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7/2 星期二 晴
原本在昨天《被撩拨出的兴趣》那篇,就想顺着写这种画外音形式的,突破次壁的感觉很好玩。
《大佛普拉斯》这部戏,我下了好几次,可一直没耐心点开看过。近几日听阿郎老师的《21世纪伟大电影集》,讲到了《大佛》。20分钟的节目,还是听了不到五分钟的讲述,我就有了两个决定,一是再下这部电影看,二是节目中断不听了,不想被剧透。阿郎讲到了什么?破次壁的画外音。
阿郎举了个例子,片中两个老友对话,一人说,“你一个男人为什么骑粉色的电动车?”另一人答,“我们这是黑白电影,你不说观众哪看得出是粉色的?”然后导演很调皮的把单车做了彩色处理,让观众看到了粉色,周围的其他依旧是黑白片。
是的,我指的这种“画外音”,就是片中的人物,还有导演直接跟观众的对话。电影这种艺术形式,个人观点,原本是第一人称的我,跟第三人称他们的故事的碰撞。画外音,就是把第三视角的电影世界,拉到第二视角里。变成电影跟观众可以对话的形式。看起来这是一小步,但却打破了之前传统的观影规律,观众就很容易有爽感了。
再说说另外几部有“画外音”的作品:
1.搞笑漫画日和
《搞笑漫画日和》第一季,有阵看了几集。印象最深是,有一集主角意识到自己是个动漫人物,然而就各种向导演,向观众吐槽自己在这一集里的各种遭遇。
那时看只觉得这一集脑洞很大,作为观众很有爽感。现在再看还是突破了次元壁。
2.话剧
我看的话剧很少,但是唯二的两次看话剧的经历,好像都用到了这套,话剧中人物直接喊话导演,或者是报幕员。每每此时,观众都会爆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