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香道-平民用香
宋代,平民百姓用香料制作和食用香药食品日渐成风。很多地方都有吃香药食品的习惯,杭州、临安等地的香药食品花样繁多,如当时广州人有吃“香药槟榔”的习惯,四川人则爱吃以沉香、檀香、麝香和龙脑为原料制作的“香药饼子”,“以切去顶,剜去心,纳檀香、沉香末,并麝(香)少许。覆所切之顶,线缚蒸烂。取出俟冷,研如泥。人脑子少许,和匀,作小饼烧之,香味不减龙涎。”

香药有祛病消暑的作用。宋代词人周邦彦在《苏幕遮》中写有“燎沉香,消溽(rù )暑”。描绘的就是平常百姓家焚香避暑的场景。临安城夜市:“夏秋多扑青纱、草帐子、挑金纱、异巧香袋儿、木樨香数株。”其“异巧香袋儿”可能就是香囊,可见香囊已成为许多市民生活中经常佩戴的物品。香药成为妇女化妆之用。秦观《淮海词·南歌子》,“香墨弯弯画,胭脂淡淡匀。”
香药还成为宋代平民百姓娶妻、育子等活动的重要聘物、贺礼、礼仪用品。嫁娶之时“女家接定礼合,于宅堂中备香烛酒果”,而迎亲之日“男家刻定时辰,预令行郎各以执色,如花瓶、花烛、香毯、纱罗……前往女家迎娶新人”。育子的仪式较多,其中有用香汤洗儿:“会亲宾盛集,煎香汤于盆中洗儿,下果子、采钱、葱蒜等,用数丈棕绕之,名曰围盆。”这些传统也一直流传至今。

香也会用于宗教,浴佛节“僧尼辈竞以小盆贮铜像,浸以香药糖水,覆以花棚.铙钹交迎,遍往邸宅富室,以小勺浇灌,以求施利”。
当然,平民生活中自然离不开民俗节日,在这些节日里更是离不开香药的使用。
清明节,东京五岳观就有百姓市民焚香游观:“每岁清明日,放万姓烧香,游观(五岳观)。”另外,自上层贵族至下层社会百姓,往往焚香烧纸、祭扫祖先故墓。
四月八日,浴佛节是佛的生日。东京“十大禅院,各有浴佛斋会,煎香药糖水相遗,名曰浴佛水”南宋临安“僧尼辈竞以小盆贮铜像,浸以香药糖水,覆以花棚,铙钹交迎,遍往邸宅富室,以小勺浇灌,以求施利”。
五月五日,端午节。宋代人吃香粽、姜桂粽,焚香、浴兰。端午食谱须有:“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
七夕之夜,人们设香桌,摆出摩侯岁、酒朱、花瓜、笔砚、针线,姑娘们个个呈巧,焚香列拜,称为“乞巧”。
冬至,人们换上新衣,备办食物,大多吃馄饨,如丁香馄饨。也有用馄饨作供品,焚香祭祀祖先。
除夕,人们都洒扫门闾.除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像、钉桃符、贴牌、焚香祭祀祖先。晚上则准备迎神的香、花、供品,以祈新年的平安。
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