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书一讲书单读书
解书|学习之道(1):为什么太努力反而学习更糟糕

解书|学习之道(1):为什么太努力反而学习更糟糕

作者: 李文强bryan | 来源:发表于2017-10-17 18:44 被阅读378次

    我们很多人都认为只要足够努力就会有足够的收获。比如,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故事“悬梁刺股”,“凿壁偷光”都是不断地向我们证实这个道理。可以说,“努力=收获”的观念,已经融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了。

    但真得是越努力就越有收获吗?

    《学习之道》作者芭芭拉斩钉截铁告诉我们:错!学习越努力不一定越有收获,而且努力到一定程度,反而学习效果变得越来越糟糕。

    我们很多人越学越累,越学越没有成就感,最终“学习”变成了“痛苦”的代名词,这与“努力=收获”的错误观念是密不可分的。

    那作者为什么敢这么说呢?下面为你一一道来。

    a)专注+发散=高效

    作者提出了一个观点:专注+发散=高效。

    具体来说就是人有两种思维模式,分别为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通俗的讲,专注模式就是注意力集中的状态,而发散的模式就是休息放松的状态。

    我们要想高效学习和工作的话,这两种模式都必不可少,而且需要经常自由切换。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从脑科学角度是如何解释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的。

    b)从神经学角度解释

    什么是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

    神经学家研究发现,人处在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的神经网络是不一样的。

    专注模式下的思维活动是利用理性、连贯、分解的途径直接解决问题的一种模式,一般得到结果都是意料之中的。你把注意力集中到某样东西上,专注模式就开启了。

    专注模式与大脑前额叶皮层(位置就在脑门正后方)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相关。清醒专注的大脑前额叶皮层就会以自己为中心,自动沿着神经通路传递出信号。这些信号会奔向与你思考内容相关的各个脑区,将它们连接起来。连接的形状有点像八爪鱼(见上图)。

    发散模式通过让大脑处于松弛状态,让潜意识来把当前问题与大脑中潜在的信息自由联系和整合,可能会得出意料之外的想法。你只要放松注意力,任由思维漫步时,发散模式思维就出现了。

    发散模式下,由于大脑的不同区域,包括相距很远的区域都有可能相互联系,它们没有一个中心发送信号,所以脑区之间的连接分布得更加分散,比较纷乱复杂(见上图)。也正是由于这种无中心大跨度连接,所以才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的想法和解决方案,我们把它称为“灵感”。

    为什么需要两种模式?

    至于为什么人类需要两种思维模式,这个答案可能深藏于生物演化之中。

    自然界危机四伏的环境特点,决定了动物在觅食时是非常专注的,但同时他也必须警惕是否有其他危险。只有那些能协调好专注觅食和发散警惕危险的动物才更有可能生存下来。这也符合进化论中的优胜略汰生存法则。

    比如,你观察鸟类在吃东西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它们先啄一下,然后停下来四处张望。这其实就是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的自如切换。

    而人类的大脑运转方式与此很类似。人类大脑左半球与慎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事项联系更紧密。它似乎更擅长处理连贯性的、充满逻辑性的思考。

    大脑右半球相关的,更多是想四处扫视环境、与他人互动或者处理情绪之类的活动。它似乎更擅长宏观把控、直觉认知、情绪相关的事情。

    虽然左右脑有细微的差别,但无论是专注模式,还是发散模式,都要求两个大脑半球同时参与工作。

    还是那句话,要解决任何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都离不开两种模式之间的互相切换。

    c)模式交替学习

    操作三步骤

    结合作者的阐述和案例,我总结了模式交替学习法三步骤:

    第一步、专注学习思考。具体来说,你需要保持注意力集中,开启专注模式,用逻辑严谨地推理分析清楚当前的问题或者新知识。

    第二步、充分合理休息。也就是说,开始休息后,大脑自动切换到发散模式,用潜意识来把问题与我们已有的内在经验进行关联,产生新的理解或想法。

    第三步、专注学习补充。也就是说,再次保持注意力集中,用新的理解或想法来解决当前的问题或梳理新知识。如果还没有彻底解决问题或者没有理解透新知识,再回到第2步,重复循环2,3步,直到彻底搞定。

    为了能深刻理解这三步骤,一定要在具体场景中去讲述如何使用它们。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三个典型的使用场景。

    使用场景1:掌握新知识

    我们学习的时候经常会有个错觉,以为理解记住一个新概念,你就完成学习了,然后就不用管它了。

    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遵守模式交替学习法,具体如下。

    首先,排除一切干扰,先集中注意力理解好新概念。把梳理成一个简化模型。

    然后,开始休息,进入发散模式。休息的时间,应该留出足够长的休息时间,让你的意识完全从当前的新知识脱离出来。更加新概念的复杂度和规模,时间长短不一,概念越复杂,包含的子概念越多,休息的时间可以越长一些,通常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

