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研究你自己,那么你就审视别人的内心世界;如果你想研究别人,那么你就审视你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是今天收获的一句话,这句话对于生活,是一种真实的写照。
曾看过一个观点:你讨厌怎样的人你就是怎样的人。难道这是一句完全不成立的话吗?也许未必。
我们讨厌一个人往往因为讨厌一个人身上的某一个特质,而我们之所讨厌是因为我们对这个特质极为敏感,敏感的原因恰恰因为——我们的内心深处也隐藏着这样的特质。
虽然内心并不完全愿意这个定论,但事实中的一部分的确如此。
这个观点与开头的那句话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
我们讨厌他人的过程,也就是在审视他人的过程,而审视他人的过程,正是一种自我研究。
为此,我再次以自己作为观察对象,只为验证事实是否真的如此。
(一)
这让我回想起一件寝室曾经发生的事:
寝室的卫生没有人愿意打扫,我当时内心想的是能交付给他人就交付,而不是自己去做。因为别人也没做,所以自己也更加不愿意主动去做。尽管这个想法是与传统道德相悖的,但在当时,整个寝室没有任何一个人主动的现象让我产生了这样一种自私的想法。我想,寝室其他人的想法或许也与当时的我相同:这种苦差事为什么要我先做,既然没人做就一直放着吧。
“如果你想研究别人,那么你就审视你自己的内心世界,”为何寝室卫生拖了那么久迟迟没人出面打扫,因为别人的想法正与我当时的想法一样自私。在当时我和他们都一样,被自私所笼罩着。
自私,正是人性中的一部分。
(二)
我想探究自己为什么会在意室友在不上课的时间里在做什么,当我听见室友之间不断互相询问你在做什么的时候的那一刻,我开始逐渐明白:不止我会对此感到好奇。
他们询问,是因为他们也同样在意他人在相同的时间内做着什么事,我与他们的想法一致,唯一的不同仅是我将这些藏在心中,而他们通过言语表达出来。
“如果你想研究自己,那么你就审视别人的内心世界,”人与人之间关于竞争、关于焦虑的想法都来自于他人,并且大致无异,我心中所正在担心以及担心过的,他人也都有着同样的经历。
竞争意识,正是人性中的一部分。
(三)
今天中午一位室友已经换好衣服准备下楼买饭,信誓旦旦地询问另一位室友,得知对方今天懒得下去的时候,那位室友开始换下自己刚换上的衣服,随后随意泡了点牛奶匆匆了事。那位室友,因为他人没有做与自己相同意愿的事情,而也放弃了自己本有意愿的事情。
我仿佛在她身上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在寝室小小的四方房间中,任何人吃东西的声音都会被四周各顾各的安静所放大。正因如此,我常因为周围只有我一个人在他们没在吃东西的时候因在吃东西发出声响而感到略微尴尬。前思后想,我感到尴尬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声响,也是因为在我有意愿吃东西的时刻他人并没有这个意愿,我感到自己显得有些另类。
尽管不得不承认,我并不喜欢那位室友轻易打破自己的原则从而跟从他人做事的节奏,但当我审视自己的时候,我却发现自己也与在她身上我所不喜欢的部分里存在些许相似之处。
从众心理,也是人性中的一部分。
这些零散的事情又再次回归到开头那句话: “如果你想研究你自己,那么你就审视别人的内心世界;如果你想研究别人,那么你就审视你自己的内心世界,”人性中有许多共通之处,正如毛姆在小说中所表达的复杂的人性的概念一般。人性始终都是难以看透的,哪怕看透,在人群之中,我们也难以轻易说破,因为那些都是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所具备的。
复杂的人性之下,我们能做什么?这不会是一个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但我依旧愿意带着开头那句话,更加多元化地看待自己与他人的言语举止,也正因如此,那些自己无法理解的自己或是他人所做出的言行举止,才有了更多的“可理解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