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是每个中国人除夕夜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
可随着外界娱乐的越来越丰富,观众们的口味也越来越“刁”,总感觉,入心的节目太少。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啊。
但今年春晚,观众们不约而同的点赞了一个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那简单而纯粹的“青绿”,何以能抓住亿万观众的眼球,更走入大众的内心呢?
窃以为,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它其实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文化基因里,从未走远,只为了在某一个瞬间,与我们邂逅。
它是一幅流动的画。
随着画卷的徐徐展开,一片氤氲的晨雾飘渺悠远,让人恍若置身于瑶琳仙境。
云雾渐渐散去。忽然,一片青绿,让人顿感眼前一亮。那是巍峨的高山,山林葱翠浓郁。
美丽的舞者高高绾起的云髻,不正是高耸的山巅,直插云霄吗?挺拔的身形,代表了山的大气与硬气,不可动摇。
层峦叠嶂,奇峰罗列,姿态万千,一直绵延到远方。正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不同的角度,都会给人带来意外的惊喜。
俄尔,画风一转,我们又看到了丝绸般碧绿平静的河水。它们是那样的晶莹剔透,似一条翡翠色的带子,环绕着山脚缓缓流淌。
舞者舞袖翩翩,腰肢袅袅,恰应和了那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因为轻风的吹拂,荡漾出一连串青绿色的涟猗,让人的心也醉了。
它是一首无字的诗。
这个舞蹈的主题是“山水”,千里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青绿的颜色,本就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以无限遐思。
而我的脑海里,突然就冒出了这样的诗句“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就像舞台上的帷幔缓缓掀开,空无一人的天地间,云雾散去,一道霞光照亮了这片土地。世界如此宁静,只有那摇橹声清晰可闻。它划破了黎明的宁静,在碧绿的山水间缓缓流淌。
清秀可人的女子,生动地演绎了宋朝词人王观笔下的“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水,就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就是美人微蹙的眉毛。一回眸、一举手,皆是风情,皆是唐诗宋词。
它是舞蹈与名画完美的结合。
该舞剧是根据宋朝名画《千里江山图》而改编的。
当时才18岁的天才画家王希孟,他的心中,该隐藏着多么高远的丘壑,多么壮阔的江河。
或许,只有18岁的年龄,才有勇气敢于在名贵的12米长的桑蚕丝上一气呵成,一泻千里,描绘出华夏大地的千里江山。
或许,也正是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让他想要把自己脑海中最美的山河,赋予最鲜亮的色彩。
于是,他不惜浓墨重彩,将珍贵的、堪比黄金的矿物质颜料,层层堆叠,体现这幅画中。
这样的青绿,能在幽幽的暗夜里,依然闪耀着宝石般璀璨的光辉。
而舞者们精准的把握了这幅名画的灵魂。虽是无声的演绎,但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连绵不断的青山,清波荡漾的绿水。
既有大气磅礴,也有柔情似水。即便远隔千年,却又与王希孟高山流水,隔空相对。如此和谐,如此完美,简直是如梦如幻,不可方物。
青绿,是春天的色彩。这个季节,草木萌发,杨柳抽芽,大地上青葱的色彩,给人以无限的希望与动力。
青绿,是青春的烙印。青春岁月,风华正茂,那勃发的生机,象征着力量与朝气。
青绿,是生命的华章。水远山长,景色清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因为有青绿的滋养,才有了华夏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的文化与生机。
所以,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爱上这一抹青绿呢?那不正是我们心灵深处最怡人的色调吗…
作者简介:茉莉花开,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闲暇时,读读书,写写字,便是人间好时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