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青年作家、全民偶像?这是二十年前韩寒身上的标签,如今的韩寒身上的标签取而代之的是导演、赛车手甚至国民岳父。
36岁的韩寒变化很大。
当年的韩寒初出茅庐,中国的网络媒体也是刚刚起步,博客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社交媒体。而韩寒作为一个高三学生,却能在博客上大谈民主,谈社会改革,这种身份反差很快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的追随者,他逐渐被人称为意见领袖。
但是树大招风,韩寒很快引来了一群的知识分子的讨伐。讨伐没有把韩寒拖垮,反而把韩寒送上了神坛。单挑白烨、怒斥郑钧,从文坛到音乐圈,韩寒以一挑多,终于一战成名。
韩寒就这样被送上了神坛,当时的韩寒内心也是不安的。他知道自己的文学水平远没有大家捧得这么高,一个高中生的人生阅历也没有那么的厚实,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早晚有一天会被拉下神坛,只是不知道会以什么方式被拉下来。
中国的网络环境经历了从博客到微博,伴随着的是悄然间从神坛跌下的韩寒。
韩寒在网络上的第二次战争是和方舟子。"打假战士"方舟子在微博上发长文质疑韩寒代笔,这一次的韩寒依然勇敢应对,甚至出版自己的写作手稿来自证清白,可是这一次的韩寒败了,舆论总是偏向"代笔"那一方,韩寒被拉下了神坛。
再看这两次网络骂战,从博客到微博,社交媒体更迭换代了,但是观战的那群观众可能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当初拥护韩寒的和相信韩寒代笔的很可能是同一拨人。
不同的是,两次骂战韩寒所代表的身份不同。
韩寒和北京的高知对骂,韩寒代表的是底层的普通百姓,他只是一个高三学生,北京的一圈高级知识分子在神坛上,群众用自己的力量把白烨高晓松等人拉下来,亲手把韩寒送上来神坛。而第二次和方舟子骂战的时候,韩寒已经稳坐在神坛上了。舆论总是偏向社会地位中弱势的那一方,而观众也总是想看"精英"被拉下神坛的故事。韩寒又被观众亲手从神坛上拉下来了。
偶然间看《晓说》,竟然看见高晓松采访韩寒。再谈起这些往事,韩寒只是释然。访谈言语间韩寒表现的很是谦虚稳重。
再看韩寒,猛然发现,那个犀利的少年已经渐渐远去,二十年的时间让他变得成熟谦虚甚至圆滑,他不再向这个世界挑起战争,他不仅和高晓松握手言和,他早就已经和这个世界握手言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