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元年的秋天,本应是万物收获、金风送爽的季节,然而北宋朝廷却被一片紧张与恐慌的氛围所笼罩。边关急报如同一枚枚惊雷,接二连三地传入开封城。辽军南下的消息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从遥远的边境迅速席卷而来,刹那间,整个京城都陷入了巨大的震动之中。大街小巷,人们奔走相告,恐惧的情绪如同瘟疫一般蔓延。朝堂之上,更是一片惊慌失措,主政大臣们面如土色,平日里的镇定与睿智早已消失不见。
在这一片混乱之中,一些主政大臣甚至提出了迁都的主张,以躲避这场来势汹汹的战祸。有人建议南逃金陵,那里有长江天险作为屏障,似乎可以保一时之安;有人则力主西逃四川,凭借蜀道之难,或许能让辽军望而却步。这些声音在朝堂上此起彼伏,每一个建议都像是在北宋这座大厦的根基上狠狠地砍了一刀,让本就动荡的局势更加摇摇欲坠。
然而,就在这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宰相寇凖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挺身而出,力排众议。他目光坚定,神色毅然,洪亮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陛下,当此之时,唯有陛下亲征,方可稳定军心,振奋民心。此乃抵御外侵之最佳策略,若陛下弃京城而去,军心必乱,百姓亦将惶惶不可终日,我大宋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他的言辞恳切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钉子,试图将那些迁都的荒谬言论钉在耻辱柱上。另一位宰相毕士安也在一旁频频点头,极力劝说真宗皇帝。在两位宰相的坚持下,宋真宗赵恒在犹豫与不安中,最终答应亲征。这一决定,如同黑暗中的一丝曙光,虽然微弱,但却给了北宋一丝希望。
寇凖深知巩固边疆防御的重要性,他经过深思熟虑,推举参知政事王钦若镇守天雄军。他相信,王钦若有能力担当此重任,为亲征大军稳住后方,加强边疆的防御力量。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十一月,真宗皇帝终于御驾领军亲征。雍王赵元份受命留守汴京,守护大宋的根本。朝中文武大臣纷纷随军出征,一时间,军旗招展,人马喧嚣。李继隆领军在东,他的部队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宛如一条巨龙盘踞在东侧;石保吉列阵在西,他的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严阵以待,如同坚实的壁垒。其余将帅簇拥着真宗前行,整个宋军的阵容显得异常庞大,气势恢宏,仿佛是一股不可阻挡的钢铁洪流,向着北方的战场进发。
在澶州城下,战争的气氛愈发紧张。辽朝统军萧挞凛,一位在辽军中威名赫赫的将领,他率领着数十轻骑在城下巡视。他骑在高头大马上,神情颇为自负,似乎根本不把宋军放在眼里。他的眼中充满了对胜利的自信,那是一种长期在战场上厮杀所培养出来的骄傲。然而,他却没有察觉到,危险正在悄悄地向他逼近。宋军威虎军头张绬(或周文质),一位有着敏锐洞察力和出色军事才能的将领,早已在澶州前线巧妙地设下了伏弩。当萧挞凛毫无防备地进入伏击范围时,张绬(或周文质)看准时机,一声令下,伏弩齐发。其中一支弩箭如流星般准确地射中了萧挞凛,箭头深深地嵌入他的头部。萧挞凛惨叫一声,从马上坠下,当场身亡。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如同在辽军的阵中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辽军士兵们惊恐地望着他们的统帅倒下,心中的士气瞬间如潮水般退去。萧太后在得知萧挞凛的死讯后,悲痛欲绝,她下令“辍朝五日”,以悼念这位杰出的将领。整个辽军陷入了巨大的悲痛和慌乱之中。
此时,宋真宗在寇凖的坚持下,终于抵达澶州。而就在这时,萧挞凛被射杀的捷报传来。寇凖和高琼听闻此消息,大喜过望。寇凖深知这是一个扭转战局的绝佳机会,他立刻坚请真宗过河,亲自到前线督战。他向真宗详细阐述了其中的利害关系:“陛下,如今辽军主将已死,军心大乱,我军士气正盛。陛下若能亲临前线,必能让我军士气大振,辽军将不战自溃。此乃天赐良机,万不可失!”然而,真宗心中却充满了恐惧和犹豫,他望着前方的战场,脸色苍白。高琼在一旁见状,心急如焚,他不停地催促真宗前进。在高琼的再三劝说下,真宗无奈,只得下令前进。当宋真宗的身影出现在澶州北城门楼时,宋军士兵们顿时欢呼雀跃。他们看到皇帝亲自前来督战,心中的热血沸腾起来,欢呼声震天动地。原本就高昂的士气此刻更是达到了顶点,形势对宋军十分有利。
辽军此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主将萧挞凛的阵亡,让他们的士气一落千丈,士兵们人心惶惶,军心涣散。而且,他们孤军深入,远离本土,补给线拉长,后方又有宋军的威胁,进退失据,处境极为险恶。在这种情况下,辽方急于求和,他们希望通过谈判来获取在战场上无法得到的利益,摆脱当前的困境。
寇凖主张坚决,他向真宗提出,要求契丹向大宋称臣,并归还幽、蓟等土地,否则便与辽军决一死战。他目光炯炯地对真宗说:“陛下,唯有让契丹惧怕我大宋之威,方能确保长久和平。若此时轻易议和,辽军日后必卷土重来。”然而,宋真宗此时心中所想的只是让辽军尽快撤走,避免进一步的冲突和战争带来的破坏。他没有采纳寇凖的建议,而是决定与辽方进行议和谈判。于是,在双方的意愿下,议和的序幕缓缓拉开,这场充满硝烟与战火的战役最终以和谈的方式落下帷幕。
景德元年的这场亲征,虽然没有彻底击败辽军,但宋真宗的亲征却有着重大的意义。它极大地提升了宋军的士气,让百姓看到了朝廷保卫国家的决心。同时,也为后来的澶渊之盟奠定了基础。宋辽之间的这场冲突,最终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就像在两国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北宋带来了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边境的百姓也终于能够暂时摆脱战争的阴影,过上安宁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