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教师之家
教育行走三十年,不负生活不负己

教育行走三十年,不负生活不负己

作者: 雒宏军的菜园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6-14 10:14 被阅读36次

    文/雒宏军

    一、前话

    今年五月份,看到刀哥发出的第四届“教育行走”教师公益研修夏令营征召令,稍作犹豫,便报了名。五月底,发布消息,自己被确定为核心营员,吃住问题就解决了,还可以和很多久违的朋友见面,想到这些,心里便乐开了花。我报名的沙龙是“书有光,读最美”,不想被王绪卫老师拉进“我的教育我的路”做嘉宾,私下里想,也就是看看热闹,认识几个朋友。还真是热闹,群里每天晚上都是吵吵闹闹,争论不休,不过,我喜欢。

    不料,看热闹也是要付出代价的。不久,王绪卫老师给邀请的嘉宾又下了“套”,嘉宾也要做自我介绍。群里卧虎藏龙,个个都身怀绝技,看到排给自己的日期越来越近,我越来越惶恐不安。幸好做主持的黄亚雄老师提前联系,心里才有了底,想着自己本来就是个教师,本身就一块砖,抛出去也无所谓,只要不伤人即可,还正好有机会看看别人眼中的自己。

    真心感谢黄亚雄老师,竟然提前做了很多功课,把我的公众号里的文章翻了不少,还摘录了一些句子,以代表我的教育观点。看这些句子,有些熟悉,还能想起出自哪篇文章,多数都已经印象模糊,想不起来自什么地方。感觉很奇怪,当初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除了修改错别字,不曾认真观察过,现在看到别人摘录出来,竟然仔细地看了一遍,竟然很吃惊曾经有过这样的表述。文字真是个好东西,岁月湮没了很多记忆,唯有文字可以留存,再次呈现当初的思考。此情此景,便是群里的朋友带来的,行走还未开始,幸福已经降临。

    二、黄亚雄老师的主持词

    承蒙绪卫兄的信任与厚爱,安排我今晚主持雒宏军老师的自我介绍活动。

    雒宏军,现在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教研室工作。从一所农村初中教师起步,到今天教研室落脚,在教育路上已经行走28年。喜欢旅游,但出去机会甚少,喜欢读书,但庞杂而无主题,喜欢瞎想,但肤浅不够深刻,喜欢乱写,但纯属自娱自乐。

    这是我第一在群里主持这样的活动,所以稍微做了一下准备,在雒老师的个人公众号上囫囵吞枣似的阅读了他的一些文章,见到许多文章观点鲜明,非常接地气,说出了基层教师的心声,特复制了12条,供大家分享:

    1.    一节课的改变,一位教师的进步,一所学校的变革,不要忽略这些渐进的努力,坚硬的体制会被逐渐消融。

    2.     合作型师生关系的形成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具备热爱学生的真情实感,需要高度的工作责任心,需要较强的专业能力,需要和学生经过一定时期的“磨合”,才能知己知彼,建立起息息相通、彼此信任的合作型关系。

    3.     关注教师的生命状态,把教师从“工具化”的境地中解放出来,让教师获得更多的幸福感,让教师获得更多的职业尊严,这些都是当前教育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     写作并不都是为了表达,有时也是噤声,努力的压制自己,压制自己火热的心,愤怒的心,畏惧的心。

    5.     放大绩效工资的管理效能,实际上就是把教师等同于“经济人”,认为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可以量化,可以用数字来精确表达,越是强化,越是细致,越是把管理者和教师的眼光局限于“经济效益”,从而忽略教育的意义。

    6.      校长在管理中应该意识到,“不支持”也是一种资源,它提醒我们决策要慎重,意见要广听,施策要科学,管理要细致,才有好效果。

    7.     在学生大会上站会亮相,或者在大庭广众之下让学生像小丑似的跑步,实际上就是打击学生的自尊心,教育者希望通过这样的手段使得学生“痛”然后“醒”,希望就此觉悟起来,悬崖勒马。可是这样的手段对于个别学生可能有效,更多的学生却会被伤害,当学生失去自尊的时候,极容易“破罐子破摔”,对自己的行为放任自流,这时候任何惩罚都会失去效果。

