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
《搜神记》文化常识总结(二)

《搜神记》文化常识总结(二)

作者: 书法研究基地 | 来源:发表于2020-03-16 01:24 被阅读0次

    《搜神记》文化常识总结(二)  [卷五至卷二十]

    1、麋竺(又作糜竺)(?—220年),字子仲。东海朐县(今江苏连云港西南)人。[1]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臣。

    麋竺原为徐州富商,后被徐州牧陶谦辟为别驾从事。陶谦病死后,奉其遗命迎接刘备。与其弟麋芳拒绝曹操的任命而跟随刘备,在刘备最潦倒之时给予刘备很大的帮助,使他重新振作。

    刘备入主益州后,拜麋竺为安汉将军,地位在诸葛亮之上,为刘备手下众臣之最。吕蒙袭取荆州,麋芳举城投降,导致关羽兵败身亡,麋竺面缚请罪,刘备劝慰麋竺,对他待遇如初,但不久后即因惭恨病死。

    2、蒋歆,字子文。三国时广陵(今扬州)人,汉末为秣陵尉,追逐强盗至钟山(即紫金山)脚下,战死后葬在钟山脚下,民间传说,成为阴间十殿阎罗的第一殿秦广王,南朝齐永明中封以帝号,南唐追谥庄武帝,有庙碑。

    3、​赵公明,就是财神爷。摘【武财神的由来和 职能:日春神青帝和月财神赵公明合称为“ 春福”,日月二神过年时常贴在门上!

    当今 道教宫观中的财神神像,多为黑面浓须,骑黑虎,一手执 银鞭,一手持元宝,全副戎装。该财神像当为武财神,即 赵公元帅像。赵公元帅,即赵公明、 赵玄坛。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书的《搜神记》和《真诰》等,都有赵公明的神迹,但只是司土下冢中事,或是瘟神。元明之间,赵公明的神迹才有完整的记载称,赵公元帅姓赵名朗、玄朗,字公明,终南山下周至赵代村人。原是日精之一。古时天有十日,九日被后羿射下以后,变化为九鸟,墬落于青城山,变成九鬼王。八鬼行病害人,但是赵玄朗却独化为人,避隐蜀中,精修至道。张陵在青城山 炼丹时,收赵玄朗护卫丹室。天师丹成,分丹饵之,遂能变化无方。赵玄朗食丹以后,其形酷似天师。天师遂命其永镇玄坛,故号玄坛元帅。《三教搜神大全》称其能“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剪疟,保病禳灾”,“至如讼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公能使之获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有姜子牙封神一节,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乙 龙虎玄坛真君,率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等,统管人世间一切金银财宝!】

    4、鲁昭公年少时亲小人,大权旁落季平子(“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就是说这个人)。鲁昭公想除掉包括季平子在内的“三桓”(也就是鲁桓公的后代孟氏,叔孙氏,季氏),结果反被逼得弃国走齐。“临渴掘井”就来自鲁昭公见齐公后,晏子对齐公说“夫愚者多悔,不肖者自贤,溺者不问坠,迷者不问路。溺而后问坠,迷而后问路,譬之犹临难而遽铸兵,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已。”

    5、炀宫,为祭祀鲁炀公之庙。鲁炀公,为鲁国第三任国君。定公为鲁国第二十五为君王。

    6、占卜方法(蓍草占最早见于春秋书中),火株林和铜钱占法到北宋才开始流行。邵康节传说师承麻衣道人,再往上推是火龙真人吕祖。邵康节在周易中兴的推动出力很大。到明朝刘伯温又一次对这一体系完善,于是周易六爻囊括了干支(八字测算)、六神变成了一种综合体系。近代的周易占卜预测大多沿用这个体系。正统京房易主整个国家的吉凶灾变,反而对个人命运的推演用力极小。他的老师焦延寿也批评说“以后因为易经预测而死的必定是京房”。他在教学中就发现京房对易的把握有缺失,能高屋建瓴却不能脚踏实地。

    7、燕太子丹质于秦,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许,就说“马生角,乌白头,乃可许”然后丹仰天长叹就真的生角白头了。

