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寿司?不,先干上一碗鳗鱼饭!
小时候,没文化。第一次听说鳗鱼饭是在《名侦探柯南》里,小岛元太(对,就是那个小胖子)一直嚷嚷着要吃这个东西。
鳗鱼饭……这么好吃?
这个疑惑困扰了我数年,《柯南》完结不了,元太长不大,但是我居然长大了。
不记得初次吃鳗鱼饭的样子了,对于鳗鱼饭的热爱始于对鳗鱼寿司的沉溺。想当年上高中时,饕餮附体,和好友一起吞噬回转寿司自助,从此走上吃货的不归之路。在一群花花绿绿的碟子中,好友找到了他最爱的点心,我则钟情于鳗鱼。之后味觉之魂慢慢觉醒,对于鳗鱼的渴望如同野兽一般在心中咆哮……
回转寿司有回转寿司的规矩。一进门儿,先看看回转台子上的寿司多不多,再看出菜口在哪。最优质的座位就是出菜口了。寿司师傅洗净手,刀工精湛,刷刷刷切好新鲜鱼肉,色彩鲜艳,又飞速捏好一只只小可爱,放入五彩碟子,再从出菜口一堆一堆呼啦啦地送出来。一只只寿司成双成对地躺在盘里,又躺在传送带上,慢悠悠地走着,新鲜,美味。这一群群刚出生的孩子不知人间险恶,寿司们马上就任人宰割。
那时候,回转寿司刚刚兴起,商家让利促销,有五十多块的寿司自助。回转寿司是数碟子、看颜色收费的。若不是自助,以我的食量,早已经吃得破产。自助的洋文“Buffet”,念起来总让我想起“巴菲特”。没错,自助模式开启,小叼丝顿时变成巴菲特,土豪得不得了,来来来,吃吃吃,别客气,随便吃。用好友的话讲,“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吃着吃着,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鳗鱼呢?鳗鱼呢?
小时候的我总是眼巴巴等着鳗鱼被送出来,但是它太过受欢迎。如果落座之地离出菜口远,我看中的两只小可爱很可能被络腮胡子大叔抢先端起。他端一碟,我瞪他一次。正所谓花开堪折直须折,如今传送带空落落,只得无花空折枝!恨得牙痒痒。于是又死盯着一盘,大叔又“蹭”一下端走了。
此时,怨天怨地,怨自己坐得太远。遂拿起菜单,怒喝道:“单点十盘!”
“你还不如点一份鳗鱼饭。”
好友翻个白眼,却一语惊醒梦中人。奈何自助只包括小盘盘,不包括那碗销魂饭,只得连点十盘鳗鱼寿司解馋。直到人慢慢长大,开始挥金如土、啃老过活,遂开始点起鳗鱼饭。
帝都的日料馆子、鳗鱼专营店个数之多、特色之鲜明,一家家吃过来一定胖成月半子(黑松白马,将太无八,鳗鳗的情……云云)。而北方的沿海城市,天津,大连,青岛,海鲜之多,个大且新鲜,也往往盛产日料。而鳗鱼饭迅速成了小网红,在日料中过五关斩六将一路兴起,价格狂飙至百元。一份美味鳗鱼饭就像是烟花之地的头牌女子,绝对可以撑起一家日料店的场子,食客涌入捧场,络绎不绝,不停地用金钱砸向这位名叫鳗鱼的花魁。但有些时候,进入馆子,点个鳗鱼饭。有些店家非要用日创字,井中加一点“丼”来表示原汁原味的东瀛鳗鱼盖饭。看似很专业,这个质量却参差不齐,就像大陆的美女抹了白粉非要装成东瀛艺伎,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我一只以为鳗鱼饭的精髓一在于鳗鱼本身的质量,二在于酱汁。如何认识鳗鱼、如何认得品种,我这种“吃货中的纪检委,厨师中的小傻缺”自然不懂,但是酱汁好不好吃谁都能尝的出来。曾经一个好友说“不好的鳗鱼味道腥气”,我歪头思索,也许是酱汁出了问题。日本人注重五味之后的鲜味,酱汁是独特的调味剂,好的酱汁直接撒到米饭上拌一拌就有鲜美口感。酱汁刷到鳗鱼上,臭鱼都能熏香了,夹起一筷子入口,入口即化,肥而不腻,酱汁鲜甜,飘飘乎如遗世独立。放下筷子不由得感叹,好一个鳗鱼饭,单单一口便知其味,羽化而登仙。
鳗鱼饭吃下去,大呼满足的同时总爱吃些海藻和沙拉解腻,有红花配绿叶的美感,又感觉是棕色的小蛟龙被这绿叶菜点了睛。再配上一碗味增汤,豆腐白嫩顺滑,汤汁美味浓郁。这便是浓墨重彩的一餐,吃完肚内也不会有太多油水。
这一餐食毕,棕色小蛟龙身影已经不见,独留仙气于口腹之中,回味无穷。这一碗饭,销魂的仙气不减,一如当年我与鳗鱼初相识,神清气爽,仿佛回到少年时。少年不识愁滋味,干了这碗鳗鱼仙女饭,开开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