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齐齐乐
-01-
郝胥黎说: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亚楠最近刚休假完产假,她发现自从有了娃以后,全世界都是孩子。除了上班八小时,下班后匆匆回家,只做一件事-"陪孩子"!
可是后来她发现,以前钟爱的读书学习"没有时间",以前坚持的健身锻炼"没有时间",以前每周一约的朋友聚会"没有时间",甚至连吃饭都是匆匆忙忙地胡吃海塞,根本没有享受美食的时间。
转折点出现在,她的身体发出了报警信号,看着病例上"乳腺瘤"三个字,她本能地打了个寒颤。
虽然后来确诊为良性肿瘤,但是手术中的疼痛远远不及她的心痛,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开始重新理清自己的思绪,难道自己要以生命为代价,去沉浸于业余生活的忙碌里?
-02-
TED演讲中有一个故事:
一位日理万机的企业高管,每天的日程都排得很满。但是有一个晚上,她出门了一趟,回家发现热水器坏了,地下室被水淹了,她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这个事情必须刻解决,即使她忙得不可开交,即便公司有很多事情等待她去处理。
她第二天请来了水管工,第三天又找来清洁工清洁地毯。这件事情占用了她一周七个小时的事件。七个小时,相当于每天多出来一个小时。
但是如果在这周的开始,你去问这位企业高管,你能利用七个小时的时间去做一件公益或者给别人做辅导咨询,或者一起跑步吗?
她肯定说“不行,没看我很忙吗?“可是当她家热水器坏掉了,她不得不挤出七个小时去处理这件紧急又棘手的事情。
这说明了什么?
1.如果你觉得没有时间去做某件事情,其实你真正的想法是,这件事情对你来说并不重要。
如果对待重要的事情,就像对待坏掉的热水器一样,你若不去做,就会有不可承受的后果,那么时间自然就会多出来,为你所用。
我在考PMP证书那段日子里,工作和生活都非常忙碌,没有太多业余时间拿来复习。我就利用洗澡的时间听音频,利用上下班路上看题目,没有刻意用其他的时间去准备,最后照样考出了漂亮的成绩,拿到了证书。
那段时间,PMP考试对我来讲,其实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其中一个原因是它花了我3000块报名费,考试过了,报名费用公司会报销,考不过的话,3000块就打水漂。
这无形中给了我一种压力和动力,不自觉得便成了对我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在业余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我还是挤出了时间,用各种方式捕获知识点,从而完成了目标。
2.时间的弹性是很强的。你做的每一件事情,花的每一分钟都是你的选择。
很多人都是在生病以后,才有了锻炼身体的意识;很多人都是在失去机会后,才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好好去准备。
玲子也是一位职场妈妈,然而,她却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写作,健身,不仅工作和家庭处理得很好,还发展了不少兴趣爱好。
有一天,亚楠想约玲子出来逛街,玲子却说她没时间,原来玲子已经在健身房开始瑜伽课了。玲子的时间都提前计划好,她的时间在为自己所用,她的每一分钟都是自己在选择如何分配。
她摒弃了生活中那些对自己没有意义的事情,把更多的业余时间,专注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上。
所以她能拥有充实而令人羡慕的人生,能将时间处理得游刃有余。
其实你不是没时间,而是你的生活状态,没有让你充分利用时间的精髓。你首先要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自然而然就会实现时间的有效利用。
-03-
那么如何有效改变生活状态,如何对待重要的事情像对待坏掉的热水器一样呢?
