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低年级语文“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探索   ——以一年级下册第三

低年级语文“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探索   ——以一年级下册第三

作者: 娜娜朵 | 来源:发表于2024-03-31 08:10 被阅读0次

      (2022 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评价建议”中提到: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 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笔者在课 堂实践中,有意识地将教学评价嵌入学生学习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 于对“教—学—评”认识不够深刻,没有深入细致的研究,导致“课堂评价”流 于形式,成为“应景”的存在,并不能真正地为学生的“学”服务。尤其是低年 级教学,“教—学—评”一致性还只存在于理念之中,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实践之 上。下面,笔者结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评”一 致性公开课,以及笔者执教的第三单元其它课文常态课,谈谈对于低年级语文“教 —学—评”一致性的理念新认识、意义以及策略的探索。

  一、低年级语文“教—学—评”一致性之新认识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之中只存在两个维度,那就是“教”与“学”,“评”存在 于教学之外,是“教”与“学”的补充,成线性连接。教师教完了,学生学完了, 拿出一张试卷进行检测,用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尽管课改多年,目前这样的 教学流程依然大量存在于一线课堂之中。“教—学—评”一致性课堂则不然,它 将评价纳入教学过程,拥有“教”“学”“评”三个维度,成融合性相交。教中有 学,学中有评,教与学与评彼此融合,相互促进。“教—学—评”中的“评”内 涵更加深刻,表现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首先,“评”不是目的。它不再是评价学生是否完成学习的终极表现,像一 个又一个标签一样贴在学生身上。第二,评价存在于学习过程之中,是助力学习 发生的,甚至评价可成为成熟完整的助学策略,将学生引入深度学习之中。第三, 评价存在于教与学之前,其内容可随教与学而发生更为丰富的变化。第四,评价 主体成多元化,评价方法成多样化。同伴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 都属于评价主体与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以上“教—学—评”一致性新理念在低年级语文课堂实践中运用尚不明显。 大部分低年级语文教师都将精力放在了识字、写字的基础教学之上,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活力。很多低年级语文老师没有评价的意识,缺少对于评价的研究。对 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评价恰好是促进他们学习的动力,成为学习发生之源源不断 的“活水”,助力他们完成对于语文基础的积累。低年级学生更应该认识评价, 学习评价,让评价印刻于思维之中,如此,方能走向深度学习,提升综合素养。

二、“教—学—评”一致性对于低年级语文学习的意义所在

      很多低年级语文一线教师都曾发出过这样的感叹:一二年级的语文实在难 教。细思之下原因有二:一是源自教师的困惑,你教了吗?你怎么知道你教了? 你的证据是什么?二是源自于学生的困惑,我学了吗?我怎么知道我学了,我的 证据又是什么?我们很多一年级的小朋友,学过一篇课文,除了在课本上写了几 个生字,问他这节课学了什么,一脸茫然。甚至上过去的课文,老师再上一遍, 竟然近乎从零开始。问题就在于缺乏学习的证据。而学习的证据就出自教学评价。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在第七章“像评估员一样思考”中提到:逆向设计不是 在目标设计好之后直接考虑教学,而是先寻求能够被看做是成功学习的证据。这 里的证据之表现形式就是评价。在《小公鸡和小鸭子》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的 教学目标与评价助学单同时产生,我们就能够找到证据来证明教师的“教”与学 生的“学”。在《小公鸡和小鸭子》这一课中,读好对话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 在此处设计的评价是这样的:能准确找出对话的并用不同的线划出来;能借助标 点或动作读好对话;能和同桌分角色读。教师教了吗?学生学了吗?证据就在这 里。倘若你不能一步步做到,那你就不能获得一颗颗星星,那你就是还没有学到 位。在执教《树和喜鹊》之时,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一词是难点。我设计了 如下评价量规:能够画出与“孤单”意思差不多的句子;能够读一读让你感动“孤 单”的句子;能够在心里体会“孤单”的意思。学生画了吗?读了吗?体会了吗? 都存在于学生的元认知之中,助力学生完成学习的过程。在《怎么都快乐》的课 堂上,我与学生合作,将所有动宾短语都抄在了黑板上,让学生进行归类。学生 很快就按照人数多少分成了四类,非常顺利地梳理了课文内容;然后我们再去观 察这些动宾短语,让学生说发现。学生也能发现所有的短语中都有表示动作的词 语,表示动作的词语后面都有一个“事物”。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学生的探索 与发现之中完成的。学习发生之处都有相应的评价:能够划出小朋友们都干了什 么;能够发现短语中表示动作的词语;能够发现表示动作的词语后面的事物。这样的评价不仅为那些反应迅速、思维活跃的小朋友们服务,同时也给与那些不够 灵敏的学生一些学习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低年级语文的过程性评价要更为细化,评价语言要简单易懂, 否则将会成为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阻碍,那就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三、“教—学—评”一致性在低年级语文中的具体实施路径