    8.     不是让孩子适应教育,而是让教育适应孩子,我们需要在不断的改革和反思中,创造越来越人性化的教育,因为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9.     孩子按时睡觉比成绩更重要。

    10.   过度的强调师道尊严,可能适得其反,一方面学生不认同,强加于学生反而激起更大的情绪反弹,另一方面,让一些教师形成惰性,不是改变自己,而是归因于学生和社会,最终于事无补。

    11.   中国的教育千疮百孔,沉疴难医,其名声比妓女还要糟糕,然而妓女可以取缔,教育却无法缺位,不管你是否喜欢,哪怕就是炼狱,也得走上一遭,让自己和孩子煎熬上一番。

    12. 要想生命美好,就得和现实保持距离。

    三、自我介绍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雒宏军。我这个姓不好认,好处就是过目不忘。我和王绪卫老师是教育在线的老友,被他拉到这个沙龙,不料想看到很多有趣的人,很多精彩的对话。每一个朋友的发言我都认真听了、看了,说句实话,我是一个慢热的人,领悟比较慢,所以总是跟不上趟,只能爬楼梯,一阶阶爬上去,发现前面又盖了几百层,只好又像只蜗牛一样前进了。

    起初以为只是玩一玩,看看热闹,不想连自己也玩了进来,今晚轮到我来献丑了。尤其是看到前面几位老师的发言,像王绪卫老师,身处农村学校,却有非常宽广的视野;像安东老师,真是一副好口才,上课一定深受学生欢迎;像范明刚老师,对学校管理有着深刻的见解;像热爱生活的黄瀛蛟老师,同样的爱教育,爱孩子;像余年初老师,看他的经历,我就想到了俞敏洪,事业成功;像童天薪老师,在技工学校做班主任,感觉是只有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像邓维策老师提到的思辨和逻辑,正是我所欠缺的,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下面该介绍一下我自己了。我是1990年大专毕业之后参加工作的,起初在一所农村中学任教,它还是我的母校。去年九月开始,到县教研室工作,算起来在教育路上已经行走了28年。我把自己的经历大概按照每十年一段,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静默期。大家知道,陕西地处西北地区,无论经济,教育都是比较落后的,当时在农村初中,除了几份党报,几乎看不到什么新鲜的东西,感觉就是一个信息孤岛。后来,我自己订阅了几份教育类报刊,想打发这种孤寂的时光,但是收到的寥寥可数,邮递员不愿意送,嫌道路难行,都给丢失了。我们就去投诉,当时刚好邮政和电信分家,这个邮递员就被分到新成立的电信公司了,结果这家伙竟然因此得福。幸好当时学校里大学生还是稀缺之物,加之母校的老师非常关爱,农村孩子也淳朴厚道,第一个十年就是这样糊里糊涂的度过,茫然而快乐。

    第二个阶段是爆发期。信息时代来临了,对我们来说,这是迟到的春天。2002年我购买了电脑,这花费了大半年的工资,又接上昂贵的互联网,开始上网了。教育在线、成长论坛、K12论坛等等,就是那个时候发现的,第一次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多有趣的教师,他们有如此深刻的思想,那个时候,对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和福建的教师非常崇拜,因为论坛上基本上都是这些地方的教师。像张文质、刀哥、李玉龙、孙明霞、还有王绪卫老师等,都是在那里认识的。

    然后,就开始阅读。可以说,我就是我们当地的网购第一代,那个时候就从网上购书了,因为想看的教育类书籍在县城的书店里是没有的。有一次,到市教育学院培训,上课老师手里拿本书,讲观课议课,完全照本宣科,我就心想,与其这样受煎熬,还不如自己买来看,就是陈大伟教授的《怎样观课议课》。后来,每次到市上学习,都要购买几本书。

    读书和不读书的日子是不同的。读完之后,就有想法,就写出来,印象很深,第一篇发表在《德育报》上,能够把文字变成铅字,在学校里是天大的事情,我则备受鼓舞,后来一发不可收,在2006年一年时间发表了将近60篇。现在看来有点疯狂,但那个时候就是兴奋极了,总有很多想法,就想写出来。当然,还有一个自私的想法,就是一定要靠稿费先把我的计算机钱赚出来。我的多数文章都是谈教育问题的,虽然不对具体人和事情,但还是有领导对号入座,他认为你批评的就是他,于是渐渐就感到了一些压力。

