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很多,我都懂,但是如果内心深处的渴望不被满足,我就会执着于自己的需求,直到它被满足,我的心才能容纳其他。
包容是种能力,是心的能力。
1、不计较&不在乎
晓晓加班到很晚,回到家先跑到厨房,期望可以有好吃的。阿奇(晓晓老公)正在做饭,可是,出来就厨艺不精的老公只做了一个菜,重要的是,没有辣椒!瞬间一点食欲都没有了。
“又是一点辣椒都没有,一点味儿都没有。”晓晓低声跟阿奇抱怨道,因为怕婆婆听到。
“咱妈跟孩儿都不吃辣椒,怎么放辣椒,要吃你自己做。”阿奇也有点不耐烦了。
瞬间那种不被不被爱的悲哀感又出来了。在亲密关系中,“不被爱的悲哀感”就像晓晓心里的大背景一样,每次和阿奇冲突,无论大小,那种悲哀感就会涌出来将晓晓包围起来。
如果是之前,晓晓肯定就会因为这件小事就堵气不吃了,然后两个人开始冷战,晓晓觉得是阿奇不爱自己,阿奇认为是晓晓无理取闹。
“那我出去吃。”晓晓尽量控制自己不要陷入那个“悲哀的漩涡”,因为晓晓知道如果自己不吃舒服了,心里的怒气会越憋越大。
晓晓穿好衣服出去吃了自己最喜欢吃的麻辣香锅,要特辣!
吃爽了的晓晓在回来的路上一直在劝自己:不要计较,计较只会让自己不开心。
这是晓晓最近一直在用的咒语,这句话晓晓很受用,每当和自己说这句话的时候,都会觉得自己好大气,哈哈,而且就真的不生气了,对别人也比以往宽容了很多。
晓晓以前习惯用的话术是——没关系,我不在乎。结果感觉自己一直在压抑,越说不在乎,内心越是在乎的要命,反而更受伤了。
2、忍耐不完美
有个印象深刻的故事说:
一个身上有一块儿胎记的美丽妻子,她丈夫是外科医生,因为无法忍受那点不完美而决定动手术去除,却发现胎记根很深,于是决定深挖,最终终于去除了疤,妻子却死了。
追求完美实际上是心理的一种症结。它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童年时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对孩子行为过于苛求,批评过多。孩子为了让父母满意而形成了追求完美了习惯。
另一个原因是,内心缺少安全感,只有做到完美才觉得安全,容易形成“强迫行为”。
最近,儿子把我的手机屏幕摔碎了,可是内心生气了几秒钟后就释然了,而且我决定不换屏不买新手机,我要学会忍受不完美。
所以,每当我看到自己的手机,就会提醒自己——我要忍耐不完美。
慢慢地,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我发现自己变得宽容了很多,不再要求别人做得符合自己的预期。面对别人的“过错”也开始可以很舒服地应对了。
其实,对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将道理是没用的,因为每一个劝自己放弃追求完美的理由后,心理便会冒出好几个应该追求完美的理由,这就是潜意识的情结,能言善辩难以说服。
就像如果你想戒烟,不要多想,只要坚决地不吸,过一段时间,烟瘾就消失了,那些吸烟的理由就自然消散了。
所以同样,你如果想要改掉完美主义,就坚决放弃追求完美,忍耐一些小小的不完美。
在忍耐中,你会变得有力量,有包容度,忍耐是痛苦的,但是终会苦尽甘来,是值得的。
包容是种能力,也需要刻意练习;包容是种能力,关照别人也别忘了关照自己;包容是种能力,让你我在爱中充满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