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初中同学发了朋友圈,配上一段大义凛然的文字,就点了一个赞,并评论了一下。
谁知这位同学并没有回复评论,而是直接私聊我,
“你是我的同学吗?你是谁?”
然后我把名字告诉她,她说,不好意思,真忘记了。我很想你们,什么时候有空聚聚?
我顿时无语了,真后悔自己的画蛇添足。
也真心的不想去聚了,我说,好像我们前几年聚过一次,她发来了一张聚会时候的照片,照片里只有她们两个,没有我。
圈子不同,这种无意义的社交浪费时间,于是借口说,看另外一位同学有时间吗?
发信息给另外一位同学,她也没有回复信息,后来这位同学聊着聊着也不见了。
正好,正发愁还不知道怎样拒绝这样的聚餐,这里已经不欢而散。
中等阶层的人,并不屑于与底层次的人交往。她朋友圈经常发一些与同学聚会的照片,只是都是和她层次相同的人聚。
明明有另外一位同学的联系方式,却从来不过问,曾经是最好的姐妹,只是因为那位同学在菜市场卖菜。
若有心,天涯咫尺;若无意,咫尺天涯。
青春是一张单程的机票,经过了,便无法再次使用这张票折返。
与其回忆不如珍惜当下,有时候翻看同学聚会的照片,总有一种无形的错觉,仿佛看到时光中迷路的小孩,那么无助地呆在时光一隅,逃不出漫年累月的沧海。
人的一生会遇见许多人,繁杂的关系构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没法成全每一段关系,没法留住每一个人。与其费力地讨好别人,不如成就自己,该珍惜的好好珍惜,该舍弃的果断舍弃。
在《故乡》一文中,鲁迅和闰土之间本来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但二十多年后再次见面,兄弟手足情谊,已经荡然无存。
到底是什么原因,把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友谊磨灭掉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境遇早已改变了当初的纯真的心。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是少年游
记得有一句经典的对白:“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但是却没有了我们。”
小时候一起玩耍的朋友,都盼望着长大,买好吃的、好玩的,还能一起玩耍。
出来工作以后,我们买得起好吃的、经济上独立了,但当儿时玩伴再次相见,当年那个纯真的我们,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当年无话不谈的朋友,如今只能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这仅存的一点美好回忆。
年少读不懂鲁迅,读懂已不是少年。志趣不符的朋友,如果勉强融入,只会徒增负担。
《小王子》里说:
“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奢侈,那就是人与人的关系。”
酒肉朋友三千,不如三两知己。
少一些无用的社交,把时间留给重要的人和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