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久违的品尝到了带有家乡味道的家常菜,这是从大学离开家乡后,第一次在老乡家里吃饭,在邻家吃饭的记忆还停留在初中。
和蔼可亲的老年夫妇是我每天吃早餐的店老板,前年为了离子女近一点,两位老人放弃了老家经营的水果摊,来到了二儿子工作场所的附近,开了这家早点铺。
一方面是为了挣点生活费,在还能做的动的时候攒点养老金,不让子女们担心、为难;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子女和孙子孙女们的胃着想,让他们回到自家的饭桌前,不要再到外面吃快餐、速食等不利于健康的食物。
虽然也吃过年轻一代亲人们做的饭菜,可还是没有家里老人做出来的那种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味道。
今天在老乡家吃午饭也是凑巧,早上起床起晚了,洗簌完毕就十点钟了,于是去老乡的面馆吃了一碗三鲜面,然后回到我堂哥店里继续清货。
忙忙碌碌到了十二点多才发现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可是这个点自助餐已经没菜了,沙县小吃又吃腻了,于是准备去老乡的面馆再吃碗面当午餐。
到了那里,才发现面都被收起来了,而家乡的老夫妻正摆着饭桌等子女来吃饭。
知道我还没吃,一个劲的劝我就在这里吃饭,一开始我怕太麻烦人家了,连说不用,最后阿姨帮我拿了一副一次性碗筷,饭都添了让我吃,喝酒的老叔也请我尝尝家乡菜,盛情难却,我坐上了饭桌。
桌上有一盘花生米,一盘莴笋丝炒肉,一盘卤海带炒卤肉皮,一盘白菜,一盘辣酱白刁,一碗苕粉煮肉丸子,一共六个菜。
由于我小时候有被鱼刺卡住喉咙的痛苦经历,所以平时吃鱼只吃刺很大很明显的鱼、没有刺的鱼、面粉炸鱼、鱼肚子、烤鱼、干鱼。而白刁刺多肉少,我是不喜的。
其他菜,和母亲以及外婆做的菜味道很相同,咸淡、麻辣适宜,每一个菜都很可口,有幸福和让人感动的味道参杂在里面,让我再一次感到了吃饱,吃好的感觉。
除了村里乡亲在请土地公和亲戚家有红白喜事,请客吃酒外,我记忆中非常深刻在别毫无亲戚关系的旁人家吃饭的场景有三次。
一次是小时候在老家读小学时,我养的小狗被毒死了,母亲不在家时,在邻居杨家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杨家奶奶以及杨家的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当时都很年轻,如今都有了自己的家庭,杨三姐的孩子都如当年一般大了。
一次是在一个玩的很好的小弟弟洋洋家吃的饭,那时他很黏我这个邻家大哥哥,经常一起玩九宫格游戏和看动画片。
最后一次是在初中时,外公外婆都不在家,于是在朋友家吃了一顿饭,那一家人也姓杨。
现在回忆起来,三顿饭都与杨氏有缘,这一次不再是在杨家做客吃饭,而是在束家了。
人间自有真情在,粗茶淡饭幸福事。乡里情怀割不断,谁道异地是他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