    8、冢宰,官名。即太宰。西周置,位次三公,为六卿之首。太宰原为掌管王家财务及宫内事务的官。周武王死时,成王年少,周公曾以冢宰之职摄政。

    9、晁错建议汉景帝削蕃,引发了七国之乱,赵楚吴等七国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名发动叛乱,为平息战乱,汉景帝采纳窦婴的建议对晁错满门抄斩与集市。

    10、 颛 zhuān

    1.愚昧:颛蒙(愚昧无知)。

    2.善良:颛民(善良的百姓)。

    3.颛顼:中国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4.同“专”。

    11、鸡距

    (1).雄鸡的后爪。借指短锋的毛笔。

    (2).为毛笔名。

    鸡距,典故名,典出《全唐文》卷六百五十六〈白居易·鸡距笔赋〉。

    12、三鹿为粗

    麤 [cū],《说文解字》:行超远也。段玉裁注:鹿善惊跃,故从三鹿。引申之为卤莽之称。《篇》《韵》云:“不精也,大也,疏也。”皆今义也。俗作‘麁’,今人既用‘粗’,粗行而麤废亦。

    13、光和元年五月壬午,何人白衣欲入德阳门,辞“我梁伯夏,教我上殿为天子”。中黄门桓贤等呼门吏仆射,欲收缚何人,吏未到,须臾还走,求索不得,不知姓名。时蔡邕以成帝时男子王褒绛衣入宫,上前殿非常室,曰“天帝令我居此”,后王莽篡位。今此与成帝时相似而有异,被服不同,又未入云龙门而觉,称梁伯夏,皆轻于言。以往况今,将有狂狡之人,欲为王氏之谋,其事不成。其后张角称黄天作乱,竟破坏。

    14、习凿齿:高堂隆可谓忠臣矣。君侈每思谏其恶,将死不忘忧社稷,正辞动於昏主,明戒验於身后,謇谔足以励物,德音没而弥彰,可不谓忠且智乎!诗云:‘听用我谋,庶无大悔。曾是莫听,大命以倾。’其高堂隆之谓也。

    15、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仞: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也说七尺)为一仞。

    16、江夏郡是中国古郡名。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置。属荆州刺史。历经两汉至唐代,是湖北东部、河南南部重要的行政单位。唐乾元元年(758),江夏郡被裁撤。

    17、相传西周年间,宫廷之外,植有槐树三株。朝见天子时,三公面向槐树而立。据《周礼·秋官·朝士》曰:“朝士,掌建邦外朝之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 …… 面三槐,三公位焉。”

    18、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中国古代史籍中分别称谓大白、岁星、辰星、荧惑、填星。

    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五星联珠的天象是和国家的兴衰存亡是有紧密联系的。

    据说,在黄帝即位的那一天,正好是天文中五星联珠的时候。“五星聚奎”成了中国干支纪年的开端。 据说三代的尧帝登位,为甲辰年,也出现了五星联珠的现象。

    《史记·天官书》云:“五星合,是谓易行,有德,受庆,改立大人,奄有四方,子孙蕃昌。无德,受殃若亡。五星皆大,其事皆大,皆小,事皆小。”

    明代郎瑛编著的《七修类稿.天地类》中记载:“五星聚房,殷衰周昌,五星聚箕,诸弱齐强,五星聚井,楚败汉兴,五星聚尾,安史之乱,五星聚奎,大宋开世。”

    19、由于火星呈红色,荧光像火,在五行中象征着火它的亮度常有变化;而且在天空中运动,有时从西向东,有时又从东向西,情况复杂,令人迷惑,所以中国古代称火星为“荧惑星”,有“荧荧火光、离离乱惑”之意。荧惑守心,被认为是大凶天象。

    20、玚:

    yáng,古代的一种玉。

    chàng ,古代祭祀用的一种圭。也叫玚圭。

    21、应玚,公元177-217年,东汉末期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22、诸葛恪(203年-253年),字元逊,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吴国权臣,大将军诸葛瑾长子。

    聪明伶俐,才思敏捷,起家骑都尉。辅佐太子孙登,任左辅都尉,作为东宫幕僚领袖,历任丹阳太守、威北将军,平定山越之乱。赤乌八年(245年),丞相陆逊病逝后,迁大将军,领荆州事。神凤元年(252年),孙权病危时,选为托孤大臣之首,支持孙亮即位后,加封太傅,掌握军政大权。执政初期,革新政治,抗击曹魏,取得东兴大捷,名闻海内,天下震动,进封丞相,封为阳都侯。产生轻敌之心,大举出兵伐魏,惨遭新城之败。回朝之后,独断专权。

    建兴二年(253年),为皇帝孙亮联合托孤大臣孙峻所害,时年五十一岁。孙休即位后,得以平反昭雪。

    22、方相在古代汉族神话中为逐疫驱鬼之神,《周礼·夏官· 方相氏》:“方相氏掌:蒙熊皮, 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有时也在驱鬼祭仪中作开路神,先导神.方相神的形象特征为头长双角,鼓目呲牙,满脸凶相.

