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的故事

作者: 林子芳菲 | 来源:发表于2022-06-14 18:30 被阅读0次

    【齐帆齐微刊】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年少时听“孟母三迁”的故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现在同为人母后,不由得赞叹孟母的智慧。

    “孟母三迁”讲述的是,孟子的母亲饥氏为了孟子能有一个良好的成长、学习环境,曾艰难举家搬迁三次的故事。

    一迁——居住地离墓地太近

    公园前372年孟子出生了,父亲孟激为其取名为孟轲,然而,在小孟轲三岁时,父亲便因病逝世了,留下仉氏与小孟轲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小孟珂从小便非常聪明,不到四岁就成了孩子堆里的小小领袖,经常带领伙伴们玩各种游戏。他们生活的凫西村位于一片荒坟旁边,周围十里八乡的人死了,都要送到这里来埋葬,因此,这里常年哀乐鸣奏,哭号之声更是不断。

    孩子天生就是模仿者,尤其像小孟珂这种天生聪慧的孩子,一看便学、一学便会,于是这些殡葬举丧活动,便成了小孟珂和他的小伙伴们每天游戏的主要内容了。

    孟母每次看到小孟珂扮演各种哭丧角色,表演得淋漓尽致时,孟母苦笑不得,于是萌生了迁居的想法。

    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她们搬到山东邹县西北一处庙户营定居了下来。

    二迁——居住地离闹市近

    山东邹县西北庙户营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集镇,镇上也是非常的热闹,各种商店、作坊、饭店、茶馆、赌场、屠宰场应有尽有。

    小孟轲与母亲居住在街市中心,左边有屠宰场,右边有丝绸店,每天清晨当小孟轲拿出论语开始读书时,突然左边传来肥猪的哀嚎之声,小孟轲被吵得用双手捂住双耳,待到嚎叫声逐渐减小后,小孟轲再次拿出论语开始朗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突然右边又传来卖丝绸的叫卖声,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小孩来说,这无疑是赤裸裸的诱惑。

    时间一久,小孟轲常常趁母亲不在家,便偷偷溜去街道上看热闹、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完全忘了学习那回事儿。

    孟母知道后,并没有责罚小孟轲,而是咬了咬牙,决定再次迁居。

    三迁——居住地紧挨学宫

    在孟母再三求亲托友下,终于找到了一处较为理想的居住场所,邹县城南关的一所学宫附近定居下来了。

    因为离学宫很近,小孟轲每天睁开眼就能听到琅琅读书声,时间一长,小孟轲便和学宫里的学生们熟悉起来了,他们常在一起玩耍。

    每当学生们被叫去听课时,他便偷偷地跑去书房墙角旁听,老师那抑扬顿挫的朗读声、那绘声绘色的讲解声都深深的吸引着他。

    不过,几次后,老师便发现了躲在墙角的小孟轲,问起缘由后,老师也被这个眉清目秀,聪慧过人的小男孩所感动,最终收下孟轲,自此,孟轲便成了学宫的一名学生,开启了他的学习生涯,后来成为儒家学派代表。人人皆知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毫无疑问,孟子后来的成就,离不开孟母教子有方、教子向学、教子崇礼的智慧。

    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

    胡歌曾说:“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正如同样是水到了天上就成了云了”。

    毫无疑问,孟子的成功,离不开他母亲的智慧,她知道,那哀乐不断的凫西村不可能养出一个安静好学的孟轲,那不是东边嚎叫,就是西边吵闹的庙户营也不可能养出一个乐于好学,孜孜不倦的孟轲,唯有琅琅读书声的学宫,才是学智慧、学礼仪的唯一选择。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现代父母,早已把孟母的智慧烂熟于心,深知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倾其所有,想要在城里买学区房,不过是学孟母一般,只为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俗话说:“跟好人成好教,跟坏人成强盗”,环境对孩子的成长真的太重要了。


    齐帆齐商学院书评第6篇1356字,累计7761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母三迁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bea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