    第三个阶段是稳定期。该说的话都说了,该批评的也都批了,但是现实却越来越不容乐观,内心很失落,所以,这些年的心态有些变化。如果说前面还比较急躁,还想改变很多东西的,结果到头来发现连自己的妻子都改变不了,就只能改变自己了。多读书,多思考,让自己首先变得强大起来,然后再去影响周围的人和事情,改变微环境,再期待大环境的改善,由此也有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范明刚老师询问我的研究方向,说句实话,还真没有细想过这个问题,但是从自己的近年来的关注点来看,主要就是书香校园建设和教师发展问题。在一所中学任副校长的时候,组织了一个教师读书会,通过威逼利诱的方法,坚持每季度共读一本书,持续了两年时间,直到工作调动,一共读了八本书,把教师的读书体会编成了八个小册子,花花绿绿的,很有成就感。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发现很多理科教师的文字功夫竟然比文科教师要好,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后来,到县教体局教体股工作,在主要领导的支持下,致力于书香校园建设,通过阅览室、图书室等设施建设和阅读活动开展,积极倡导阅读文化。我感觉现在的孩子幸福多了,起码对想读书的孩子来说,无论在教室,走廊还是宿舍,书永远都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当然,也涌现了一大批爱读书的教师和校长。

    在局里工作当然有很多好处,但是忙得像个陀螺,各种方案、总结、活动,各种文件、会议,真的是让人不胜其烦,5+2,白加黑是家常便饭,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体制下,感觉自己就是一个螺丝钉,有强烈的存在感,极度缺乏成就感。我是一个喜欢干业务的人,后来就强烈要求回学校,去年终于如愿以偿,到了教研室。终于又过上了简简单单的生活,可以读书、瞎想、乱写,说好听点就是研究反思,再坚持写点文字。在荒废了五年之后,我感觉自己的生活航船终于回到了正轨。

    因为较长时间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所以对教师发展的观察和群里多数老师有些差异,再加上自己的成长经验,我在教师中倡导教育研究,只有研究才不会让每节课变成单调的重复,才能发现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对教师来说,保持这种新鲜感和敏感是很重要的。其次,提倡教师走近学生,教师如果没有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关,那是很可怕的事情,往往把自己的学生变成自己的敌人,有了这么多的敌人,你还能幸福吗。最后就是前面提到的阅读,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让自己成长并且变得强大起来。

    记得《天堂电影院》中有句台词,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以为这就是世界。这句话十分契合我们的教育行走活动。就借用过来做总结。

    谢谢大家!

    四、网友问答

    按照安排,还有网友质询与提问。出于隐私,我就不列举网友的姓名了,只是把问题摆出来,可能归纳不够全面,希望大家谅解。临时答问,总不能尽善尽美,所以今天整理的时候稍微有些补充,这是我重新思考之后的结果,也更能体现我的本意。

    问:您如何迅速转变自己的角色?

    答:我感觉自己角色一直没有改变,就是教师一枚。总之,不要把什么校长、股长、主任看的太重,教育和行政部门完全是两回事情,只要没有离开教育,不曾丢失教师情怀,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问:一直误会雒老师姓方。请问雒老师的教育教学兴趣在哪里?

    答:当时在教育在线,要起一个网名,正好看到热播的电视剧《世纪之战》,刘青云扮演的角色就叫方新侠,我就拿来用了,不想引起了很多误会,主要是性别方面。

    如果问起我的教育教育教学兴趣,更多时候我还是关注教师问题。这个也好理解,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学生的重要他人,没有教师的改变,就不会有教育的改变。所以,我十分关注教师成长问题,关注教师的幸福感。

    问: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快速成长?

    答:我的很多博文都讲了这个问题。归纳起来,还是三句话,投身研究,走近学生,积极阅读。

    问: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理想中的社会是什么样子?

    答:我感觉现在的状态就是我希望的样子,行你所行,爱你所爱,无问西东,让别人感到真实、温暖、有益。至于理想的社会,说起来太复杂,看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如果我们能够实现,那就是我希望看到的社会。

    问:我在您的文章中看了您对基层教师的理解,为这些教师呼吁,但是作为您现在的工作身份,毕竟与以往有些许不同了。那么您作为教研室的工作人员,到学校去检查教师的各种常规,是怎么对待这一检查工作的?

