体的神魂,人的精神就容易产生问题,现代社会过多的抑郁症,还有精神问题,往往就是产生于此。
所以啊,有追求的人们呐,在追求的时候不要搞丢自己的基本盘,也就是自己的家人,一部分的朋友,还有爱人。
人,生而复杂,人生更是复杂,人与人的良性互动需要彼此理解,彼此了解,并且彼此珍视(认为对方有价值),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就需要当事人仔细地反思一下了,或许需要做出改变,但改变并不容易,今天还是时间有限,以后有时间的话再具体讲一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