    方弼、方相: 商朝殷纣王的两位镇殿将军. 因纣王荒淫无道,兄弟二人反出朝歌, 为周王朝建立作出巨大贡献, 后世人们把二人尊为显道神,开路神. 门神。

    23、邓绥(81年-121年4月17日),南阳新野人,东汉王朝著名的女政治家,东汉王朝第四代皇帝汉和帝的皇后。邓绥系出名门,其祖父正是以向光武帝刘秀进献了“图天下策”的东汉开国重臣、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的太傅高密侯邓禹。 邓绥15岁入宫,22岁被册封为皇后。东汉延平元年(公元106年),年仅27岁的汉和帝突然驾崩,面对着“主幼国危”的局面,25岁的邓绥临朝称制。邓绥执政期间,对内帮助东汉王朝度过了“水旱十年”的艰难局面,对外则坚决派兵镇压了西羌之乱,使得危机四伏的东汉王朝转危为安,被誉为“兴灭国,继绝世”。但另一方面,邓绥亦有专权之嫌,其废长立幼,临朝称制达十六年而不愿还政于刘氏,朝中多有非议。 东汉永宁二年(公元121年),邓绥驾崩,谥号“和熹”,与汉和帝合葬于慎陵。

    24、永康元年(167),12岁的汉灵帝即位。建宁三年(170),宋氏被选入宫封了贵人。 建宁四年(171),因宋氏聪慧美丽,又具有“淑媛之懿”,被册立为皇后,她的父亲被封为琅琊的不其乡侯。尽管宋皇后深知宫闱之中勾心斗角的可怕与相互倾轧的险恶,她也谨慎周密地待人接物,如履薄冰地维护地位,但因为她被立为皇后,使得后宫十分受灵帝宠幸的后宫没有了机会。于是,她们常常在背后诋毁宋皇后。在美女如云的后宫,性情平和又缺乏女人味的宋皇后渐渐失去了灵帝的宠爱。宋皇后有个姑姑是渤海王刘悝的妃子,宦官中常侍王甫与刘悝曾有过节。但由于皇后初立,灵帝对宋氏宠爱有加,至使王甫不敢下手。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的美云从全国各地入宫后,灵帝渐渐忽略了宋皇后。王甫觉得此时时机成熟了,于是开始了策划诬陷刘悝叛乱的计谋。光和元年(178),王甫以密谋叛乱之罪冤勃海王刘悝及他的王妃宋氏,至使刘悝被迫自杀,宋妃冤死狱中。因为宋氏是宋皇后的姑母,王甫怕宋皇后迁怒于他,便指使太中大夫程阿上书诬告皇后利用“巫蛊之术”惑乱后宫,诅咒皇帝。灵帝非常愤怒,联想起刚刚处理过的刘悝谋反,他更加怒不可遏。立即诏令废黜宋皇后,并诛杀其父及兄弟,流放其他亲属。

    宋皇后无辜受贬,并累及亲人,不久便在暴室中忧愤而死。怒气过后不久,汉灵帝冷静下来后,时常感到有所不解:堂叔刘悝从未犯过错误,他是先帝桓帝的同母弟,怎么会谋反呢?宋皇后与 自己共承天下,母临万国,怎么会诅咒自己呢?于是,这件事如同“游魂不安”般围绕着他。有一天,他梦见桓帝声色俱厉地斥责他。第二天他赶紧请许永解释梦境,许永便借此向他讲了刘悝与宋皇后冤死的全部事实,并指明改葬、反家、复封的补救措施。但汉灵帝最终也没有走出宦官们为他制造的阴影,至死也没有对刘悝及宋皇后的“冤魂”进行丝毫安抚。