    答:因为管理体制的原因,教研室实际上还承担着一些教育行政职能,但是现在看起来内容并不多,主要还是在做自己的本分事情,无非就是研究、指导、服务、提升,这些事情。开学初,或者学期中间,我们也到学校进行教学常规检查,不仅检查教师情况,也检查学校工作情况,前提常规的要求是什么,事先要有明确规定。检查完毕之后,也进行通报,这个可以策略一点,比如先讲优点和特色,再说问题。只要都在点子上,长久坚持下来,校长和教师也会慢慢习惯并理解,因为这是对事不对人。

    对教研员来说,下去检查工作,要放正位置,既是检查,更是诊断与指导,是来帮助学校和教师提升工作的,千万不要颐指气使,态度上盛气凌人,也不要指手画脚,如何去改,那是校长的问题。更要具备专业水准,找准问题,让学校和教师心服口服。如果真的有问题,我觉得教研员可以指出并提醒,至于批评,也是校长做的事情,教研员不可越位。人心换人心,你的工作有利于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没有学校和教师会反对,相反的,他们盼望着教研员多下去,多听课,多指导。

    问:真正使你从教育的蒙昧状态觉醒的一本书是什么?

    答:其实不只是一本书的问题。最初读书的时候,我看的都是实用性的书籍,比如《班主任兵法》等,正好用来解决现实问题。后来,发现很多教育问题不是靠这些技术能够改变的,必须寻找病因和根源,于是就去读像《教育是慢的艺术》这些书籍,这对我观察与思考教育有很大的帮助。大家都知道,教育有病,追根溯源,根子还是在社会,是因为我们社会病了,于是又去读一些历史和社会学的书,像李泽厚《美的历程》等。反正,我的读书是杂乱无章的。

    要说教育类书籍,我觉得影响比较大的,一本是肖川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我从这本书中学会了如何使用教育术语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另一本是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让我学会观察和反思教育现实,奠定了批判的立场。还有一本,就是钱理群教授《我的精神自传》,让我学会了如何对自己进行剖析,我们很多人恰恰缺乏自我批判的能力。这些书我都写过读书体会,在书上也做了很多标注,现在翻开来看,也不过时,常读常新。

    问:你在学校管理的时候,怎么给教师幸福?

    答:管理并不复杂,就是尊重、公平、公正。你真心对待教师,坚持公平、公正,无论表扬或者批评,教师也能够正确对待。从我自己来说,感觉读书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于是就组织了教师读书会,学校买书,让教师去读,这算不算?

    问:公平、公正只能算个相对,因为任何时候都没有绝对的公平。而且,如果一个管理者和他的老师大谈特谈公正公平的话,反而会在他们的心底埋下怨恨的种子。这是我个人看法。

    答:尊重、公平、公正不是用来谈的,而是用来实践的。你嘴上讲尊重,工作中却对教师粗言秽语,这肯定有问题。所以,学校里每一个管理行为的背后,都涉及这些基本的原则,有些校长就做得好,大家心悦诚服,有些校长口是心非,就弄得教师怨声载道。

    问:如果屈从上级压力,不公正了,你怎么向教师解释?

    答:国情如此,这样的事情应该不少。有智慧的校长应该提前想到,通过分权或者协商的办法解决。如果教师感觉到校长很在意上面的态度和意见,那么这样的校长后面会有不少的麻烦,比如评职称,教师第一时间不是考虑提高业务,做出实绩,而是想着找什么人能够拿住校长,通过这种办法解决职称问题。长此以往,秩序和公正都会成为问题。如果确实没办法,让教师吃了亏,那么就要想办法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补偿。具体的解释,就要看具体情况了。

    五、结语

    以前,我想改变教育,甚至改变世界,结果到头来,发现连自己最亲近的人都改变不了,所以,就只能去改变自己了。通过阅读,思考,让自己内心不断强大,从改善微环境开始,进而期待教育的改良。体制固然需要被批判,但是重构和建设比批判更重要。不要忽视个人努力和微小的进步,我们每个人的坚持都有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行走三十年,不负生活不负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cve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