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的两个核心点
鉴于朋友和家人对我在某些时候,在特定场景下的沟通方式颇有微词,所以我拜读了一下,希望可以改善一下自己。作者花了一本书的篇幅描述非暴力沟通,我觉得几句话就可以表达清楚吧:
- 认识到暴力沟通的方式行不通的,因为人人都有自尊心,暴力沟通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心,只会引起反抗,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 非暴力沟通就是不要硬来,示弱,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比如沟通的时候自己受到伤害,那就清晰的表达出因为什么事情而受到了什么伤害,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需求。这重方式卓有成效。
其实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
我觉得非暴力沟通的核心点就是“示弱”。但是这个示弱并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示弱,是更广泛意义的,你可以在不同场合把示弱的意思替换成,降低姿态,表达受到的伤害,委婉温和的沟通,多多沟通而不是不屑于或拒绝沟通等等。我只是觉得示弱这个很有代表性。
示弱对个人及下一代的巨大影响
我进一步展开描述下示弱对自己和下一代的巨大影响:
这个示弱的启发特别大,因为我认为非暴力沟通不仅可以改变自己的一生,在下一代教育上更是会影响孩子一生的轨迹。
我举个例子,不指名道姓,二者化名为A和B。A和B两个人都有幸福的童年生活。A和B的父亲均常年在外,工作很忙,所以A和B心智成熟之前基本跟母亲生活,所以受到母亲的影响特别大。AB母亲都是伟大的母亲,知书达理慈爱有加。但二位伟大母亲的差异就在于“示弱”沟通的运用上:
- A母亲的特点是忍辱负重,为了孩子什么苦什么累什么委屈都自己承受,不说出来,认为大家都会理解的,好好做就可以了。信奉人在做,天在看,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
- B母亲的最大特点就是更喜欢沟通反馈自己的感受,无论和别人,还是和孩子,常常交流自己的内心感受。
所以多年后,AB的差异就是,A虽然各方面都不错,初次接触都觉得A很好,热情洋溢,如沐春风,但是深入接触后很多人觉得A是冷血动物,觉得A的家庭肯定很不幸,所以尝尝导致A的路越走越窄。而B则是非常善于和大家沟通,和大家都很好,因为善于换位思考体会对方的感受,所以做事情很得体,在仕途上一帆风顺。
所以我说的示弱,是指沟通的时候,无论对方高高在上,还是地位卑微,还是亲人、敌人等等,客观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百利而无一害。
非暴力沟通的几点读后感
本书如雷贯耳,书名和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景高度一致,我的读后感归纳起来如下几点:
- 书中有几句话我感觉是字字珠玑,令我醍醐灌顶,我不加任何评论的晒上原文与诸君分享品鉴一下: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练习把每一个指责都转化为尚未满足的需要。
读起来是不是感觉浑身通透,很舒服的感觉?
- 我对书中的观点是完全赞同的,因为作者的观点正确,逻辑无可挑剔。作者将非暴力沟通分解为四步,很合理,1.观察 2.感受 3.需要 4.请求,更进一步说就是:
- 什么是我的观察
- 我的感受如何
- 哪些需要(或价值、愿望等)导致那样的感受
- 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这确实是非暴力沟通的的精华所在,其实无需太多解释,大家的常识推测就完全可以理解。
- 国外畅销书,尤其是商业畅销书,存在的一个通病:只要几句话就能说明问题的事情,为什么要写一本书?
所以国外有本很有名的书,叫《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说这本书是一本教你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一本书,其实就是教大家挑重点,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很多书为了商业出版需要,精华内容可能只有1000字以内,但各种分解中心思想成章节,各章节重复插入案例、设置2倍行距和宽边距等等。硬生生的把1000字以内说清楚的问题变成几万字甚至十几万字的鸿篇巨著。
大家想想,孙子兵法,这本经典得令人发指的书,全书多少字?6075字。但这并不妨碍孙子兵法成为全世界最著名的领导人、军事家奉若神灵的绝对圣经。所以硬塞那么多字,其实没有太多必要,但是为了生计的原因也是可以理解的。
快餐式知识消费意义为何?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现在有几款学习型APP特别流行,比如“樊登读书会”,比如“得到”,拥有广泛的拥趸。但容我说句很现实的话,这些APP的内容确实是不错的。这种把饭菜买来,洗好切好再做好,端到床边,再一口一口喂到嘴里,你真的珍惜这辛苦的饭菜吗?借用两句古话来说: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所以还是要花时间和经历来认真学习耕耘的,快节奏的社会,把知识的获取当做快餐来消费,这是不符合常理的,所以说: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那么为什么这些学习型APP能够如此大行其道?我只能说答案就是缓解焦虑,不展开说了。
行文至此,我欲噶然而止,且看书中精彩摘录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例如,它会说“欧文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没有进一个球”,而不是说“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和评论,我觉得说的很有道理,我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不要带有色眼镜看人,和人交流应该实事求是,避免先入为主的印象主导了对话,摆事实是第一点,事实越详细越好,越引用具体时间、地点、次数、长度等等更好。
观察和评论英文对应的应该是observation and comment。我认为这个很重要,就是所谓的摆事实,讲道理,不要一上来就用一些夸大化、扩大化的评论来讨论问题,这样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和敌意,让对方一上来就进入战斗戒备状态,不利于沟通。
所以非暴力沟通要务低一点,观察事实情况并进行描述,不添油加醋,不指桑骂槐,不含沙射影等等。
反例:比如常说的“你怎么天天都...”,“你怎么总是让我...”这种夸大、带有情绪的话语。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在表达感受时,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此外,非暴力沟通还对表达具体感受的词语与陈述想法、评论以及观点的词语作了区分。
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如果我们清楚地表达我们无意强人所难,人们一般会相信,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 第七章 用全身心倾听
在非暴力沟通中,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倾听的这种品质体现了它与理解以及同情之间的区别。
倾听很重要,我觉得世界上50%的人都没有倾听的能力。
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1)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2)大声地提出请求(3)换一个环境。
当他人遭遇不幸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意地体会对方。倾听他人有助于对他人的理解和接纳。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培育对自己的爱。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时,我们可以通过体会忧伤和自我宽恕,来看清个人成长的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惩罚。评价自己的行为时,我们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这样,我们就不再依赖羞愧、内疚、恼怒或沮丧的心理来寻求改变,而让爱主导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是:(1)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3)体会自己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有时,在第3步和第4步之间,我们需要先倾听他人。在得到倾听和理解之后,他们也就可以静下心来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怨天尤人。然而,如果我们以苛刻的态度对人对己,我们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将逐渐变得平和。一旦我们发现自己心底深处的愿望,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我们将会重获生活的热情。
在表达感激时,我们说出:(1)对我们有益的行为;(2)我们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3)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当别人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我们的感激时,我们可以与对方一起庆祝生命的美——既不自大,也不假谦虚。
附录:非暴力沟通模式
1.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
(1)观察 我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我的福祉的具体行为:
“当我(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
(2)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
“我感到……”
(3)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我那样的感受:
“因为我需要/看重……”
(4)请求 清楚地请求(而非命令)那些能丰富我生命的具体行为,
“你是否愿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