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毕加索的画,尤其是他后期的画作,扭曲、抽象,擅长用动态的线条去还原画中人与物的自然属性,情感表现十分具有张力,往往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
所以每次看见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被画面本身所吸引。
最开始接触《撒乌耳亡》这本书时就是这样,书的封面选择了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幅,所以自然而然地就被吸引了过去。
作者辛酉称,之所以选择《格尔尼卡》作为封面,是因为这幅画“寓意苦难,和这本书的主题很搭。”这样一个主题,这样一幅封面,再加上这样一个极具宗教色彩的名字,不得不说,都为这本书增添了不少神秘性,让人想要一探究竟。
image《撒乌耳亡》是当前国内少有的带有一定宗教色彩的小说,虽说作者在这一方面做了很用心的处理,摒弃了很多过于专业的宗教术语,但仍然形成了小说本身独特的宗教氛围,而这也成为了它更与众不同的原因之一。
《撒乌耳亡》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神父的告解室里,出现了这样一段告解,一个邮递员经常能够在信箱里发现一些过期的没封口的旧信,这些信不约而同地透露着“死亡”的讯息,并将他也卷入了死亡的漩涡里。
然而当神父试图去解救他时,却离奇地发现,这个叫撒乌耳的邮递员似乎并不存在,或者可能早已经死了,在深入追查的过程中,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更大的谜团……
image小说具有两条主线,但与一般的双主线小说不同,这两条主线并非是并行的,而是紧紧地交替在一起。
一方面是上一任神父留下的记事本中,那神秘的五个告解人;另一方面是邮递员拆开的带有死亡讯息的信件。
这两条线索彼此推进,彼此汇聚,彼此融合,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故事本身产生一种更大的曲解,难以预知故事的走向。
而当故事结尾时,又恍然发现,其实每一条线索之间,都有深刻的伏笔和联系,不禁让人感叹构思的巧妙。 宗教色彩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其中一部分体现在小说的名字上。
之所以取名“撒乌耳亡”,小说中对此有很详细的解释。撒乌耳并不是一位圣人,很少有人会用它做圣名。撒乌耳是以色列的第一位君王,英俊魁梧,但身上背着抹不去的污点,并最终获得了一个悲惨的结局。而它的结局似乎也预示了故事主人公的结局。
image在本书中宗教的作用不仅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更是推动情节发展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
从表面上看,小说是以忏悔的方式推进的,利用邮递员私拆信件对神父的忏悔来设下伏笔;而其更深处也在围绕着忏悔来展开,以此来解释种种谜团。
可以说整部小说里,几个关键线索人物身上,都充斥着同一个主题——自我救赎。
无论是林凯、修女、还是神父,他们个性的扭曲、身份的错位以及荒诞的臆想,都带有着很强的救赎色彩,在忏悔中达成某种平衡,实现与自我内心深处执念的和解。
image总而言之,这是一部让人读来十分过瘾的小说,几乎是熬着夜一口气看完的。从神秘人的一次次告解,到一封封神秘的信件,到一个个神秘的人物,相互交错,充斥着情爱、阴谋、仇杀……直到最后放下执念,归于平和,阅读过程中提起来的担子才终于放下。苦难终将过去,而我们每个人都应学会的,是如何放过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