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858149/0535a3cdff622aaa.jpg)
01
“快餐”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产物,是一个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能找到合适定位的一个特有名词。
这个时代,好像今天喜欢什么人,明天喜欢什么物,都是不值得被人去惊讶的事情。这个时代像着魔一般疯狂的追求速度给人以满足感,疯狂的追求效率给人以成就感。
这是一个让人畏惧的时代,也是一个让人热爱的时代。
我不知道这个词具体什么时间开始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许多人开始倡导“慢”节奏,或许是快餐文化被放大到每个人都无法忽视的时候,人们才开始遵从内心把那份本能的欲望道出声来。又或许是人们实在是被它压的喘息不了,所以才开始悄悄反抗。
但其实一直都有人用自己的方式顺应着这个以“速度”衡量的时代。
02
大学里,认识一个男生,我们学院考古学专业的一个男生,平时不常接触但却经常听一些关于他的言论。
我们学校大概是设有考古学专业为数不多的二本院校,(听闻二本学校里好像只有我们学校有考古专业)所以来我们学校学考古的学生大都 是对考古情有独钟的。就比如我的室友,分数线高出二本很多分却大老远从重庆跑到河南安阳学考古。
我们学校作为一个地方院校,学生半数以上都是省内的,而他们考古班十五个人里就有来自浙江、重庆、东北、陕西各省的。
那个男生是陕西的,对考古学估计也是真爱。
我对他印象较为深刻的一件事是他爱收集古钱币这个爱好。虽然我本身也是学历史专业,大一时也学了一年的考古学,但是听到这个爱好的时候还是惊讶了一翻。尤其是在宿舍聊天时聊到哪个哪个朝代的时候,室友来一句:“那个谁谁谁好像有收集这个朝代的钱币。”
因为这个爱好,他大一时就和朋友走遍了河南省所有的博物馆。每每新出钱币,他都会第一时间去银行排队换钱币。
印象中他并不是一个多规矩的学生,爱逃课,对待专业课学习什么的也总是无所谓的态度。但说起古钱币以及古钱币的相关历史知识,貌似整个学院也只有他能和古钱币老师聊上一二。
或许那些表面看起来越是洒脱不羁,对自己所钟爱的事情越是上心;而且会用自己的步调慢慢做好,做到极致。
03
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佳佳,也是这样一个非常特别的人。
一直以来和她的相处模式里我有一个非常纳闷的地方,就是发短信发的特别频繁。
因为我们不是同一个专业,所以自然是没在一起上课,也没在一起住。经常要靠人为的联系我们才会遇见。而我们的联系方式中用的最多的应该要数短信了。其实在这样一个微信普遍化的时代,应该会很少有人会发短信联系彼此;我的生活里朋友之间的联系貌似就只有和她才会发短信了。
一直到有一天她骑电动车送我去学科三,她和我说我给她发的第一条短信的时候,我才突然理解了。
她不爱删短信,而且喜欢存短信,甚至于中国移动的短信都很少会删掉。她的手机里大概存了几千条短信了。她闲的时候总会去翻翻那些短信,每次翻的时候都会觉得很温暖。
其实听到她说我和她第一条短信的时候我是震惊的,尤其是她说她手机里几千条短信的时候更为震惊。但是一想着那也是盛放时光的方式便会觉得那个骑着电动车的姑娘真的很特别。
其实我自己和他们也是同一类人,不管外界怎么变化,总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悄悄记录自己经历过的时光,执着过的事情。
04
我喜欢写日记,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写第一本日记的时候就爱上了这样一种记录时光的特殊方式。
每次觉得心情不好的时候,每次觉得那天很特别的时候,每次想要去记住遇见那个人心跳的时候,就会从书包里把日记本取出来,在纯白的纸张上写满我所有的心事。
我的日记本是除了手机以外唯一随时携带的东西。
昨天补周一的课,北洋社会史老师说我们人一种对于社会性依赖比较严重的生物。如果让你待在一间没人的房间里待十多天,你肯定会疯掉。
其实他那样说的时候我竟在憧憬,如果给我一本笔记本,一支笔去房间里待十多天,那我应该是乐意的。正好自己一个人可以把那些经历过的人,读过的书,看过的风景,还有那些为数不多的爱情好好写写。
人总是需要在变化的世界里找些惯性的事情,精神总归是需要一个可以承载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