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雨水很多、很大,除了造成的极端灾害意外,内涝造成的交通问题也很严重。
走在路上,忽然觉得有些问题是“故意”的,不知道是不是我这个外行的少见多怪
例如:道路旁边的绿化高于路面,是的本来可以蓄水的绿地成了高地,留存不住一点雨水,反而带了泥土到路面上来;人行道也是隔离了道路和旁边土地的沟通,所有的雨水都要经过管道的排泄。路面的硬化完全没有考虑渗水功能,尤其是最近修的步行道,下雨后,就是积水一片。排洪沟不能直接接收道路积水,因为有隔离带间隔......
我以为,至少绿地、洼地.....要成为“积水”的大容器,既有利于补充地下水、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分流雨水的迅速涌入排水管道,用以减轻排水的压力。
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民心工程,关系到千家万户。我们进步了很多,但是民众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吧,这个是不是可以作为我们努力的一件小事来来努力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