      如果细看《小公鸡和小鸭子》评价助学单,我们会发现这就是低年级语文“教 —学—评”一致性的样本。教学评价于何处评?首先于教学重难点处评,且与教 学目标具有一致性。识字有识字的评价:全部读正确;读错不得星。这属于非常 清晰的评价,目的就是告诉小学生们,识字不可打折扣,必须全对。读文有读文 的评价:坐姿标准,声音洪亮;字音准确,不忝字、不漏字。像这样的评价完全 可以进行迁移,那么学生的心中就会形成读文的标准,并且一直按照标准执行下 去。第二,评价于学生的“学”处学。我们在听《小公鸡和小鸭子》公开课时, 发现了评价助学单有几处需要完善的地方。为什么需要完善呢,因为学生的学发 生了变化,评价也要随之改变,与其相匹配。在学习“跟”这个字的时候,学生 组词“根本”。这是一个错误,同时也是一个教育契机。学生为什么出现错误? 就是因为没有将生字的偏旁与字的意思相连。而恰好这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教 师完全可以抓住此教育机会,让学生产生深入认识,那么接下来在认识“地”这 个字的时候就可以进行迁移。一个错误,就是学生学习的真实之处,于是评价也 就应运而生:能够认识这几个形声字;能够发现偏旁表示的意思;能够根据字的 意思组词。

      另外,笔者在上文中谈到过:评价也可以成为成熟且完整的助学策略。在进 行“读好对话”这一环节之时,学生读得并不好。这就是学情,是教学突破的口 径,是教学评价的可利用之处。我们可以让同学再读一读评价标准,在评价标准 的指引之下,再次朗读,以求学习发生变化。于是,评价助学的意义彰显,我们 也看到了学习的真实发生。倘若学生读得还不够,那我们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 真实的情境之中有所感悟,再次进行朗读。如此,评价的内涵得以丰富,是否能 够在情境中朗读也是评价学生学习的重要一环。“教”“学”“评”彼此融合,共 同促进学习的发生,就是“教—学—评”一致性的本质内涵。

        在“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之中,“教”“学”“评”不分先后。可以是“学—教—评”,也可以是“评—学—教”。就像钟启泉在《深度学习》中所言: “教育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以此为辅助手段,促进儿童生长。一切都是为 了学生的“学”而服务。这应当是所有助学策略的出发点,也是所有吾辈一线教 师共同努力的目标。

相关文章

  • 为什么教学评不一致呢?

    1 近期学校组织了教学培训,是关于教学评一致性的。 何为教学评一致性? 教一般指教师的教,学一般指学生的学,评是指...

  • 碰撞思维火花 点亮成长之路 ——记高新区小学语文教研活动

    为了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水平,努力打造“教学评一致性”高效课堂,实现语文要素的落地,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

  • 写作第四天:2021-08-04

    今天阅读得是《论教、学、考一致性对语文统编教材的意义》,作者是北京101中学的特级教师程翔。观点:教、学、考一致性...

  • 以学评教

    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是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问题。早在1919年,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合一》这篇文章中就鲜明地指出:“我...

  • 学教札记

    学教札记 高、低年级语文教学之比较 新学期,笔者从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下移到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我认为这样的经历非常难得...

  • 潍坊东明教育集团六年级数学口算竞赛

    在教育局教-学-评-助一致性”课堂教学中,潍坊东明教育集团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

  • 润物无声 大道至简

    一、梳理语文要素 统编版教材每单元前都有单元语文要素,吴教授建议要明确单元要素,才能知道课文要教什么。如一年级下册...

  • 2020-06-07

    一、梳理语文要素 统编版教材每单元前都有单元语文要素,吴教授建议要明确单元要素,才能知道课文要教什么。如一年级下册...

  • 《小狗包弟》教后反思

    10.26上午第三节课自己讲了《小狗包弟》第二课时,旨在探索自主引导性课堂,通过自己的教和课后老师的评,还有...

  • 一下语文教材变化解读

    《一年级下册教材变化解读》 闲来无事,翻看一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发现变化还真不小: (一)下册教材的变化 ①识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低年级语文“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探索   ——以一年级下册第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fiv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