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作者: 李陌桑 | 来源:发表于2021-01-16 23:51 被阅读0次

齐帆齐微课:

回家这个词,让我想起温暖的灯下,母亲柔和的侧脸,她永远也打不完的毛衣,做不完的针线活;让我想起一桌热腾腾的饭菜,用鸡蛋皮包着瘦肉香菇的金黄色蛋饺,咬一口鲜香多汁,冒着腾腾热气的鲜美鱼汤,炸得金黄酥脆的肉丸子,还有那甜甜的桂圆、龙眼、红枣甜酒汤。那是妈妈特有的味道和记忆。

01

从上幼儿园开始,妈妈要求我必须按时回家,带弟弟妹妹,帮忙做家务。有一次我在路上和小伙伴玩小石头,回家晚了,两岁多的弟弟没人看着,乱走乱跑,掉到农村用来糊地面的牛粪坑里,喝了不少牛粪水,我被妈妈说教了很久。

家里有四个孩子,没有老人帮忙带,爸爸在外做木匠,晚上才回家,平时家里里里外外、屋前屋后的大小事都靠妈妈。放学后不在外面逗留玩耍,早早回家做作业,是妈妈对孩子们的基本要求。

我比大妹妹大三岁,单独一张课桌做作业。课桌是爸爸打的,家里只有一张,深深的抽屉,方便放课本和作业本,很好用。若干年后,这张已然破烂的课桌竟因为我和妹妹考上研究生,有人坚持出高价买下送给孩子,图个吉利。

我下面两个妹妹和弟弟,他们三个每个年龄相距不过一岁半多,放学一到家,免不了打打闹闹,叽叽喳喳。妈妈摆上一张四方桌,弟弟妹妹三个各一方,大家自觉做作业,这时候是不敢打闹的。因为忙完家务活的妈妈正坐在桌子的最后一方,一边打毛衣,一边监督着。她旁边放着一根笤帚,谁先挑起争吵,当场“笤帚炒肉”恐怕就要招呼上了。

那时候,在工厂上班的姨妈送来很多不用的纱手套,妈妈把纱线拆下来,给我们姐弟四个打毛衣、毛线裤。大的穿完给小的穿,孩子们蹭蹭地长,小的穿了太小了,拆了又重新打,难怪妈妈的毛衣活怎么也做不完。

小学时,农村还只有煤油灯,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妈妈把灯芯拨得亮亮的,飞快地穿针引线,好让孩子们做作业看得清楚一点。有时候爸爸会抱怨,家里一个月要用二两多煤油,他买煤油的次数比邻居们多得多,要节约点才好。

初中时,农村开始有电灯,写作业时亮堂多了。其实这时弟弟妹妹们都不用监督了,只是妈妈习惯了这样守着四个孩子一起做作业。

冬天的晚上,寒风呼啸,冰寒刺骨,我们家的窗户没钱装玻璃,是用塑料布蒙的,寒风吹着塑料布呼啦啦地响,四面八方的风从窗户缝隙放肆地钻进来,但我们并不觉得冷,妈妈总为妥妥地我们准备了暖烘烘的“火缸”。

妈妈在做晚饭时,早早地从灶膛里把刚刚燃烧还红火着的稻草灰扒出来,放到一个不大不小的陶缸里,中间埋上干燥的锯木屑,锯木屑在缸里慢慢燃烧,这就是农家自制取暖的“火缸”,保暖又实用。

唯一的不足,是妈妈经常要用火钳一层层翻出埋在缸中间的锯木屑到缸面上燃烧,翻动的时候,会有些灰尘,当然根本没人在意这点。

妈妈在灯下打毛衣,陪我们做作业的画面,是我童年最深的记忆,一直温暖和激励我,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学习,不能放弃对自己的要求。

02

昨天,在广州做老师的小妹给我微信留言,“大姐,今年我们学校要求,鉴于年底疫情变化,出省返校要隔离14天,过完春节很快要备课上课,我不回家过年了。” 估计她年底备考忙得太狠了,电话也不打了。

“ 你可以不用回家,反正你公公婆婆都和你们生活在一起。爸爸妈妈那里,只要政策没有明显限制,我还是想回家一趟。再说,我们万一不能回家,大妹妹一家会跟爸妈一起过年的,别担心!”小妹妹凡事认真,我怕她纠结,赶紧回复她。

其实我也收到单位通知,提倡如非必要,不要离莞,但我依然希望能抽时间回娘家看看,也回婆家看看。

婆婆和我们一起生活多年,帮着照顾孙子孙女。婆婆还有婆婆,92岁了,在湖南老家,70多岁的公公在家照顾她,他们都很不习惯在东莞居住生活。如果我们不回去,家里两个老人该多失望啊。哪怕只是在大年三十吃上一顿年夜饭,大年初一中午走,也很好啊。我向同事解释道。

