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员博弈】父母没那么脆弱,你也没那么坚强 ——家庭资源
关键点:一、报喜不报忧的背后是什么?
瞒骗,逃避,不信任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1.报忧会被当成一种付出。
2.错误的表达情绪,掩盖情绪,从而逃避。
3.不想因为报忧伤害到对方
二、我们怎么做?
1.先打预防针
2.向被报忧对象提供帮助
三、我们要培养报忧的习惯
不然如果报忧,则是大忧
金句:父母也是凡人,年纪变大的凡人
自我总结:
一、报喜不报忧的背后是什么?
表面是一种善意,背后是一种瞒骗,厌倦,逃避对对方的不信任。
产生这种现象原因:
1.报忧有什么用呢——误当成付出
有一些爸爸妈妈,向来就把自己的担心、忧虑,当成是一种付出的方法。
例子:
如果你的妈妈很习惯说,“唉,你一个人在外面打拼,每天工作到半夜一两点,我真的担心死了”
如果经常重复听,我们就会感觉,妈妈担心成这样,我就能缓解我的工作压力吗?
这样的表达仿佛是个死胡同,你也没有办法,我也没有办法,我们这么倒霉
2.逃避报忧——掩盖情绪的结果
很多父母亲,喜欢用责备的方式来表达关心。
例子:
只要一感冒,妈妈就说,“我不是叫你多穿一点吗?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呀!”你只要是丢了皮夹你的妈妈就会念你说,“我不是叫你小心一点吗?怎么那么粗心啊!”
结果
当自己心情已经够差了,还要再招一顿骂,谁会想要告诉爸爸妈妈啊!
于是也就渐渐地养成了对父母亲报喜不报忧的态度。
逃避
这个态度的背后也不是体贴,也不是孝顺,而是厌倦或者是逃避。
3.不愿意报忧伤害他们
父母总是在你面前抱怨对方
会给你感觉Ta是需要被呵护的,被鼓励的,而不是自己。他们已经如此脆弱了,我怎么能报忧再伤害他们呢?
二、我们怎么做?
1.打预防针
父母亲听了烦恼的事情,会有怎样的心情,丑话说前头
例子
你告诉爸爸妈妈说,“我现在跟你们讲一个消息,可是如果你们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怎样怎样……我就不能跟你们讲了。我已经在解决这个问题了,只是没有解决完。如果你们觉得,你们作为我的爸爸妈妈,希望取得我完全的信赖,那你们要答应我,你们不会情绪崩溃。”
父母那边会有三个信息量
1.不快的消息
2.孩子在解决
3.孩子信赖我们
2.向父母寻求帮助。
好处
A.正面表达情绪
父母不会沦为只能用生气指责担忧的方式表达他们的关心
B.给他们一种被需要的感觉
他们也会很温暖地感觉到,虽然你已经长大成人,你还是有需要父母的时候。
三、总结:我们一定要培养报忧的习惯!
如果习惯了报喜不报忧,那么一旦报忧,则是大忧,父母也是凡人,这样会摧毁了信赖。
如果你想要改善这样子的状况,你跟爸爸妈妈之间彼此要揣摩一下,要试探一下,也许会得到惊喜,发现对方并不如你们所想象的那么脆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