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我说德

作者: 凤玄 | 来源:发表于2019-05-22 23:24 被阅读0次

    《道德经》里老子提出他对理想社会的设想——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是:不让问题产生。

    怎么就产生问题了呢?只要有“往来”,就会产生各种问题。福祸相依。你在这边得到的,必然会在那边失去。也许你不会失去,但别人会替你背锅。这就产生了道德问题。导致问题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利益”二字。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道德是精神上层建筑。道德体现了人们对“真理”的认识程度。而道德又产生于经济基础,最后最根溯源“利益”二字。

    但我们知道,唯利是图是个贬义词。为什么道德产生于利益,却又要反对追逐利益呢?而且这里的一个“唯”字,怎么判定它的程度和界限?

    为了维持利益关系,必须要有规矩。这是博弈的产物。它能避免两败俱伤,同时又照顾到所有人的利益。规矩的存在使得强弱有序。强的多拿,弱的少拿。

    但是问题又出现了,强的不仅想多拿,他还想全要。弱的嫌自己分到的太少,想多拿。“谈不拢,那就别谈啦。”于是人类历史上屡见不鲜的话题——战争,登场。

    “战争爆发后,真理第一个阵亡。”

    真理,被认为是客观,永恒的。可惜它不适用于解释利益。更恰当地说是不适用于人。有句话很有意思,说“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讲利益。”可见利益是没有对错之分的。而人在谈利益时非得冠以高风亮节,大有“表子立牌坊”之嫌。

    但人们又觉得缺了表面文章不行。聪明的人把这种行为比作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举个极端的例子,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闹兵变,士兵们冲进大臣府邸,杀死大臣后,临走前还不忘对大臣的妻子深鞠躬,然后说声“对不起,打扰了!”言外之意是:我们公私分明。而我国古代历史上往往有“公私不分”的现象,比如说株连九族。明成祖时还登峰造极地发明了“诛十族”。这些例子几乎都涉及到了巨大利益,普通百姓往往没机会遇到。普通人如果不幸卷入其中原因往往是遇到了战乱,战争让人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做“命如草芥”。在绝对的利益面前,人命就是草芥不如。那种感觉就像是两个银河系相撞,无数星球堙灭。无论那颗星球上曾经诞生过多么辉煌的文明。星球被摧毁,文明几万年的历史,生物几十亿年的进化史,都随风消散,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有追逐利益的人就会出现抛弃利益的人。这是一群有趣的人。他们有些人是是为了别人的利益而甘愿抛弃自己的利益,有些人则是抛弃了一切利益,做一个“老死不相往来”的隐士。

    这些“淡泊名利”的人的存在告诉我们:除了钱权色这些利益,世上还是有其他东西可以追求的,比如说知识,艺术和对未知的渴望。它们同样能够激发人的欲望。

    把人类社会看作一辆汽车,人类就是油,油燃烧做功,驱动这辆“社会”牌汽车向前行驶。利益是一个柴油发动机,它靠高压使柴油自燃;兴趣是汽油发动机,它靠火花塞使汽油燃烧。每个人自带的天赋决定了他是汽油还是柴油,是靠兴趣激发还是靠压力激发。人是复杂的,往往是混合油。如果用汽油机,把柴油直接点着了,容易爆震,用柴油机就不会,充其量汽油不完全燃烧。

    燃油存在的意义就是燃烧。如果想让自己更加充分地燃烧,就得去适应发动机。把自己变成柴油。变成一个追逐利益的人。

    又或者,你能够不依靠这个发动机,自己想办法燃烧自己。做一个无名无姓,自得其乐的世外高人。

    人生的目的就是实现自己的价值,每个人对价值的看法都不同,无论如何,只要你实现了自己所认同的价值,你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这一点,与他人无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哲思·我说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cqm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