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茶,以茶具精致古朴,烹制考究与以茶寄情为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工夫茶之特别之处,不在于茶的本质,而在茶具器皿之配置精良以及闲情逸致之烹制法。此功夫,既为泡茶时的学问,品饮的工夫,沏泡时,是“关公巡城”,随后是“韩信点兵”,以此保证每杯茶色泽均匀,浓度相当,平等谦恭的待客之道尽在其中。
我的家乡,工夫茶深入到每家每户,是餐前饭后比不可少的一部分,有客进门,第一件事便是泡工夫茶,以显示对客人的尊重。功夫茶在于功夫二字,煮水,洗茶,淋罐具等一系列功夫,喂有耐心等待,慢工夫才能品出茶的清香,品的不止是茶,还有放松的身心,以及在茶香缭绕中的豁然开朗。
从小耳濡目染,对于茶的热爱与生俱来,我把对家乡的想念也融入到茶中来,虽然没有时间天天泡工夫茶, 上班总是将茶叶放入茶杯泡上一大杯牛饮之,是为解渴,没有品,喝茶已经成为习惯,有时间便会自己泡功夫茶,虽然没有气氛,自娱自乐,闻着茶香,玩味茶具,也是一种乐趣。
泡茶还需要有气氛,有谈得来的朋友,潮汕谚语“茶三酒四溜达二”,三个人一起喝茶是最佳人数,一个茶壶配三个杯也应该就是这个道理,茶具以陶制为最佳,配上木质茶盘,看沸腾的水冲入茶壶,茶叶在水中翻腾,慢慢舒张开来,释放出蕴藏已久的茶香,白烟袅袅升起,整个屋子便清香四溢了。
回家最大的乐趣就是与亲友一起泡茶聊天了,烦恼也好,忧伤也罢,一杯清茶总能荡涤工作生活紧绷的神经。喝茶最好的环境应该是在瓦屋纸窗下或是院子里的大树下,其实在哪里又什么关系呢?关键是有一颗闲适的心,心境好,即便喝的不是名茶,也能喝出一番滋味。
从晨曦走进夕阳,从寒冬走进暖春, 斑驳了老树,蹉跎了岁月。怀念小时候用小泥炉以炭升火烧水,一家人围在炉边泡茶的温馨场景,大人们闲聊,小孩玩耍,泥炉炭火,杯声茶韵,一盏灯,一泡茶,一炭炉,那是清贫中的小幸福。
在潮汕,品茶到处可见,小作坊,小买摊的劳动者在路边也泡功夫茶,手工业者劳作之余也泡功夫茶,餐前餐后喝茶,更是不在话下。
外出旅行也不忘带上茶具,记得又一次,我们去云南旅行,在古城闲累了,回到客栈,在庭院里休息时,客栈小二非常热情的想请我们喝茶,朋友见状,立马说,“我们自己带了茶具,请你喝功夫茶怎么样?”,说完回房从行李箱拿出一套简便古朴的功夫茶具,看着这一套隔着千山万水来到眼前的茶具,小二表示非常惊讶。在纳西庭院泡功夫茶,听那遥远的故事也是无比惬意。
喝茶之于潮汕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是一种融入生活的习惯,还有很多与茶有关的礼节,送礼叫“打茶包”,做喜事免不了打很多“茶包”,茶包不是茶,而是糖果,糕点,香烟之类的物品,茶包等同于礼物。如果事情办得不漂亮,就叫“无茶色”;朋友见面第一句话便是“有闲来食茶“,食茶是待客的最高礼仪也是情感联络的纽带。
功夫茶尽显生活智慧,先苦后甘,茶如人生,人生如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