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荣幸能参加全国教师教育活动的培训学习,感觉紧张而又忙碌,充实而又兴奋。第一次面对面地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感觉她好亲切,好有激情。(窦桂梅老师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党总之书记,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学博士,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第四届杰出校长奖,当代教育名家等荣誉称号。)
今天窦桂梅老师讲的《来喝水吧》是一节全学科的阅读课。听了这节课,我对语文学科的教学有了新的思考:如何运用工具撬动学生的思想和情感。 (一)利用图画这一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动力。在本节课中,窦老师把《来喝水吧》这本书拆成十张图画,然后发到每个学习小组中,先让学生认认图中的动物,然后让孩子们看这十张图,让学生排序,把它编成一本书,并最少写出两种理由。当小组代表说完本组的排序过程和理由后,老师又让他们把这十张图联系起来,给这本书起个题目,猜作者。我觉得这就是利用图画这一工具,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敢想象,敢创作,敢表达,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二)利用资料和研究报告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搜集、整理、提取信息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窦老师通过两张图的引导后,给每组同学提供了三种工具:一本书,一张研究报告单,还有一份资料。根据报告单的提示,让小组同学去研究记录,可以画图,可以用文字记录,也可以是思维导图。利用这三种工具,再一次激发了学生观察的能力,查阅资料、搜集、整理、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如何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力,激发儿童科学阅读的永动力。 (三)利用自己的动作,神态,语言这一工具,调动学生的激情。当学生通过文字体会到动物的情感变化时,窦老师引导他们注重前后的联系,并提取出动物声音的词语,体会动物们的心情变化。开始时,孩子们不能通过有效的读表达出动物的心情,老师就引导他们,可能是孩子们放不开,亦或是真的还没有体会到,老师就用那富有节奏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激情,那动作,那语调,那神情,让你就不自觉地被带入其中。终于,第一头犀牛的声音读的自然到位了,到第二个动物时,孩子们又蔫下来了。此时窦老师用更自high的语调、话语、动作、神态调动孩子们的热情。如此反复多次,孩子们终于被带入了状态。此时我不禁想到了我的课堂,那次在讲《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的推荐课时,前半节课上是相当成功的,激情澎湃,孩子们也都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课堂相当活跃。可是后半节课时,可能是设计的教学环节出了问题,孩子们的热情就有所降低,那时我的内心就有点慌乱了,以至于后半节课平平淡淡。我想越是在孩子们缺乏热情的时候,老师就越不能着急,怕讲不完,怕讲不到重点,此时你应该用你的有节奏的、自信的、热情的语言,神态,动作去感染学生。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磨刀不怕砍柴工”吧,当孩子们的热情一旦被调动起来,那么一切将水到渠成。 (三)抓住作者这一工具,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同步。窦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青蛙,看封面封底。这十张图中有一只青蛙是一直在的——那只穿着花衣裳的青蛙,那就是作者。最后一幅图的青蛙背着背包,背包上有作者的名字,他准备走了……假如你是他,你会说点儿什么呢?深入体会作者写这本书的情感,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悟。 (五)用有效视频这一工具,撬动学生内心的觉醒。对于本节课最后的一个环节,涉及得更是巧妙。在时针的滴答声中,一个又一个物种灭绝的视频,激起了我们内心的震撼。在这没有讲解没有音乐的视频中,学生感悟到了,我们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节约用水,节约资源。此时我们的心情是沉重的,在无声中我们静静的听、听、听,渐渐地,我们听到了一滴水的声音,那声音此时是那么的美妙,渐渐的,水声大了,大了,下雨啦,所有的动物都回来了,一切又都回来了。在孩子们模仿的动物的欢呼声中,这节课结束了。
怎样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怎样开发我们有教材研发的课外阅读,借助多种工具撬动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借助科学的阅读实现与其他学科真正的链接,让孩子能面向全球,面向未来,这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这是我听窦桂梅老师讲《来喝水吧》这一堂课的感悟,只是我个人的见解,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指正,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