    25、樗蒲是继六博戏之后,出现于汉末盛行于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从外国传入。博戏中用于掷采的投子最初是用樗木制成,故称樗蒲。又由于这种木制掷具系五枚一组,所以又叫五木之戏,或简称五木。

    26、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出自《后汉书》)

    27、宋康王(?―公元前286年),亦称宋王偃、宋献王[1],子姓戴氏,名偃,宋剔成君之弟[2],战国时期宋国最后一任国君,公元前328年—公元前286年在位。

    28、懋mào

     1. 勤奋努力。

     2. 古同“茂”,盛大。

     3. 勉励,鼓励。

     4. 美。

     5. 高兴。

    29、寒露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此时秋色已浓。《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夜,仰望星空,可见大火星西沉。“大火星”即天蝎座α星,古人将之归为东方苍龙七宿中的心宿,即“心宿二”。《诗经》上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即言此时大火星西行,冬天悄然将至。

    【寒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秋来鸿雁飞,从白露至寒露不绝如缕。寒露时节,当为最后一批鸿雁了,它们南去之后休憩于水泽滩涂,以待来春。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黄雀因感知寒意,纷纷归巢躲藏起来,同时,海边出现很多蛤蜊。因蛤蜊的条纹与鸟雀相似,古人以为蛤蜊是鸟雀所变。《搜神记》记载:“百年之雀,入海为蛤。”

    其实,在古人看来,黄雀与蛤蜊可互相变化。《太平广记》称,淮河中,黄雀秋天化为蛤蜊;春来又变回黄雀。五百年的老雀最终化为巨蛤。

    清人徐谦的《物犹如此》记录一则故事:镇江人邵彪,久考未第。一日梦中,见一大锅中烹煮蛤蜊。蛤蜊道:“你屡试不中,就是因此事。” 邵彪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后,蛤蜊瞬间变黄雀飞去。酒醒后,邵彪不久及第,官至安抚。

    三候,菊有黄华。草木皆因为阳气升华而开花,唯独菊花因阴气而开。菊花之色,正对应晚秋物候。

    30、十三月

    1.指农历正月。

    《诗·豳风·七月》“一之日觱发” 唐 孔颖达疏:“《春秋元命包》曰:‘ 周 人以十一月为正, 殷人以十二月为正,夏人以十三月为正。’”《后汉书·陈宠传》:“十三月阳气已至,天地已交,万物皆出,蛰虫始振,人以为正,夏以为春。” 李贤 注:“十三月,今正月也。” 宋洪迈 《容斋续笔·三易之名》:“ 夏以十三月为正……所谓十三月者,承十二月而言,即正月耳。”参见“ 三正 ”。

    2.指殷商所置闰月。因其都放在岁末,故称。

    《史记·历书》“十二无大餘” 唐司马贞索隐:“岁有十二月,有闰则云十三月。”按,“十三月” 殷墟卜辞中常见。

    31、[ráng hé]蘘荷

    一名蘘草。亦名覆葅、葍蒩。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椭圆状披针形,冬枯。夏秋开花,花白色或淡黄。根似姜,可入药。

    32、桓楹

    1.古代天子、诸侯葬时下棺所植的大柱子。柱上有孔,穿索悬棺以入墓穴。

    2.华表。

    33、龟化城,四川成都的别称。也作龟城。

    《太平御览》卷九百三十一·鳞介部三·龟

    《华阳国志》曰:“秦惠王十二年,张仪司马错破蜀,克之。仪因筑城,城终颓坏。后有一大龟从硎而出,周行旋走。乃依龟行所,筑之乃成。”

    34、汉武帝开凿昆明池,是仿昆明滇池而建的,主要目的是训练水军,攻打南越国和昆明国,以平定天下交通外邦。昆明池修好后,确实为西汉王朝的水军发挥了作用,平定了南方和西南方。同时昆明池还发挥了供给都城水源、给宫廷和市民提供水产、为国人提供风景休闲地、干旱时浇灌农田甚至有学者认为它还具有平稳漕运水系的功能。

