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最自然的自律力量,这个力量的成长需要愉悦的心情,不要自我折磨,要放松,不要拧巴。
![](https://img.haomeiwen.com/i1041324/7fec1f7dc76576d2.jpeg)
1.平时工作是不是会有经常被打扰的情况呢?
回想一下,自己平时工作被打扰都是一些什么情况呢?是上司突然给你交代任务?是突然有同事来问你工作事宜?还是突然有相关会议让你去参加呢?
那你平时遇到这种情况会有什么反应呢?突然被打断了自己的工作节奏,特别不开心,但是也无可奈何,只能被动的接受任务,解决问题,参加会议?
文中,作者提到的几个方法。我加以总结:
(1)主动汇报工作进度:对项目涉及的相关人员,主动告知现在的工作进度。拿我自己举例,现在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对项目整个排期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要让整个项目组的人都了解。否则,交互、UI、前段、开发、测试,都会来问你现在项目到什么阶段了?而且,如果有哪个阶段延期了,也要通知整个项目组。另外一方面,对领导也要主要汇报进度,让他知道现在的情况,就不会再过来问你了。
(2)主动召集相关会议:因为产品可能总会遇到需求变更、紧急bug等情况,所以这时候要主动召集相关会议。作品产品经理,很多时候就是你不找事情,事情就来找你。等事情来找你的时候,可能又会遇到约不到会议室,找不到相关人员的情况,把自己搞得很着急。所以一定要提前、主要召集相关会议。
(3)打太极:如果有领导或事同事给你派任务,不要盲目接受。
a.要弄明白,具体的需求是什么,如果他也说不清楚,可以礼貌地让他想清楚再来找你,千万不要盲目接受,然后你自己花心思去想。
b.如果需求明确,可以想一下或是问一问,是否有相关人员已经在做相关的工作了,一定要清楚其他的同事都在做什么事情,省得做无用功。尤其是在稍微中大型的公司,可能大家平时都不太关心同事们都在做什么,需求做了一半或是做完了,发现其它同事已经做了相关内容了。
c.如果,必须你做而且没人做过呢,那这时要明确这个需求的紧急程度。如果在不紧急的情况下,尽量拖1、2天,给自己手里的事情留出时间。如果非常紧急的情况下,那只能把手里的活儿告一段落再开始进行。
2.碎片清单-最应该形成的习惯
没有记录下来的事情,都是你焦虑的原因。
这里作者提到,碎片清单应该分为3种:信息、事情、想法。
(1)信息:看到的值得留意的信息,记录下标题。平时工作或事生活中,都太容易被各种信息吸引注意力,点进去看,但是好像,看完就完了,也没有收获什么。所以如果有想看的文章,可以先保存到自己的印象笔记收集箱,每天找个统一的时间去看,去总结。
(2)事情:你要做的或事别人要你做的事情。这个就比较常见了,就是行动清单,把每天要做的事情都列出来,然后按着清单去做,就会避免每天被脑子里的各种念头揪着、感觉要撕裂的情况。
(3)想法:各种想要做的、想要改变的、想要尝试的事情。有点类似梦想清单。其实这类可能都是平时不紧急的问题。但是对自身而言,这些才是比较重要的事情,可能有的想法稍纵即逝,一定要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抓住这些想法。
后面作者说了记下这些清单之后怎么做,其实就是简化版的GTD方法。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书~碎片清单一定要及时回顾,及时清理,才会更有效果。
3.为什么”打卡”有效
摘抄里说的很清楚啦,当一个人觉得自己被监督的时候,就会改变自己的行为。
在心理学中,很多问题的解决都是从记录开始的。
发现自己走神了之后,要放空,做一些不太需要投入思考的事情,比如:溜达、吃点东西、喝杯水。专注→放空→专注→放空。这类觉察有点儿想禅修和冥想。所以可以多冥想来训练自己这种察觉的技能。
这种记录和察觉就是让你自己站在天上看自己。
4.最后
也不算总结吧,第一次以这种方式分享读书笔记,以前基本是做摘抄比较多,但是摘抄完之后可能不怎么看了,而且太形式化自己的收获也不是很大。所以想试试分享的形式,每本书只总结感触比较深的3个点,结合自己的理解。希望对大家有用吧
你需要频繁地回顾,这是一种更为深邃的思考方式,在总结过去的同事为将来做准备。频繁回顾,让大脑了无牵挂,还能不断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