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开门见山的说,自律,这个做人最基本的硬素质的培养,和父母的教育意识和养育方式有很大关系,所以,今儿我们就聊聊这个话题吧。
所谓自律,就是自己已经对自己提出要求了,心里的那股劲儿已经拽着自己朝前走了,不需要父母的催促、监督、逼迫,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做计划,实行,坚持,学习等等等等。
家长们最烦恼的就是孩子不自律,什么都得盯着他,监督着他,甚至逼迫着他,他才去做,你一个不注意,他就跑偏了。
现在很多家长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陪孩子做作业。说陪是好听点的,说白了,就是盯着,不然孩子不做,或者蔫头耷脑的不好好做。
家长总觉得,在孩子们面前,他们就是无所不能的带头大哥,权利无限,由他们决定孩子的行为和想法是对与错。面对想反抗的孩子,他们最爱说:“我还不是为了你好!”、“你这样下去能有什么出息,扫大街都没人要!”让你各种愤怒还成功引起你的内疚心有木有,至于家长让你干的那件事,你却更加厌烦了,说不定本来自己干还会喜欢呢。
2.
前两天我看了部电影,就是前段时间很火的日本电影《垫底辣妹》,被女主角的爸爸给震撼了:他自己本来想成为棒球运动员的,结果尽管很努力了也没有成功,然后就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从小培养。各种望子成龙式加强训练法,结果把他儿子给搞残了,整疯了,在他爸教训他最近一直没进步,赏了他几耳光之后,这孩子爆发了,一下子就把已经衰老的老爸推倒在地,夺门而去,最后他彻底放弃了棒球。他已经恶心死棒球了。
电影的女主工藤沙耶加则在妈妈爱的包容下,在补习班坪田老师的积极鼓励和发自内心的信任下,从过去的吸烟、翘课、逛夜店的生活方式,激发出了上进心和自律心:从最基础的知识补起,告别过去糜烂的生活方式,脱胎换骨,拼尽自己一切力量学习,最终从年级倒数第一的学生,考上了日本著名的私立大学庆应大学,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人生的逆袭。
影片中,沙耶加的妈妈因为自己从小被母亲要求格外严格而充满不快乐,所以,她希望自己的女儿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只要快乐就好。所以,就算女儿因为学习差和各种违纪一再被老师叫到学校狂批和羞辱,她也从没觉得女儿丢人。在母亲心里女儿是个好孩子,不是老师口中的渣子。拥有这样的妈妈,沙耶加慢慢从内向孤僻的小孩子变成了快乐、热情、充满阳光的孩子。
而坪田老师对沙耶加的鼓励可谓不惜用力过猛:第一次知识检验测试,沙耶加零分。坪田老师惊喜的说:“能够一道题也做不对,也是很不容易的呢!”然后按照她的知识水平制定了学习方案。第二次水平测验,沙耶加做对了一道题,坪田老师开心的说:“有进步啦!说明沙耶加还是有很大潜力的,只要够努力!”
就这样,在老师不断的充满智慧和热情的鼓励下,沙耶加越来越勤奋,进步飞速,而真正让沙耶加从内心深处产生自律精神的是无意中偷听到坪田老师对她的评价:“沙耶加是个很优秀的孩子,她可以做到很好!”被学校老师打击惯了的沙耶加泪流满面,从此就开挂了一样,最终完成人生的逆袭。
这部电影再一次告诉我们,孩子自律精神的培养,靠强制,监督,压迫是没有用的,甚至会适得其反,让孩子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长期对孩子滥用劝慰压迫手段,以期让孩子“自律”起来,却往往会得到如下结果——抵抗、怨恨、报复、撒谎、输不起、畏缩、逃避……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3.
