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
先秦断代文化传承(五)建中立极 牵牛一划开天

先秦断代文化传承(五)建中立极 牵牛一划开天

作者: 君山93 | 来源:发表于2020-06-25 11:18 被阅读0次

再补充一下上一节的部分内容。

古人喜欢用阴阳概括,寒暑变化,所以夏至日影为阳气,冬至日影为阴气。

其中间的春秋分为日影,则为阴阳和合,所以称之为和气。阴气阳气和气,得到这三“气”使得季节变化清晰,所以称之为三清,实际上是为一气所化,所以称之为一气化三清这个在平常我们的生活中。

无时无刻不存在。比如商品里面的淡季旺季平常季节,水量的枯水洪水正常水位。峰值谷值均值等等的这些。依据这些数据,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这就是三清无所不存之处。

扶桑并不能满足精准测算,建中立极出现了。

扶桑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社会组织的形成,种植品种也增加了。

扶桑的局限在于,必须黎明天晴,才能用,太阳在天空高度也是随着季节变化。出于必须更加精准的需求,能够任何时刻太阳一露面,就可以测量,这种新的方法,被称之为‘建中立极’

‘建中’指的是设一个东西南北的基点,作为观测标准,也是是必须正确确定东西南北方向。

从古至今,主流能够流传下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近代书《中国天文学史》已做介绍,有严格验证要求可以去看看(里面的图,还是做错了。)

这方法,分别记载于《淮南鸿烈 天文训》以及《考工记》。

《中国天文学史》介绍《考工记》:匠人建国,水地以县,置槷以县,眡以景,为规,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

朝表示东方,夕表示西方。

‘水’是水平,‘水地’就是把地整平,

‘槷’就是木制的标杆表,就是用挂着重物的绳作为准绳,把标杆(表)立的和地面相垂直,

眡就是视的古字,

景就是影的古字,

规是圆规,

‘为规’就是用圆规作圆,圆心自然是标杆,把日出和日落时间的表影与圆周相交的两个点记录下来,这两个点连接,就是正东北方向。

这样还不够完整,需要在白天记录和参考日中时间的表影方向,夜间参考北极星的方向,以求出较正确的东西方向。

《考工记》方法比较简便,但是日出日落时,影子比较模糊,与圆周交点就不好定准。

不过虽然《中国天文学史》有记载,但是原图有三处错误:

1.古人观测面朝太阳,作图方向为上南下北,现代却是上北下南,方向颠倒。

2.已知日出日落标杆影子比较模糊,用圆弧截取日影则任何时期都可进行,圆弧无需太大

3.《中国天文学史》所做原图,之所以画圈,主要是为了截取两个与中心距离相通的点,所以无须全圈,做两个弧形就行了,如果作图两个弧形是不美观,表意不清晰,但是做弧形是因为古人实践画出来的,更加实用而非为美观考虑。这是现代想象与古代真实的差异如果你依据此进行改绘,会发现中国古文字的‘中’与改绘图完全吻合,这绝非偶然。当然,这也可以看出,这种测定方位方法极为的古老。

小篆时期的‘中’已经成为一种器物符号,

而绝非大篆的‘中’那样奇形怪状,史前文化绝非许慎所述那般妄想荒诞虚伪。

‘中’字衍生字,无不含有方向正确之义。‘史’为掌握正确方向之人,‘忠’表思想正确,‘驶’也为掌握正确方向,‘冲’为水直流前方...等等,均可以证明。而那些权威学者,就像现在某些公知,胸无定见,胡乱猜测,使得大家‘望文生义’。

许慎作《说文解字》:中,内也,从口,丨上下通。朱骏的《说文通则定声》以为‘象射侯形,从Ⅰ 通也,亦象矢形’等等,说法不一却基本都脱离原始意义。

设定方向是一个开始,测定方向为下一步埋下伏笔。接下去就是架设子午线(古称之为‘牵牛’)。太阳每天由东向西而转,中午必经正南方向的天空,所以在南北轴线上面做标志,这样就可以在日中时候,对太阳高度进行测量。所以古人从南到北,用一根绳子架起来。也就是原始的‘基准子午线’这种假设过程,被当时人们称之为‘一画开天’,这根子午线,就是‘剖分’天地的工具。从此,天可分为东天与西天,地可以分为东方与西方,后来演变为古代天文的经纬线。

许慎作《说文解字》却是这样写‘牵,引前也,从牛,象引牛之縻也,玄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先秦断代文化传承(五)建中立极 牵牛一划开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hs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