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益多师是汝师

作者: 东方一任 | 来源:发表于2024-04-27 07:56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一个人写文章的风格和他的气质是有关系的。自古一直有“文如其人”的说法。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李白飘逸、杜甫沉郁。苏东坡的词尽显“大江东去”的豪放,柳永的词则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般婉约。

    人都喜欢读自己喜欢的、对自己口味的书。我们不可能按照中外文学史提到的名著一本一本地读那么多书,那只能看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读的下去就一连气读下去,读不下去就抛到一边。

    收到徐贻聪大使赠送的《家国情怀——赓续篇》,就是我喜欢的书,对自己的口味。读后有一吐为快的想法。先写我读的该书第三篇文章《我的又一个荣誉证书》感想。

    徐大使获奖无数,82岁高龄获得单位颁发“学习之星”荣誉。他特别看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文章指出,这个证书肯定了他的不忘使命,给他的是任务,是进军号。

    我们的初心使命是什么,要经常思考,检视。徐大使追求“存史、资政、育人”的使命,值得效法。我特别喜欢明代归有光的散文,善于以清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事,我的努力方向就是追求用清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和事。为了写好这些平常的人和事,就得去学习,去精读,能像金圣叹批《水浒》那样,逐句逐段地加以批注就更好了。

    李肇星在评价《家国情怀——赓续篇》一书时写道:“贻聪的新作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从一朵小花、一片云、一桌饭菜起笔,写到一幅儿童画、一场闲聊、一次出游……其间星星点点折射出的,是他读过的万卷书、走过万里路的人生智慧和思考,是他对党、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以及对青年人和人类命运未来的期望和信心。”这说得实在非常好。

    鲁迅先生“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外一颗也是枣树”。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的结尾:“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亡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普通的书,在他们的笔下,平淡中包含几许惨恻、悲凉。这种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方法永远不会过时。

    去年,一位散文大家指导我写散文,前两篇很快在报纸上刊发出来。我在想,这要么是偶然,要么是“无知者无畏”的结果。我有“自知之明”,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散文家。但既然写着有乐趣,那就继续写,把目标锁定在一些平台上,能公开发表即可。当我写完第三篇散文给他看时,他说:“越写越差,这是一篇四平八稳的平庸之作,这样的散文多如牛毛。”怎么会越写越差呢?我胆怯地询问。他解答说,前两篇散文,你有向名家看齐的自我意识,努力踮脚去够“天花板”,树立了自身的高度,文章也有一定水平。这篇文章,是因为你眼低了,要求低了,手肯定就抬不高。他建议我要放眼高处,即目标名家名作,然后争取登上名刊名报。

    也许有很多人都说自己没时间,或者没机会学习,这些都是借口,要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只要我们想学习,总是能够找到机会的。只要我们愿意,一切都还来得及。就像徐大使那样,耄耋之年还能获得“学习之星”殊荣,完全可以活到老,学到老。

                                                                    2024年4月28日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转益多师是汝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ha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