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是一个小时候想逃离,长大了怀念,老了又想回去的地方。
我的家乡,是一个贫瘠,生产力低下的小山村,所以,在我的印象里,小时候总是想些好吃的。
我的家乡,这里青山环抱,绿色成荫,是一个天然的氧吧。这里高高低低,处处是小山丘,也是一个汽车不能到达的地方。
就像《乡愁》里面的诗句一样:“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对家乡有着很深厚的、难以言说的感情。
离开家乡已经有28年了,心里总会时不时地回忆起儿时的画面,最近格外地想念。
想念小时候熟悉的米饭香味;想念小时候院子里熟悉的叔伯姨孃;想念儿时在乡间奔跑,那些令人“讨厌”的小伙伴们。
小时候,抬头便可见蓝天,天是很蓝很蓝的那种颜色,白云躺在蓝色的被面上,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画面静逸。
乡村里特有的泥土气息,淡淡的、略带苦涩的青草味包裹着我。此时,我总喜欢翘起二郎腿,手枕着后脑勺,微眯着眼,享受着眼前蓝天白云的美景。
白云则会变着戏法来讨我欢喜,时而绵羊、时而花朵、时而白馒头…… 随后,我便在满脑子的白馒头里睡着了。
小时候,最喜过年,过年不仅有好吃的,可以穿新衣,还有很多好玩的,热闹得很。
大年三十,妈妈总是在厨房里忙碌,杀鸡、斩鸡、煮肉、切肉、理菜,蒸、煮、炸、炒。变着花样的给我们准备年夜饭。
傍晚,小山村薄雾笼罩,夜色开始渐渐的暗下来。从第一个鞭炮声响起开始,鞭炮声就会此起彼伏,响彻整个山谷。
这声音像是要把刚刚准备睡觉的山谷振醒,拉着它随鞭炮声的节奏一起舞动起来。
今夜的山谷注定无眠,因为家家户户要守岁,鞭炮声会持续到凌晨。
凌晨最高潮、最振耳的鞭炮声响过后,山谷就会疲惫不堪,瘫倒在大地上,呼呼地睡着了。
第二天便是大年初一,在老百姓的心里,唯有这一天,才是新年的第一天。
在我的家乡,这一天是全年中最有仪式感的一天。
天还没亮白的时候,山谷中,高高低低低的,一盏盏灯陆续地亮了起来。
鞭炮声再次响起,接着是采青、捡柴、生火、煮汤圆、吃汤圆、串门子,吃瓜子、看电视、聊天……
在当地,采青是新年不可替代的一种习俗。
所谓采,实则是“偷”。采青就是去别人家的地里“偷豌豆尖,到别人家的林里折树枝当柴火。
在我家乡,只有初一这天的采青值得炫耀,因为它象征着来年的五谷丰收、财源广进。乡里人,无非就是爱图个吉利!
在这一天,平时吵过嘴,打过架的乡邻们,见了面不仅不会使脸色,还会说说笑笑。
淳朴的民风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真可谓是一笑泯恩仇!
乡里的院坝,有的大,有的小。谁家的院坝大,聚集的人就多。
有年轻的小伙子拿出录音机,在院坝里跳舞;男人们则扛出自家桌子,纷纷围在木头的四方桌上打牌;妇人和小孩大多坐在成排的矮板凳上,看着前面精彩的电视节目。
那时候的春节是真热闹,至今怀念,让人难忘。
从我15岁离开家乡后,就再也没有经历过如此沉浸、热闹的春节场面。
现在,偶尔会回老家看看,山还是那座山,林还是那片林,但路已不是原来的路,上面早已杂草丛生,无法下脚。
人也不是原来的人,好多年轻人早已远走城市,生根落户,只留下当年打牌的那帮人,而如今已是垂暮之年,佝偻挖地,只种蔬菜。
每每回到儿时到家乡,看着对面连绵不断的山,觉得它像一个迟暮老人,喘息伫立。难免心痛不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