1.首先分析哪些是重要的事情:
以一年为例制定你的目标、计划,当然你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设定适合自己的期限。
《一分钟经理人》一书中写到:
“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船,永远漂流不定,只会到达失望、失败和丧气的海滩。”
“人生若没有自己的目标,显然是与毛虫毫无二致的行尸走肉。”
列出你下一年计划的九宫格,分别从工作、生活、健康、学习、公益、理财等几个维度(当然不一定是九个维度,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去设置不同的维度)去剖析你想要达成的目标。
比如工作方面:写出下一年的评估,哪些事情令你这一年的表现优异,列出三到五件事情。
比如生活方面:写出下一年对你生活带来更多幸福感的事情,列出来三到五件。
比如健康方面: 写出下年对你的身体健康有帮助作用的事情,列出来三到五件。
诸如此类,这些九宫格中你列出的事情,便是下一年里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你的每一分钟都要花在这些事情上,有投入才有产出。有了明确的计划和目标,便有了你一切行动和时间分配的枪靶。
2.将目标分解为可行的步骤:
分解第一项中所列出的目标,将其写入你的日程栏里。
比如你想要在健康上做一些努力,你就需要每天养成健康的作息,如早睡早起,早上饮用一杯柠檬水,每天最少喝两升水;你需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如要多吃果蔬类,少摄入多油多脂类食物。
将任务分解到每一天,每个时刻,你便会发现,生活方式在悄然改变,你的时间也会越来越多的被用在,对你而言非常重要的事情上。
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里的墙》中有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位生长在长年下雪的北方的人,从小就要帮助父母扫屋顶上的雪。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发生积雪深达3米的暴风雪,连他屋顶的积雪也超过两米。雪的比重,视含水量的多寡而定,多的时候会有0.3至0.4。也就是说,1立方米的雪就有三四百公斤重,若盖满整个屋顶,重量有几十吨,会把整个屋顶压坏。因此,必须全家总动员去扫雪。如果是几十吨的铁,及时达人也无法移动。而雪,可以分为无数个小部分,小学生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搬动它。
可见,分解任务非常重要,即使我们能力有限,也可以一点一滴地将事情做完。
这也告诉我们,再大的目标,如果分解成小块来做,不仅能够持续增强我们达到目标的自信心,而且可以积少成多,进而实现最终的大梦想。
3.每周五下午是做下周计划的好时机
周五下午是一个被经济学家称为“机会成本”最小的时间,这个时候应该制定自己的下周计划。
这一点确实让我醍醐灌顶,我本身的工作是以一个周为周期,每周四就把新版本的数据更新发布出去了。所以周五相对比较清闲,这个时候正是做复盘总结和做下周规划的好时机。
利用周五的下午,抽出半个小时,列出下周的计划清单,可以包括生活、健康、工作等方面。目标和计划明确了,便会事半功倍。
4.善于利用碎片时间。
简书上的一位创业女士Grace,微娃营养的创始人,她每天在地铁上回复邮件,利用上下班时间路上做很多预备工作。
我的好朋友英子姐,是一家公司的常务副总,她每天利用上下班开车的时间听书籍,听各种音频课程。
我的文友静静,在上下班路上用手机敲出了几十万字的文字。
她们作为企业高管,作为新时代的女性,都在充分利用通勤时间,高效地给自己充电。
她们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深谙时间管理的真谛,用每一分碎片时间都"为我所有",才在成就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路上越走越远。
5.整块时间比碎片时间更有意义
如果碎片化时间是利来处理碎片化信息,那么整块时间却是更加难能可贵的,你该好好利用它来做成一件件系统化的内容。你可能会说,“我哪有那么多整块时间可以利用,除了上班,我的业余时间少得可怜。”
我们来算一下,一周有168小时(24*7=168),如果你是全职工作者,每周工作40小时,每晚睡8小时,一周就是56小时,还剩下72个小时可以做别的事情,如果你还有兼职的话,如果工作58个小时,那还剩62个小时做别的事情。
可见,还是有很多的整块时间被利用起来,去做你觉得重要的事情。
我始终相信一句话:时间总是有的,不管我们再忙,对我们重要的事情还是能从海绵中挤出来的。当我们关注重要的事情时,就能利用我们拥有的时间,打造我们想要的生活!
我是齐齐乐,左手带娃,右手职场的职场妈妈,立志写正能量的文字,分享有温度的干货,用死磕的精神与你一路同行!如果有共鸣,留个脚印点个赞\(≧≦)/吧。
谢谢您赏阅我在上班,带娃和深造之余写出的文字,你欣赏,我就继续写~喜欢就点个赞呗,“❤喜欢”
往期好文:
《创业专题三月征文》我是如何在上班、读研和带娃之余开源收入5K+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