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豆去了一所新学校,学校的名字叫做“巴学园”。这所学校很独特,它的校门并不同于一般的学校是用混凝土砌成的,而是由两棵树做成的,而且还是两颗矮矮的树,未来,它会像校园里的孩子们一样,长的越来越高。更奇特的是学校的教室,竟然是由六辆废弃的电车构成的。阳光洒在车窗上,闪闪发亮,惹得小豆豆的眼睛随之一亮,心情也不由得明媚起来。
六七岁的年龄,小小的脑袋里装着太多的好奇和幻想,却必须开启一段全新的学习旅程。有一所充满童趣的学校,似乎比豪华的混凝土砖墙更让人心驰神往吧!
我的小学,在一个小村子里,四周都是人家和大片的田地。校门外的操场,可是这所小学校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操场的四周,长满了高大笔直的白杨树,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围墙。到了春天,毛毛虫破茧而出,粗壮的树干上到处都是长着灰色翅膀的小小的蛾子,闲暇时间,老师经常组织大家捉蛾子。我们左手拿一个塑料瓶,右手拿两根木棍,把瓶口放在蛾子的跟前,轻轻一拨,蛾子就掉进了瓶子里,有时候也会碰到倔强的蛾子,会挣扎两下,我们也总是想方设法把它抓住。看到瓶子里越来越多的蛾子,我们笑着闹着,满脸的成就感。
操场的东南角是一个篮球场,几个石头墩子压着铁架子,再加上一块木质篮板,还有坑坑洼洼的地面,再简单不过的小小篮球场,却是我们最开始了解竞技运动,并体会由此带来的痛苦和快乐的地方。那时候打篮球,都是男生一队,女生一队,没有技巧,有的只是蛮力,当我们意识到那种对抗的时候,每个人都恨不得拼尽全力,我们抱着篮球满场疯跑,衣服脏了,胳膊擦破了全然不在意。男生似乎在这场竞技中并不占优势,输了比赛时会自觉地绕着篮球场手脚着地爬一圈。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打篮球,初中、高中参加了学校所有的篮球比赛,付出了时间和汗水,赢得了赞许和掌声,收获的,却是终生受益的坚强和淡然。也是从一次次的篮球比赛,让我最终学会了享受过程,看淡输赢。人生的路上,沿途的风景也许比终点的美景更美丽!
与篮球场斜对角的角落,有一高一矮两个双杠,旁边还有一个单杠。我第一次学着别人双手抓着双杠,猫着腰试图让双脚跃过头顶来个一百八十度的翻转,没想到手没抓好,整个人重重的摔倒了地上,一边的脸颊擦破了皮,至今都记得当时火辣辣的疼。从那以后,那样的翻转,我再也不敢尝试。现在想想,唯一庆幸的就是没留下疤痕。
小学校的校门,也很简陋,两扇简易大铁门,固定在围墙的两个石墩上。那白色的围墙上,常年不变地写着八个大字——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红色的字迹已经有点斑驳了,像电视剧中文革时期的那种围墙,很富有年代感的。
校园里,并排修建着四排教室。土砌的墙壁,木质的窗户,冬天的时候,我们从家里带报纸用浆糊粘贴在窗户的缝隙上,尽量挡住一点凛冽的西北风。
教室之间的空地上,有两个砖砌的乒乓球台。下课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围在那里玩,也是在这里,开启了我的乒乓球启蒙。这么想来,我的球类运动,似乎都是从小学的时候开始的,以至于后来成了爱好,延续至今。
校园的东头有一个大水池,学生们打扫卫生的水全都来自这里。夏天,水冰冰凉凉的舒服极了,可到了冬天,刺骨的寒冷袭来,端一盆水小手冻的通红。即使这样,我们也经常乐此不疲的拿着砖头、木棍等工具砸水池里厚厚的冰,小孩子的乐趣,最是简单,跟天气无关。
老师的办公室门前,一根粗粗的铁丝上挂着一块厚厚的铁板,这就是学校的“钟”。开始上课的时候,老师敲出急促的“当当当”的声音,下课时,老师便缓缓的一下一下的敲——当......当......当......伴随着无数次这样的钟声,走过了五年的时光,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深深的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现在,小学校已经不在了,而关于这里的记忆,却一直都在!
再见,我的巴学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