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民俗国学与传统文化人文社科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夏至日有趣的各地民俗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夏至日有趣的各地民俗

作者: 浩然文史 | 来源:发表于2018-06-28 09:48 被阅读13次

    摘要:夏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也是最古老的几个节气之一。几千年的时间里从官方到民间发展出了多样的夏至民俗。本文主要从祭祀节俗、饮食节俗和行为忌讳三个方面,对夏至各地的有趣民俗做了简单的介绍。

    夏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一般时间在公历的6月21日或22日。在这一天里,太阳的高度达到极致,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最长,夜晚最短,故夏至,又称“日长至”。而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俗语有“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之说,可见从夏至开始,天就一天天炎热起来了。

    夏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最古老的几个节气之一,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二分、二至”(《尚书》)的说法,其中二至即是指夏至和冬至,在当时叫做“日永”和“日短”,非常的形象。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夏至一直是我国从官方到民间都非常重视的一个节气,也发展出了纷繁复杂的岁时节俗。今天,咱就来跟大家介绍一下。

    一、夏至的祭祀节俗

    夏至作为古代最重要的节气之一,自先秦以来就有着国家主持的祭祀活动。如《周礼》中有:“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鬽,以禬国之凶荒,民之札丧”的说法。地示即地神,物鬽即百物之神也就是各种魑魅魍魉。这句话是说,在夏至这天国家要主持祭祀地神和百物之神,从而可以避免国家闹饥荒,老百姓因为瘟疫而死亡。从这句话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夏至祭祀的两个主要的愿景:农业丰收和免除瘟疫。这两个愿景实际上也是导致夏至各类节俗产生的主要原因。

    夏至的官方祭祀一直持续到清朝。如清人的著作《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夏至大祀方泽,乃国之大典”,所谓方泽,即人工挖掘的方形水池。清朝时每逢夏至,在北京城的北郊挖掘方形的水池,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相应的在冬至的时候,要祭天于寰丘,一方一圆,体现了我国古代天圆地方的观念。祭祀的时候当然少不了各种献祭、歌舞等内容,这个历朝历代都有不同,便不详述了。

    方泽坛(在今北京地坛公园)

    除了官方主持的祭奠之外,在民间还存在着更为广泛的祭祖习俗。与其他时节比如清明的祭祖不同,由于夏至通常是一季农忙结束的时候,新的农作物刚刚收获,所以夏至的祭祖往往采用“荐新”的形式。也就是将新收获的农作物制成各种食物,作为贡品敬献给祖先,一方面请祖先品尝,另外也存了感谢祖先保佑丰收的意思。夏至祭祖的习俗同样传自先秦,如《管子》中就有“以春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夏至,而麦熟。天子祀于太(大)宗,其盛以麦。麦者,谷之始也;宗者,族之始也。同族者人(入),殊族者处(止)。皆齐(斋)”的说法。这一习俗一直传承到今天。如今每逢夏至,在我国很多地区人们还会将新收获的农作物制成各具地方特色的食物,举行祭祖活动。如江苏的苏锡常地区,人们习惯以米麦粥祭祖,  或用麦粉调糊糊,摊成薄饼烤熟食用。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称为“夏至饼”。  广东的一些地方会用荔枝祭祖。而在浙江东阳,人们除了祭祀祖先,还要祭祀土地神,将草标插在田间,摆上各类酒肉祭祀,当地人称之为“祭田婆”。

    “夏至饼”

    二、夏至的饮食节俗

    说道夏至的饮食,民谚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说,可见吃面条是夏至最为知名的饮食节俗。实际上,夏至吃面只是我国华北地区的饮食节俗。前引《帝京岁时纪胜》载:“京师于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乃都门之美品”,可见这一习俗最早是在北京兴起,后来扩散到了华北的天津、山东等地。

    夏至凉面,各地有不同做法

    而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夏至这天与端午一样,是要吃粽子的。这一习俗的起源可要比吃面条早得多了。成书于南朝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有“夏至节日食粽”的记载。而《太平御览》中更是详细的解释说:“仲夏端午,端,初也。俗重五日与夏至同,先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以粟(果)枣灰汁煮,令熟,节日啖”。而到了唐朝,在夏至这天除了吃粽子,还流行吃烤鹅。大诗人白居易有《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一诗,其中就有“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当然,这也可能是当时江南地区的地方性食俗。

    很多地方夏至一样要吃粽子

    有人以夏至日吃粽子为由,认为端午节源自夏至,这其实是不靠谱的一种说法。其实在我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端午和夏至作为临近的两个节日,不同的地方可以说是各有侧重的,。大致来说,北方多重端午而南方多重夏至,所以在节俗上有所交叉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江南地区的夏至饮食不同地方差别很大,有吃粽子的,也有吃馄饨的,而最具特色的节日饮食则是“夏至粥”。夏至粥一般是用小麦、蚕豆加糖煮成,也有的地方会加上薏米仁、莲子、红豆、红枣等各种材料。煮好之后还要相互赠送,也是一种传统的“荐新”的习俗。

    夏至粥

    而到了两广地区,夏至的食俗就更为奇特了。在这里,每逢夏至流行“烹犬而食”。按当地的说法,夏至吃狗肉有“解疟疾”“辟阴气”“扶阳气”等诸多好处。在吃狗肉的同时,当地人还习惯将狗肉与荔枝同食,或饮荔枝酒,据说有“助阳气”的作用。至今,每年在广西的玉林还都有荔枝狗肉节,非常的有名。

    而到了两广地区,夏至的食俗就更为奇特了。在这里,每逢夏至流行“烹犬而食”。按当地的说法,夏至吃狗肉有“解疟疾”“辟阴气”“扶阳气”等诸多好处。在吃狗肉的同时,当地人还习惯将狗肉与荔枝同食,或饮荔枝酒,据说有“助阳气”的作用。至今,每年在广西的玉林还都有荔枝狗肉节,非常的有名。

    玉林狗肉节近年引起很大争议

    三、夏至的忌讳

    农历的五月,在古代被称作“恶月”,是个气候炎热,疫病多发的月份。夏至作为五月份的一个节气,在这种自然环境下也产生了很多忌讳习惯。比如在夏至这天,很多地方都有“不坐门槛”的忌讳,认为坐门槛会导致“疰夏”。疰夏是一种疾病,多见于小儿,是由于夏天持续炎热导致小孩循环系统出现问题,从而发烧的一种疾病。

    除此之外,有些地区还有夏至“秤人”的习俗。”如民国16年《瓜洲续志》:记载,当地夏至这天“男女小孩以秤权轻重,谓之‘秤人’。向各户讨七家茶叶泡给小孩饮,云不疰夏。”也是为了避免小孩疰夏产生的一些习俗。

    秤人

    好了,关于夏至的习俗,就为大家介绍这些。希望大家喜欢。

    参考文献:

    张勃、荣新:《中国民俗通志·节日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江玉样、牛会娟:《夏至阴生景渐催——夏至与伏日的习俗》,《文史杂志》2014年第4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夏至日有趣的各地民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bow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