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2117832/0d747ee43486b519.jpg)
文/明明如月
那天,刚好我晚课。完课时分,已经是晚6点啦,天色已晚,夜色笼罩。几条催命式的或长或短的信息躺平在微信上。余主任又接连致电催我好几次,没说具体人员具体事件,单说去八景聚聚。
我抱着一摞书进入办公室,得知还有几位青年才俊也在应邀之列,心里也就没什么想法啦。恭敬不如从命,咱坦坦荡荡,欣然前往。
八景酒店离办公室也不那么远,过马路,直走50米,径直入得室内也就8分钟光景。我们仨儿一起进入包间,去时瞥见席间早有几个资历或深或浅的人候在那里啦!
或蓝色中山装、或红色羽绒服、或黑色棉服、或休闲商务装,四人组合挨着坐。发现眼前人不那么熟后,立时忐忑不安、拘泥窘迫。我本宅女,不善交际应酬。
近旁居然还有高大挺拔的李副校长,忽然觉得今天这宴席有些非同一般。直到后来才知道有大型80周年校庆活动,需要写串词,需要策划。忽然更觉得不那么安宁啦。这顿饭就是一顿责任饭。
入得座位上,心里直哆嗦。忽然觉得万分后悔,这糊里糊涂的邀约。因为约饭人是熟悉的办公室余主任,没有想到深层次意思。
饭局,饭局,它就是一个局啊!饭圈,饭圈,它就是一个圈啊!局圈之外的边缘人、局外人而已。
![](https://img.haomeiwen.com/i22117832/2539aa7607d5ec86.jpg)
望着那一桌子热气腾腾的菜,忽然就没了胃口。坐在我旁边的是穿着红色羽绒服的小齐,以前去他家开的农家乐吃过饭,有几年的时光啦!他家藏书丰厚,一屋子的书,在这县城,的确是一道风景。所以对他印象颇深,大家都唤他小齐。所以三四年过去啦,也还是熟悉的陌生人。
主任点了酸菜鱼半汤、腊肉烧土豆片、干烧小牛扒、小炒山椒、红烧豆腐块儿、猪蹄花小锅煲、蚂蚁上树、醋溜白菜、素茄子煲、还有酸辣红萝卜片儿、油炸盐巴辣椒花生米、腌制酸辣包菜……桌上的菜最是琳琅满目、星河滚烫。
领导站位第一巡,挨个逐一介绍,宴会坐上互相认识。
有年过80的功勋元老级别的姚老师,书法赫赫有名,年老出书。在学校发展的历程中功不可没,执教生涯60载。他为学校来助力,大爱看得见。转眼间,姚老师就80高龄啦,与学校差不多同龄。有幸认识姚老师,他居然说话掷地有声,还特别潮。耳不聋眼不花,他顺滑得很。还盛赞生逢盛世,微信支付真是方便得很。连买菜都有个支付宝牌牌挂着。
席间风趣幽默,很难想象这80多岁的老人,还能如此健朗有风度,不失礼仪且用语接地气,还能说出与时俱进的话。不曾倚老卖老,不曾屈居岁月,反倒揶揄岁月。真个验证了木心之语:岁月未曾饶过我,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他把人生分为5个阶段,一个阶段20年,总共5个阶段,合计100岁。看他如此淡定,实在是很惊讶。
他感叹道:在这最后的20年里,什么都懂得啦。这个阶段,有经验有学识;这个阶段,世事通透,无忧无惧,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逍遥自在,悠哉游哉,安享晚年。不愁吃穿,不为孩子房子累,只关心当下的自己,这该是多么幸福的生活。
我目不转睛地凝望着这已步入耄耋之年的老师,听了半耳朵的人生感悟。曹操《对酒》一诗中有言:“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蓦地对眼前坐在对面的老者肃然起敬,心生敬佩之前。
犹记年轻那阵子,在学校天桥通道偶有遇见过他。那时候他已经退休啦!如今在一张桌子上,近距离地聆听他的讲解,感觉弥足珍贵。
姚老师话音刚落,便有人端起酒杯召唤大家伙一起举杯致敬姚老师,叫我们一起敬酒。
此人正是国资局局长。我听余主任称呼他为吴局长。在他的举杯祝酒下,最有创意的“百岁百岁百百岁”( 仿自“千岁千岁千千岁” )的祝酒词一溜小跑到来。大家伙一起端起酒杯,最热烈的为姚老师祝寿。
说起这吴局长,余主任特别介绍说他是我们学校才华横溢的跃平老师的哥哥。因为排行老三,所以大家都亲热地叫他三哥。
听主任这么一说,特意观其相貌,听其声音,还真是有些相像。不过是吴局长当过兵,更有当兵的气场和块头。初入座,抬眼对望过去时,就觉得此人印堂发亮,官味儿浓浓,领导派头十足。非同一般人。
主任介绍时,还添加了一重背景资料,便是主任特别介绍说是我亲戚的顶头上司,这多少让我这个绝缘社会、安居学校、孤陋寡闻的人儿窘迫不堪。
那天上完课的我本来就很累啦,有些憔悴不堪;那天的着装也就是淡粉色格子双面羊绒大衣。总之整个的打扮,不那么主流,随意得很。没有社会上那些时髦女郎的盛妆妖娆,纯本色出演。
宴席当儿,这吴局长举杯向我,我赶紧慌不迭地端起饮料。他则笑意盈盈,和蔼可亲。端起酒杯的他说:你和你亲戚真是风格迥异,一个是雍容华贵,一个是清秀端庄。我只好硬着头皮道了一声谢谢后,喝了一小口来表达谢意。其人才华横溢,说辞娴熟。我整个的如坠云里雾里。彼时就更加后悔来参加这个不曾知会的宴会啦。
后来余主任介绍袁老师说:这是我们当地作家协会主席,有哲学专著,著作丰厚。席间这位创作大咖袁老师,还特有准备地拿出装有200多页厚厚一叠文稿的文件夹,把它慎重地交给姚老师,请求他老先生拜读审阅,希望能提出一些宝贵意见。
早就听说过这位袁老师的名气。他曾经在我们学校举办过创作专题讲座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探究讲座。虽然不那么懂,也还是知道此人在这城市有一张专属名片,很是不简单。他是特别有才华、成果丰硕的人。今天有幸同桌,荣幸之至。他是本次校庆的主要负责人、策划者和督办者。
酒过第一巡,大家互相有了新认识。酒过第二巡,得举杯站起来逐一敬酒。端起饮料走向四位校外名人,搜肠刮肚整了一些祝酒辞,总算是应付过去啦。
敬完酒后,埋头随便吃了点饭菜,时间就已经到七点半啦。餐桌上的菜还有很多剩着,许是份量太足,又或者是大家觥筹交错去啦。吃菜多少倒显得不那么重要。我想这也是更多饭局饭圈文化蔓延的原因吧!
一杯酒里有心思,一杯茶里有关联,一盒礼里有玄机,总之你得举杯站起来。餐桌上有餐桌上的礼俗,绑定着酒文化。
身为局外人的我,似乎对这意外的仓促的宴席有些懵圈。糊里糊涂地去赶赴了宴会,勉强应景说了些言不由衷的话。后来提前告退,总觉得自己属于边缘化人员。我以为,最重要的事,还是应该托付给那些比我更有能力的人去做吧。
无论怎么着,我得逃离这个宴席。后来刚好有一个姓徐的年轻人推门进来,我也就借机撤退啦。让位后来者,当是刚需之举。
![](https://img.haomeiwen.com/i22117832/4a3a1545873d7ddb.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