    35、古时许多浅而湍急的河流不能用舟船而只能用皮筏过渡,古人认为是由于水羸弱而不能载舟,因此把这样的河流称之为弱水。因此在古书如《山海经》《十洲记》等中记载了许多并非同一河流而相同名称的弱水。山海经载的昆仑之北有水其力不能胜芥故名弱水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有些称谓一直流传并且还在用,比如甘肃省的地图上还有一条弱水河。弱水也用来特指位于西北的婆夷河或黑水河,当然也只限于特定的地理学著作。后来的古文学中逐渐用弱水来泛指险而遥远的河流。比较有名的是苏轼的《金山妙高台》中有句:蓬莱不可到,弱水三万里。这是弱水第一次与具体的数字连用。张孝祥的《水龙吟——望九华山》中也有一句‘缥缈珠幢愚卫,望蓬莱、初无弱水’。其他的诗词中就很少见弱水的句子了。反到是后来的小说中用的比较常见些。

    36、《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搜神记写于东晋,后汉书写于南朝,搜神记中的乐羊子妻、焦尾琴等故事,后汉书中都有同样记载。

    37、爨 cuàn

      本意为烧火做饭:分~ |分居异爨。

      灶:“客传萧寒爨不烟。”

      中国宋杂剧、金院本中某些简短表演的名称:《讲百花爨》。《文房四宝爨》。

       演戏:“夫优伶爨演,实始有唐《目连救母》之起。”

       姓。

    38、窳yǔ  

     1. (事物)恶劣,粗劣:~劣。~败(腐败;败坏)。~陋(粗劣,质量很差)。良~(优劣)。

     2. 懒:~惰。

     3. 瘦弱。

    39、姁xǔ  

     1. 〔~~〕a.喜悦自得,如“燕雀争善于一室之下,子母相哺也,~~焉相乐也。”b.和悦;温和,如“项王见人恭谨,言语~~。”《新唐书·段秀实颜真卿传赞》:“太尉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人视之,儒者也。”

     2. 年老的妇人。

    40、配食是让亡灵在同一祠庙里共享子孙的祭品,让后死者附于先灵合祭,相当于建立死后同居关系。

    汉魏风俗,女性并不一定要配食丈夫。

    配食本身并不能证明身份。且汉魏风俗,女性长辈并不一定配食其丈夫。

    41、栾书:春秋时晋国权臣。前587年到前573年担任正卿,仕晋景公、晋厉公、晋悼公三朝。他才能卓越,从谏如流,颇识大体,却又口蜜腹剑,包藏祸心,为保卫自己的权威与利益而不择手段,最终激化国内诸多矛盾,导致晋国内乱暴发。最终被晋悼公废黜,生死不明。

    42、姓氏,氏即是地理也是职业。有熊氏,即以畜牧业为生的一群人。方相氏,即以方位判别吉凶的一群人。方士比道士更古老的一种职业,但和巫又有所不同。天有八风,风为邪之首。黄帝内经即有八风之辨。方相氏应该是巫的一种,专门处理方位对应的风邪怪异之气所引发的问题。方相氏,官名,夏官之属,是周礼规定的司马的下属,最高官阶为下大夫。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为国家驱疫。葬礼时,方相氏则驱方良。宫廷里,方相氏驱疫的仪式叫大傩,唐朝成为为军礼之一,隶属太卜属。大傩每年有三次,分别于季春毕春气、仲秋御秋气、季冬送寒气。除夕夜逐疫是最隆重的一次。

    43、伍伯,一伍之伯。五人曰伍,五长为伯,故称伍伯。

    书中经常提到泰山府君啊。

    “太山府君,亦名奉教官,肉色,左手持人头幢,右手持书,于阎魔王断罪处记善恶业作天也。”看这职责,应该就是东岳大帝,七殿泰山王。

    44、汪芒,古代姓氏。又是古代的一个古国,故地在今浙江德清武康镇。夏禹时国君名防风,所以汪芒氏也是防风氏别称。

    45、“驸马”一词成为“驸马都尉”官名的简称,始见于汉武帝时(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当时,近侍中掌管正车的官称为“奉车都尉”,掌管副车的官称为“驸马都尉”。驸马都尉在两汉时多是由皇亲国戚勋臣的子孙担任。到三国魏时,何晏娶金乡公主为妻后担任驸马都尉;晋代王济做文帝的女婿后也拜为驸马都尉,于是后世才以魏、晋这种用法为常规,凡与公主结婚的,都为拜驸马都尉。不仅汉族如此,就是辽、金等国的帝婿也称为“驸马都尉”。

