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日课57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易”的意思是简易,就是日用平常,“命”是命运,或者理解为机遇,“俟”是等待,君子要在一个简单而平常的状态下等待命运做出安排。
什么叫君子?君子追求自我完善,追求“反求诸己”,“正己而不求于人”,“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把自己修行好了,然后怎么办呢?停留在一个简单而平常的状态,等待机遇的到来,等待命运的安排。应机而动。
儒家的修养要做的工作就是一件,端正你自己、完善你自己,你要做的就是这一件。你把自己修完善了,具有相应的能力和素质了,你的人际关系也理顺了,那就一定能成功吗?还有一条很重要,你得有机遇。人生的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是遇到的、不是求来的,所以才叫机遇。
没遇到机会的时候怎么办?“居易以俟命”,停留在一种简易、简单而平常的状态,等待机遇到来再行动。不要说我现在都修行好了,我这么有才,怎么没人用我呢?急得上蹦下跳的,把自己的人生弄纠结了不说,个人的修养也就保持不住了。为自己找机遇,削尖脑袋想办法去,你人生的一切就都乱了。所以,要停留在一个简单而平常的状态,保持一颗平常心,等待机遇到来,坚信机遇一定会到来的。这才是君子,才是有修养的人。
小人呢?没修养的人呢?“小人行险以徼幸”,小人在没有人生机遇的时候,不是等待机遇的到来,而是采取冒险行为,以图侥幸。没有经过儒家这种修行的人,没有进行过自我修炼的人,就会走向这样一个处理问题的方法,冒险以图侥幸成功。把希望寄托在那5%的概率上,“行险以徼幸”,还喊出一个口号,“富贵险中求”,然后就开始去冒险了。这样处理问题,一百个里头至少有九十几个是栽进去的,因为那种冒险的方法。成功的概率就是不超过5%的。
没有经过修养的人,他不会考虑这些,他坚定地认为自己就是那5%,本着刚才说过的另一个儒家人生准则,“行顾言”,我们问问他,你凭什么认为你属于那5%?给个理由,给个说法?他会回答:“这还需要理由吗?”对于这样的人,你也只能让他瞎整去吧,咱们别管了,也管不了。因为他就是“愿乎其外”的,是在追求一些他不该追求的,是在追求本不应该属于他的,所以才冒险。当然,这种人的人生往往也就比较坎坷了,可他还不检讨自己,回过头来还要怨天、尤人,不是埋怨张三就是咒骂李四,再不就是骂政府、怨社会,人生走到这一步,这个人基本上也就不可救药了。
到这里,这个自然段的内容实际上讲完了,最后引孔子的话,作为这个自然段的结尾。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孔子说,射箭这个事儿跟君子的修养很相似。“失”是失去,“鹄”就是靶子,“失诸正鹄”,失去靶子的正中间就是没有命中靶心,怎么办呢?“反求诸其身”,回过头来向自己身上找原因,没射中,不要找别的原因,什么弓不好,什么靶子歪了,什么今儿有风,都是给自己开脱,都不对,正确的态度是“反求诸其身”,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我哪里姿势不对?是弓没拉满?还是箭拉偏了?反正你得到自己身上找原因。
孔子这段话是用射箭来比喻君子自我修养的方法,不管什么事情,出了问题,你没有命中靶心,就是没有达到目的,不要到外界去找原因,到自己身上找原因,要反思自己哪里做得不到位,应该怎样去改正,这才是儒家的修行方法。
选自:杨军《中庸别讲》
![](https://img.haomeiwen.com/i22156936/0fdd22b795c7b0b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2156936/745a36de8c852a8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