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山水平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5659960/97a97cc56e6857d5.jpg)
在我看来,做饭是一个极富创造力的过程,而洗碗就逊色很多。
倘若你准备做一顿家常饭菜,就可粗分为两种思维过程:一是有什么做什么;一是想吃什么做什么。而洗碗就不具有多少变化,无非是先洗碗和筷还是先洗锅和铲。
再说从决定做什么菜,什么主食到选材,到清洗,到切好码齐备用,到佐料搭配,到火候控制……整个过程,处处闪耀智慧之光。
寻常家庭,平淡日子,大多数都是有什么吃什么的。准备做饭了,我巡视一遍菜筐子和冰箱,边看边在脑子里进行着高速盘算,搭配,前后不超过两分钟。
先定主食:米或面,这些都是常备的,再根据什么菜下什么饭来做最后决定。比如只有土豆,那就还是不要做面条了的好,淀粉太多,口感差,不下饭。
再定菜:遵循每天至少一顿肉的原则,所以冰箱里肉也是常有的。有了肉,什么菜都能做得好吃。
再结合天气状况决定是适合吃汤面条还是捞面条或者其它,冷了就多喝汤,热了就少喝汤。不过若是做米饭蒸面条之类主食,我是必会做汤的,不然会觉得这餐不完整。
我切菜的时候比较慢,因为刀工不行,又想切的漂亮,索性就慢一点。注意力都在手上刀上菜上。所以我在厨房忙活的时候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你若从背后走过来一定会吓我一跳。
我觉得搭配菜也是需要一点讲究的。我首先看重的是口感,其次关注色彩。比如炒土豆丝,我会加上三分之一的胡萝卜丝;炒土豆片,我会加耗油,出锅撒葱花;炒西兰花,如果有的话,加几片彩椒,如果没有加薄薄的几片胡萝卜片。色和味是比较容易把控的,至于营养搭配,太专业的咱不懂,不过荤素搭配,粗细搭配,油腻与爽口搭配之类算是常识吧。
另外,配菜的时候我会遵循“大大小小”原则,即主菜切条的要配条;主菜切丝的要配丝;主菜切丁就配丁。如果我看到一盘土豆丝里配的大片青椒,我内心是抗拒去吃的。不过也要看是谁做的啦,是不是用心的。比如有一次康哥做了一盘胡萝卜片,极薄,极长,虽然是单一的胡萝卜片,但看起来样子很新颖,那就来者不拒,大快朵颐了。原来他是因为切不好胡萝卜,就用削皮刀一刀刀刮下来的,把一整根胡萝卜削成薄片,那得多费功夫。这道菜一辈子忘不了。
做饭的人应该是很细致周到的人,要考虑到老人牙口怎么样,照顾到适不适合孩子吃,如果有喝酒的人,这菜下不下酒,大家会不会吃的开心,满足。如此,食物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东西了,更是联络感情的媒介,做饭的人忙活大半天,不需要多少言语上的赞美,只要吃完了,意犹未尽,这就是最高的赞誉。
现在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在能力范围内基本可以实现想吃什么做什么了。在网络上看到一道菜,或者在外面餐厅捕捉到一道佳肴,总会暗下决心——有机会试着做一下。往往第二次没有第一次做的成功,毕竟第一次更用心,攒了那么久的劲呢,每一道工序盘算了不知道多少次。你看,做菜的确是一件需要用心的事情。古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大概就指这里面的用心、稳慢。
一个人的时候,会觉得吃饭缺了点什么味道,索性多做点,叫上邻居分享。自己有了陪伴,收获了感恩,邻居也节省了时间,吃的快乐。会做饭能制造出快乐,多好。
吃完饭,我一般是不主动提出洗碗的,当然,如果饭不是我做的,我会要求洗碗,一个家需要大家一起贡献力量。虽然洗碗没有创造力,不是我所爱,不过不爱仍然能够主动用心去做方显真心付出呢。
周末了,为家人做顿可口饭菜吧,人生苦短,请用心陪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