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栩
(作品:《发烧》,[美]雷蒙德·卡佛 著,肖铁 译,收录于《大教堂》,译林出版社,2009年1月)
卡莱尔在所谓的麻烦里迷失了整整一个暑假。那时,他还不知道,身陷愤怒和伤心中的这种自我的迷失完全没有任何意义,有的,只是无法接受一切的执拗。从中生发出的一厢情愿的期待,又给了他无谓的信心,哪怕这只是空虚的慰藉,也成了卡莱尔在痛苦中仅存的一点希望。
所以,“整个夏天他都很不好过”淡淡地勾勒出卡莱尔遭遇麻烦的愁闷的心绪。艾琳走了,和卡莱尔高中里的一个同事一起走的。走得匆忙,却显然早就做好了走的准备。妻子带着快乐离开,留给卡莱尔一个漫长而痛苦的暑假。这就是卡莱尔麻烦的开始。直到暑假快过完了,卡莱尔还未摆脱痛苦在自己身上留下的负面、消极的影响。
卡莱尔并没有感受到自己已经出现了某种状况,那是被痛苦主宰不能自拔又不自知的精神的萎顿。看什么都不顺眼,因为缺少热情,话语中流露的除了满心的焦虑,难以掺入半分恳切和关爱这类易于打动他人的情感。这让痛苦中的卡莱尔仿若变了个人,变得难以接近的刻板和冰冷。
大度的卡罗尔没去在意卡莱尔的这般变化,她知道这是这个男人最难熬的一段日子。况且,她和他只是在试着交往,还没到恋爱的地步。卡莱尔却喜欢她,继而把焦虑和沮丧一股脑儿的向她倾诉,顾不上这样做是否让他自己看上去显得不懂礼数。
卡莱尔不愿顾及那么多了。给两个年幼的孩子找保姆让妻子跟别人私奔所带来的痛苦具体到了实处。这是麻烦给他带来的难题,在他看来,这道难题占据了他绝大部分的精力。卡莱尔往那些精力里填塞进两个孩子幼小的身影,“他就是不想让孩子从自己的视线里消失”。暗藏的担忧是内心悲恸的变体,看见了孩子,也就等于看见了艾琳。如此,在艾琳走后的第一个月里,卡莱尔对妻子的期待寄托在他给孩子们编造的谎言里。谎言是希望,艾琳会回来成了卡莱尔在痛苦中的一根实则脆弱无比的稻草。
可生活总是在继续着向前。对卡莱尔说来,生活继续向前的标志就是暑假的结束。卡莱尔急于找到一个看孩子的保姆,“找谁他都无所谓”。显见得卡莱尔在这迫在眉睫的事情上失去了沉稳、内敛的仪态,开始发狠般的让自己落入了同生活对立的境地。
十九岁的黛比是卡莱尔雇的第一个保姆,只干了四天,就被卡莱尔赶走了。黛比招来几个十多岁的男孩在卡莱尔家里听唱片,把屋子弄得乌烟瘴气,给原本处于痛苦中的卡莱尔平添了不少难抑的愤怒。愤怒中的卡莱尔全然忘记了黛比和她那些朋友们的作为不过是生活里的一个偶然,而他却任由愤怒的驱使将自己和卡罗尔的一番通话视作伤心后的必然的倾诉。
虽然卡罗尔听出了电话那头卡莱尔的焦虑和沮丧,但她最想听的不是这些。“他能听出来她正等着他说点儿别的”,卡莱尔没有完全被痛苦摧垮,内心那细若游丝的坚强支撑着这个男人,这给了他重新开始生活的可能。至少在这一刻,卡莱尔尽管想不出別的什么话讲给卡罗尔,但挂上电话后,卡莱尔用后悔表示出和卡罗尔这通电话的不当之处。有些痛苦只能接受而不是去倾诉,接受意味着放下了压力,可压力还在,接受了它的在等同于对它的无视。
在卡莱尔雇请了韦伯斯特夫人来给自己看孩子的日子里,对压力的无视逐渐让快乐重新回到了卡莱尔身上。身上的担子轻了,卡莱尔在给学生授课时又变得富有激情,“他觉得几乎站在了重现自己的边缘”。理解这一点并不难。不是找到了一个好保姆,卡莱尔得以从看孩子的琐碎事宜上抽身出来,既而以轻松的姿态重拾快乐,而是韦伯斯特夫人没来之前,孩子们有两个星期都没有问起过艾琳了。
孩子们习惯了没有艾琳的日子,他们的习惯让卡莱尔不再用谎言为孩子们搭建一个妈妈会回来的希望。日子开始恢复正轨,它作为卡莱尔学着接受一切的有利条件,在韦伯斯特夫人来到这个家庭的那天起就呈现出融洽、和睦的一面。孩子们在韦伯斯特夫人面前并不认生,任由这个老妇人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信任与互相了解的桥梁开始建立,这个家庭在失去女主人后有了活力滋生的迹象。
卡莱尔开始主动和卡罗尔约会,两人一同去乡间做短途旅行。这段时间,卡莱尔一想起艾琳,不再感到愤怒或者伤心,他已经度过了痛苦的那些日子,现在只有偶尔生发出来的怀念。怀念也会成为生活重新开始的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因为怀念中,有艾琳存在着的整个过去还会重现在卡莱尔的脑海,这和卡莱尔的重现自己有着失之千里的差别。对此该如何矫正?有感于此的卡佛将生活的常识写进了小说。无所顾忌的说出来,让怀念在“说出来”中彻底消逝。
卡莱尔的发烧是小说情节需要的设定,铺垫出病中的卡莱尔对往事的回溯和述说。在这样的讲述下,卡莱尔忘了自己应该有什么感觉,他不再别扭,那根脆弱的稻草被他远远地抛弃。
抛掉了过去的重负,卡莱尔“感到某种东西结束了”。在这对应于韦伯斯特夫人将要和韦伯斯特先生奔赴他乡继续谋生的一刻,卡莱尔懂得了他曾经拼命想留住的生活,那个有艾琳在的生活已经永远的离去。怀念它,竭力反抗它的远离都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的重头在于茫无际涯的前方,纵然行走蹒跚,也要一路向前。
2022.9.19
——文中观点属于作者本人,本人文责自负,与发文平台(含各类网站、论坛、自媒体、公众号)、转载纸媒、以及他人无涉——
作者简介:王栩。所用笔名有王沐雨、许沐雨、许沐雨的藏书柜、王栩326,定居重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