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针对初中一年级的教师所提出来的。但我个人认为,不仅是初中一年级,即使是小学一年级,所有的教师教育观点和教育信念也要一致。这样便于所有的任课教师统一对学生进行道德人格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每个教师都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智力的道德的,审美的,身体的,心理的,情感的,文明的源泉)的一部分。每位老师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任务和各自的特点及长处,为教育复杂学生作出个人的贡献。
教育教学观点和信念,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1.每位教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育人是所有老师共同的不可推卸的重要任务。共同的智力的、道德的、审美的、社会和政治的兴趣把我们教师中的每一个人都跟学生结合在一起。(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变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一共同体中我们有共同的目标,通过共同的学习,共同的经历,互相搀扶,彼此鼓励,克服各种困难,最后一起走向终点)
2.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当对具体的学生实施个别的影响,用某一件事引起他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激发他的独一无二的个性得到表现。(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在学习和在活动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使他的个性极大的得到激发和展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教给学生认识世界,还要帮助他们认识自身。教师成为学生的榜样,以聪明的智慧,丰富的学识,诲人不倦的态度激励他们不断向上。
3.教学要在集体和个人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背景下进行,才可能有完美的智慧。不要把目光仅局限在课堂上和课本上的学习中,那只是智力生活的极小的组成部分。在一个集体中应当经常感到有一种勤学好问、向往科学、钻研有趣儿的、引人入胜的问题和书籍的志向的脉搏在跳动。(建立一个高品质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学习和专业的氛围至关重要。这样将达到环境育人的效果。424 .
4.让每个孩子都有强大的智力背景。只有当一个人认识的东西,比要求他知道的东西多的无可比拟的时候,他才能享受到认识的乐趣。把每个孩子引入到集体的丰富的智力生活的世界。让他对认识、科学、书籍和学校抱着极大的热情。要让精神空虚,成为少年的一大灾难。(读书,通过班级图书角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第二套大纲,让他们通过阅读讨论、动手实践,不断地深入地涉猎所学知识,并找到自己喜欢和擅长的领域进行深耕,以此来激发孩子们丰富的精神生活。)
5.少年在认识自然界和社会规律性的同时,应该确立一种信念:他前进了一步,不仅仅是因为他学到了一些新东西,而且是因为总的来说他变得更聪明了。(在孩子心目中播下自信的种子。)
无论他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首先他应该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具有清醒的智慧,高尚而勇敢的心和一双灵巧的双手的人。
没有对知识的渴求,就不可能有完满的精神生活,从而也就不会有创造性的劳动生活。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对自学的发自内心的需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成为终身学习着)。
我们的李颖校长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上,就有统一要求,并经常在教师大会上反复强调,让每个教师时刻牢记在心,在课堂上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反复强调达到自动化。
那些年,学生的坐姿,听课的状态,以及书写的工整程度都到达了一定的高度。每节课伴随着孩子们悦耳动听的歌声开始,孩子们坐姿端正,眼光发亮,精神抖擞的进入学习。孩子的文明程度以及坐立行走的姿态都是阳光向上的。只要是动笔,所有老师都要强调“三个一” ,严看死守,重视眼保健操(任课教师不得占用讲课,必须认真看管学生做操)所以,那些年学校的近视率很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