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地铁票价调整,又引起了赞成与反对双方的争论,这不禁使人联想起一年一度的春节前夕必备话题:火车票是否应该涨价?
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派。涨价派的观点是,火车票价格应根据市场供需自由浮动,当然,春节期间浮动的结果就是涨价。理由是排队买票导致了租值耗散,人们名义上用较低的价格买到了票,却额外付出了排队的时间精力代价。这种额外付出的代价,是整个社会的损失。
反对派的观点是,春运紧张的根源是铁路垄断运营导致运力供给不足,解决办法是放开运营管制,允许私人资本投资经营铁路运输。实际上,公路长途客运的运营权也是管制的,同样应该放开管制。
哪一派说得有道理呢?
都有道理。我这么说,并非是在和稀泥,实际上我有自己的观点,后文将会提到。都有道理,指的是双方的分析都是成立的。票价低于市场价格确实导致了排队中的租值耗散,这也确实是整个社会的损失。铁路和公路经营权的垄断,确实导致了供应不足,解决之道也确实在于放开管制。
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两种相反的观点都有道理?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双方的观点,可以发现,双方的讨论前提是不同的。涨价派的前提是,铁路垄断经营局面不变;反对派则不设这一前提。问题的关键成了,是否应该设置这一前提?
在进一步回答上述问题前,不妨谈谈我对火车票涨价问题的态度。
起初,我是支持涨价的。“铁路垄断经营局面”是一个事实,短期内这一局面不会变化,也是一个关于未来事实的合理猜测。因此,“铁路垄断经营局面不变”(记为a)是一个现实的前提,在这个现实的前提下,涨价可以带来总体状况的改善。而反对派则预设了垄断经营权可以改变这一并不存在的前提(记为b)。(段落A)
后来,当我估算长途客运成本收益时,我的态度不经意间发生了改变。在线路专营权的购买费用动辄高达数百万元的情况下,我意外地发现,汽车票与火车票价格相当。(当时的数据已不可查,但很容易验证这一点,比如刚刚随手查的数据:北京-上海,公路¥341,铁路T字头硬卧¥315,北京-沈阳,公路¥166,铁路T字头硬卧¥176.)考虑到铁路运输的合理成本远远低于公路运输,可见火车票价格高到了多么不合理的程度。
A段分析指出,a是一个很可能发生的事件,因而把它作为前提是合适的。这里出现了一个十分隐蔽的错误:把实然问题上的可能性,混同于应然问题上的合理性。火车票是否应该涨价是一个应然问题,即使垄断经营权难以改变,谈论垄断经营权“应该改变”也是完全合法的。否则,因为火车票价事实上并不可以自由浮动,火车票“应该”涨价,也无从谈起了。语句b的错误同理。
当我们谈论某一做法好或不好时,我们总是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选取一个参照对象。涨价派选取的参照对象是“垄断经营下的价格管制”,与这个参照物比起来,“垄断经营下的自由定价”是较好的。反对派选取的参照对象是“自由竞争的铁路运输市场”,与此相比,现有的火车票既是供应不足的,又是高价的。
实际上,在表达观点时选择一个参照物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只不过人们很少显式地谈论参照物,也很少意识到自己默认的那个参照物,仅仅是可替换的多个参照物中的一个。然而,参照物怎么选,并没有客观的标准。它不是由事实和逻辑决定,而是由价值和立场决定。这就是火车票问题看似逻辑简单明了,却永远吵不完的原因。
=======
9月27日补充
经济学中的事实和价值
同时对经济学、伦理学和哲学感兴趣的人,很自然地会思考这样的问题:经济学是纯科学,还是包含科学方法的伦理学?或者更确切地问,经济学是面向实然问题的,还是面向应然问题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