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背影》

作者: 胶东县令 | 来源:发表于2019-08-28 23:02 被阅读0次

也许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缘故,今天吃过早饭后竟然不知不觉的找出了朱自清的《背影》。再读与初读,掰着手指一数竟然也有十余年了。

读朱自清的散文,我不喜欢按照小学语文老师那个模式:划分段落,总结中心思想,分析作者写作手法、特点等等。如此感情真挚的文章,我只愿意体会作者的一腔真情,浓得化不开的依依惜别的父子情。我沉浸在朱自清所抒发流露出来的情感世界里,让我坐下来,静下来,让我的眼泪也下来。而这些其实就够了。

读《背影》,我老觉得自己就是文章里的“我”,“父亲”就是我自己的父亲。这种感觉挥之不去,肆意蔓延,并最终控制了我的泪腺和我的情绪。我用了二十个烟头才想明白,这是赤子之心与慈父之爱的普世存在啊!

所有的儿子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吧,如父亲“已说定不送”却又放心不下“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而儿子却“再三劝他不必去”;如“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这样熟悉的画面;如年少轻狂的我们开始有小视父亲的想法“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如“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而我们听到这些总是觉得家长唠叨。直到现在,我父亲给我打电话还是嘱咐我“睡觉要盖被子尤其是要盖着肚子别受凉”。这样的叮嘱,从我上中学住校就开始了。如“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这样的提醒;如“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送别后的依依不舍中,包含了些许凄凉。文章中的几个场景,你经历过几个?我感觉就像在昨天就像在身边。一幕幕一场场,人生轮回角色转换而真情依旧。文章的“父亲”让我们铭记了父爱,提醒我们去体会和感悟尤其是感恩父爱,好的文章、传世的文章,他们真正的意义应该就是这样吧。

买桔子的过程是如此清晰,那一套动作是我们竟然是那么熟悉,熟悉到就好像是我们亲自看见的亲自经历的。眼里的文字,瞬间让我们觉得其实那不是朱自清的父亲,分明是自己的父亲,自己的父亲当年也是这样为自己送行为自己去买桔子!或者是一个苹果一个玩具或者一本书一支钢笔或者一件衣服一个书包一双球鞋。

一如朱自清先生的其他散文,背影也散发着一种淡淡的忧郁淡淡的哀愁。 “我的眼泪又来了”,我理解了朱自清,理解一个男人的眼泪。无法面对深情而又深沉的父亲,自己的无限深情只能泛滥到泪泉。今夜没有荷塘但是会有月色,我的忧郁也许只能靠眼泪来宣泄。

中秋节到了。在外漂泊的游子,只能遥祝家乡的父母健康平安。不要忘了给家里打个电话……

相关文章

  • 再读《背影》

    文|卓耳 读懂已是伤心人。 年少懵懂,不能感受朱自清先生写这篇《背影》时的心情,十几年之后,人近中年,才能真正地感...

  • 【再读】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

  • 再读《背影》

    起初读朱自清的《背影》,是中学时期。年纪尚轻,觉得那是一篇有趣的文章,而真正“有趣”的地方并不了解。只觉不过是...

  • 再读背影

    子夜 该伸出哪只手 才能触到你憨厚单薄的背影 才能摸到你心宽本份的成因 你送先生的那几颗红桔 正从时光的月台上 以...

  • 再读《背影》

    少年不识愁滋味,再读已是父母身 暑假的高铁,格外的拥挤,手机没电的我,被迫“观察”着身边的这群叽叽喳喳、青春飞扬集...

  • 再读《背影》

    也许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缘故,今天吃过早饭后竟然不知不觉的找出了朱自清的《背影》。再读与初读,掰着手指一数竟然也...

  • 再读《背影》

    少读《背影》,只觉父亲买橘是那么好笑,而今识尽离别滋味,便觉父亲买橘是那么好哭。荏苒时光中,我们心中都有一个疼痛的...

  • 再读《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读《背影》几遍,事隔多年,却清楚地记得父亲那朱红的橘子...

  • 再读“背影”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散文,一直被传诵。而且还被收入课本里。 少时读这篇散文,始终读不出滋味。...

  • 再读《背影》

    《背影》,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篇散文,用质朴的句子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 记得在初中的课堂上,老师曾这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背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hiv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