    46、钟繇,字元常。人称楷书鼻祖,与王羲之并称"钟王",也有人说他的字有媚骨。与华歆 王朗并称三公。其幼子钟会,跟邓艾一起打得姜维没脾气。弄死了嵇康,从此世间再无广陵散。

    47、不借,草鞋的意思。丝制者称履(凡用作礼服的鞋,都称为“履”),麻制者称“不借”。以贱而易敝,不借于人,故名。“其贱易得,人各自有,不须假借,因为名也。”

    48、外黄,古代县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西北。春秋时宋邑。秦置县,属陈留郡。因魏郡有内黄,故前加“外”字。秦末农民起义,刘邦项羽攻外黄,即此地。北魏废县,隋复置。唐贞观六年废。参见《太平寰宇记·开封府》。

    49、“怒特”意思就是“体健气壮的牛”,引申为神牛、牛王、牛神,家敬奉的保护耕牛神。

    50、​白泽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它知道天下所有鬼怪的名字、形貌和驱除的方术,所以从很早开始,就被当做驱鬼的神兽和祥瑞来供奉,最早记载于葛洪的抱朴子中,而非网络传言的《山海经》。尤其到了中古时期,对白泽的尊崇更是隆重。当时《白泽图》(又称《白泽精怪图》)一书非常流行,到了几乎人手一册的程度。书中记有各种神怪的名字、相貌和驱除的方法,并配有神怪的图画,人们一旦遇到怪物,就会按图索骥加以查找。在禅宗语录中,也常见有“家有白泽图,妖怪自消除。”“不悬肘后符,何贴白泽图。”“家无白泽图,有如此妖怪”一类的语录。人们将画有白泽的图画挂在墙上,或是贴在大门上用来辟邪驱鬼。当时还有做“白泽枕”的习俗,即做成白泽形象的枕头用于寝卧,其用意也是为了辟邪驱鬼。在军队的舆服装备中,“白泽旗”也是常见的旗号。人们甚至以“白泽”来为自己命名,出现了许多叫“白泽”的人。

    51、两千年来没有变过名字的地方:句容于西汉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置县,是江苏省最早建县的十三个文明古县之一,历史上长期为南京下辖县。​

    52、髡kūn

    1.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一种刑罚: 髡首(剃去头发,光头);髡钳(剃去头发,并用铁圈束颈)。

    2.古代指和尚。

    3.古代称修剪树枝。

    53、西汉初年,著名医学家淳于意曾任太仓令,被人尊称为仓公。他辨证审脉,治病多验,名扬遐迩,却招致方士东郭延年等忌恨。淳于意膝下无子, 对纯真美丽、聪慧坚毅并深知尽孝的第五个女儿缇萦倍加钟爱。他门下有三名弟子,三弟子朱文与缇萦相爱, 却因一次医疗差错受师父严厉责备而出走。当时,东郭以丹药为人治病,病人长期服用丹药,即出现气喘、粗颈、浮肿等中毒症状,最终导致死亡。适有黄季子之子因服用丹药和纵欲过度,病势愈加严重。淳于意用中草药以毒攻毒之方为其治疗,并嘱停用 丹药和禁欲,但黄子不听忠告,以致死亡。黄季子串联东郭延年等方士到 长安廷尉衙门诬告淳于意以恶药害人。耿直坦诚的淳于意谢绝众人要他暂行躲避的劝说,决心上堂据理力争。但廷尉衙门轻信东郭等方士们的谰言,判淳于意以肉刑,削其右趾。缇萦与闻讯赶来的朱文决心为父亲和恩师伸冤。当文帝出驾时,他们不惜冒死 喊冤上书。文帝深为感动,下令免淳 于意刑罚并释放出狱,而朱文则因“犯跸”被判刑三年。淳于意携缇萦来 到狱中探望朱文,将朱文认作未来的佳婿。​

    54、五酉,​古代传说中指龟﹑蛇﹑鱼﹑鳖﹑草木等老而成妖怪者。酉:成熟,老。夫六畜之物,及龟蛇鱼鳖草木之属,久者神皆凭依,能为妖怪,故谓之‘五酉’。‘五酉’者,五行之方,皆有其物。酉者,老也,物老则为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搜神记》文化常识总结(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gfwe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