关于自律这个问题我自己也有着比较深的感受,就说学习吧,这是家长最在乎的东西,尤其在我们那个年代。
我妈特别在乎名次,属于考第二名都要给我黑脸、严厉训斥的类型。每次考卷让我妈签字就跟上刑场似的,内心充满深深的恐惧,因为等待我的基本是一顿可怕的责骂,甚至暴打。我妈在惩罚孩子这方面是能量爆棚的,在我初中的时候,我妈去一个阿姨家做客,在交流了教育子女的心得体会后,我妈学会了让我跪搓衣板这一新的体罚方式,而且要跪着读书,因为那个阿姨就是这么教育她的女儿的。
我自问还算是一个对学习比较上心的人,比如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用功温书之类,只是一来能力有限,二来长期在恐惧、焦虑的心情下,导致内心深处特别恐惧学习,害怕学习,生怕自己哪儿没跟上,又要被各种蹂躏。后来无论我妈怎么严厉升级,我的成绩也上不去了,越来越差,厌学、逃学,各种想离家出走的想法。那时的我总是觉得生无可恋,活着就是煎熬。
我妈对我态度的改变发生在高一一次物理考试过后。分数是刚及格,但是那次同学们考得都不好,卷子难度太大,我这刚及格的分数都拿了前三名。回到家,我妈一问我的分数就炸了,开骂,骂着骂着情绪到位了就开打了,作为已经十五六岁的我,真是耻辱啊!
我痛哭流涕,想死的心都有。我妈怒气难消,对我各种不成器的痛恨。于是我说,我不在家里住了,我要自己租房子住。我爸对此表示了理解,他表示同意,我妈坚决不同意,又骂了我一通,刚好舅舅来串门了,我妈又跟舅舅痛陈了我的不争气,我简直想钻到地缝里,觉得特别丢人。
后来我也豁出去了,说反正我要出去住了,这个家我再也不想呆了。舅舅说,可以试试,看看怎么样,并且劝我妈答应。舅舅的话比较管用,我妈同意了,于是我就开始了租房生涯。也就是那一年,高二分班,我考进了重点班。
离开了家长的监督催逼,我感觉很轻松,我妈终于把学习这件事还给了我自己,而不是当成她的事。我一边和室友们住得很开心,四个女孩子经常在一起聊天,交流,一起学习,一边定了学习计划,一点点地实行。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了妈妈的压力,好像进步特别快,学习效率也高了,很多以前怎么都搞不懂的问题,只要老师或者同学稍稍讲解一下,就明白了。分班考试我也没有特别抱期望,知识尽全力去复习,然后就考进了。
4.
其实家长们往往想错了,总觉得只有在自己的高压管控下,孩子才能学会自律。其实真相是,很多事,当孩子觉得那是自己的事,是应该做好的事时,他就会产生责任感,就会去努力,去约束自己,鞭策自己,根本不需要家长越俎代庖,搞得大家都累,都不开心。发挥内心的小宇宙,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永远是自律最好的催化剂。
经过了高二租房和考上重点班这件事,我妈对我的态度有点改观,不怎么给我压力了,也比较能接受我的不优秀了,而且对我越来越宽松。我毕业参加工作后,渐渐发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喜欢的生活方式,于是就努力去这样生活:坚持健身,游泳,读书,学习,不需要家长管着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我妈基本不掺和,而且她不知道什么时候学会了鼓励我,不时地就表扬表扬我,虽然我觉得很肉麻,但是我的想法却完全变了,以前我对她又怕又恨,总是想离开她,离开家,什么都不想做;现在我却觉得做事充满动力:我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因为我有这么好的爸妈,我希望他们能因为我而快乐。
最近看的《父母效能训练手册》中有段话让我感慨良多,大意是,长期在高压控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总是不自觉寻求强势者的管控,离开管控和强制,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不会主动去做什么事,没有责任感;而且,没有主见和想法,没有自我思考的能力,离开管控,就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该做什么,如何做;也容易变得懦弱,始终被他人所左右。这是多么令人揪心的结果!
那些实施高压政策的父母,他们的初心也许只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自律,上进,但最后的结果却是这样,也许,该好好反省了吧。把孩子的事情、孩子的责任还给孩子,父母努力做好自己,孩子的表现自然会给你惊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