我很想回娘家看看,妈妈身体不好,近几年越发衰老得厉害,脸上的皱纹也更深了,背也微微驼了。爸爸有高血压,戒不掉抽烟,总有些咳嗽,不知道最近怎样。

每到冬季,爸爸妈妈总早早搜罗邻居家的土鸡蛋,鱼塘干水时买回来很多十多斤一条的大草鱼、青鱼腌制、晾晒,燃上米糠和干干的橘子皮,暗火慢慢熏制腊肉、腊鱼,熏好的腊鱼、腊肉泛着焦黄色的油光和橘子皮的清香,闻着就让人食欲大动。爸爸妈妈每年到小卖部要来很多纸皮箱,整箱整箱地给我们三个在外的孩子备好,春节回家时塞满汽车后尾箱带出来。

为免他们过于辛劳,我们三个都叫爸妈不用准备那么多,意思一下就行了,但他们哪里肯听,说得多了,还惹两位老人生气。

我们只好一边惭愧,一边照单全收。这些父母精心准备的食物,不单单是熟悉的家乡味道,更是父母无法拒绝的沉甸甸的牵挂和心意啊。

03

年少轻狂时,我把自己臆想成一个悲剧式英雄或游子,不愿回家,在外飘着。

那时轻狂意气,只看到自己的付出和委屈,把自己的付出看得比天大,总以为父母不了解自己,总以为世界辜负了自己。

其实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我却昏昏然地画地为牢,纠结十多年。

那是大二寒假时,我结好寒假在餐馆做临时工的收入,冒着风雪在年底农历二十九赶上最后一趟长途汽车回家过年。

妈妈焦心来年孩子们的学费和生活费,那时我念大学,弟弟念中专,小妹妹念高中,学费、生活费是令人头疼的大难题。 妈妈随口说了一句,“你干吗要回家呢?不回来一直在那做事更好,至少过完年,前面两个月的生活费不用发愁。”

就是这句话,让我陷入长时间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中,现在想来,真是浪费生命啊。

这件事让我误以为,妈妈只想我多挣钱减轻家庭负担,并不在意我是否回家。

大学毕业后,我有好多年不曾回家。有时是因为火车票难抢,有时是由于事忙,有时是手上没钱……总有这样那样的原因,我告诉爸妈,不回家过年。我寄上自认为厚厚的工资给爸妈,不顾他们听到我又不回家过年隐然失望的语气,沾沾自喜,以为这样的安排,皆大欢喜。

那时的我,活得固执而别扭,总是极力想向外界证明些什么。

年过40之后,我才真正懂得为人父母的不易。我想如果时间换过来,我和妈妈易地而处,我一定不会做得比妈妈好,只会更差。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是平凡的农村妇女,但她对孩子的爱和付出,如广阔大海、浩瀚星空,包容着我们的一切,成长、失败、痛苦……悉数接纳。

相比之下,我是多么矫情、薄情啊。我的世界何其狭隘、渺小!

我希望做些什么,能弥补我曾经的少年轻狂,漫不经心。

父母年纪渐大,给他们买吃的喝的,他们也吃不动;买衣服,他们也穿不了那么多;去旅游,妈妈的身体条件不允许。他们不愿来城里,在农村住着,吃自己种的菜,养的鸡,自给自足,倒也安乐,最大的盼望是子女能常回家看看,孩子们各个平安喜乐,就是最好的事。

我的婆婆65岁,她的妈妈89岁,上个月老太太过世了,婆婆回家和姐妹轮流照顾了老人半个月,老人故去后,婆婆回到东莞,一直心慌慌的,失魂落魄了好久。有时和我谈到她妈妈的过往,唏嘘感叹不已。

无论年龄多大,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去,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趁着父母健在,只要条件许可,还是尽量多回家看看吧。

齐帆齐28天写作营

第13天共2796字

相关文章

  • 回家,回家,回家

    不知道怎么了,突然有种想回家的冲动。过一会还得去上班,还要上三天才能休假,可此时此刻的我真的好想好想回家去。 今天...

  • 回家,回家,回家

    早晨八点刚过,火车准点到达阿克苏。 打开微信,看到我昨晚上车时发的那一条回家看妈的朋友圈信息,已经被点了一堆的赞。...

  • 回家回家回家

    中午考完,吃完饭回来,看到对面宿舍的同学行李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估计还没来得及吃饭。因为我赶着回来补觉,在食堂快速...

  • 回家回家

    回家,多么引人亢奋的字眼啊 在心底叫嚣了不知多久的话语 今儿个,终于可以落实了 此刻的兴奋与欣喜,足以引爆十打气球...

  • 回家!回家!

    从前村上有一位懒人,由于他懒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刘懒。 刘懒不愿干活,总想吃好的。谁家有个红白喜事他跑在前面,鞍...

  • 回家,回家

    拉好手刹,历程数停留在2174.2公里上,这是我与老家之间的往返距离。小年夜一大早离开,初四晚上回来,路上两天,在...

  • 回家 回家

    文学院 董春利 捧着半盏清茶,临窗而立。我的思绪,在墨染的苍穹游走。 回家那天,我踏进家门,却见爷爷倒在了地上。我...

  • 回家 回家

    恰值中秋小长假,上了朋友的便车,回家看看老父亲。尽管自己平时很宅,总喜欢一个人呆在家,却很感谢这个节日,一...

  • 回家回家

  • 回家,回家

    终于考完了,心里瞬间轻松了。雨,已经连续下了几天,还好我们坐上车后才下的雨。 因为有好些学校都开始放假了,所以车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zgo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