    休息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比如散个步,打个盹,或去健身房,或去做点与刚才思考的事情完全不同类型的事:听音乐、做家务等等。

    休息时间里,发散模式开始发挥作用,用新角度看待新概念。在此之后,当你注意力重新转回到新概念上时,你就可以将发散模式里产生对刚才概念的新想法和新模型整合起来了。

    然后在进入专注模式,一个专注与发散持续交替的过程。

    这时你对新概念的理解才算基本掌握了。如果这个概念非常复杂,可能需要再来一次学习+休息的流程。

    使用场景2:捕捉灵感

    关于捕捉灵感,作者只是提出并列了几个前人的事迹,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做法。

    这里列出大锤老师讲述的捕捉灵感三步骤(其实就是模式交替学习法的修改版),也分为三步:1.种问题种子;2.合理休息;3.限时完成。

    第一步,种问题种子。就是你当前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一段时间的思考,这就是往大脑里种种子的过程。这是处于专注模式。

    比如,刚看了一本书,也整理了笔记,想写一篇读后感,该怎么写呢?你想了一段时间,感觉有三四个思路,思考了一时间也不知道用哪个思路好。

    第二步,合理休息。种完问题种子之后,接下里就要把问题彻底抛在脑后,好好休息,直到你的大脑意识自然地忘掉了之前问题,让刚才种下的种子在大脑里潜意识发芽生长。

    这是从专注模式转换到发散模式。休息的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最好不要超过24小时,否则灵感还没有来得及传递给专注模式就会消失掉。

    休息的方式与第一个场景里基本一样。另外有很多专家和发明家的休息方式值得借鉴:

    比如,创造力研究专家霍华德.格鲁伯提到过3B休息策略:睡觉(bed)、洗澡(bath)、做公交车(bus),三者任选一即可。

    还有,爱迪生在遇到棘手难题,他会拿着球坐在躺椅上,在身旁的地上放个盘子,然后逐渐放松下来,任由大脑进入自有开阔的发散思维模式。而一旦爱迪生睡着,他手中的球就会滑落,小球落进盘子的响声讲他惊醒。在这一瞬间,爱迪生就会抓住发散思维留下的碎片,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第三步,限时完成。充足的休息之后,接下来就要限时完成任务。限时的目的是让大脑处于高度专注状态。再次从发散模式,切换回专注模式。

    很多时候,你已经有灵感解决这个问题了,但解决到一半就又没有思路了。这时不用着急,可以回到第二步,再休息一次,然后在回来专注解决,如此循序直到问题解决了。

    比如,还是写读后感的例子。当休息回来后,你大脑很可能就已经决定选择那种思路,而且写作的过程中,感觉文字之间从指尖流出来一样,一气呵成。

    使用场景3:被困住了(自制力很强的人)

    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自制力很强的人身上。毕竟,他们的成功之道就在于,在别人都放弃的情况下他仍坚持不懈。

    所以自制力很强的人会更难关闭专注模式,进入思维定式,结果变得“太努力了”,容易被现状或问题困住了。

    如果你是这种人,那么有一个技巧适合你:重视倾听。把同伴、朋友或亲人的意见放在心上,他们会在你沮丧到极点时会有所察觉。这就是俗话说得“旁观者清”。

    就算你当时真得认为自己是对的,也请告诉自己:“就算他们全是错的,我也应该暂时放下自己的观点好好听听他们说什么,而且一定要听完”。

    倾听就是让自己从专注模式转向发散模式。

    最后来回顾一下,首先我们就跳出越努力就越有收获的误区,提出只有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持续交替,才能实现高效学习。

    然后,我们从神经学的角度,解释了专注模式是通过大脑前额叶皮层为中心,集中连接大脑各个区域的过程;而发散模式是没有一个中心,大脑各个区域自由连接的过程;分析了人类有两种思维模式的原因是生物应对环境进化的结果。

    最后,我们整理出模式交替学习法三步骤:专注学习思考、充分合理休息、专注补充理解;然后讲述了三步骤分别在掌握新知识、寻找灵感,和被困住了三种场景下是如何使用的。

    最后提一句,我最近两周都没有练习弹钢琴了,刚才去弹了一下《千千阙歌》钢琴曲,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两周前,其中有段的旋律左右手怎么也协调不起来,今天一上手就协调起来了。这种有如神助的现象应该就是发散模式下潜意识的学习吧。

    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呢?如果有的话,可以留言分享一下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米亚:引用古典《跃迁》中一句话:“梯子搭对墙,努力爬才有意义。”学习之道亦如此,感谢解书,受益匪浅。
        李文强bryan:@米亚miya 说得好:+1:
      • mars_3b0d:高见,受益非浅!
        李文强bryan:@mars_3b0d 能让你受益 我很开心:blush:

      本文标题:解书|学习之道(1):为什么太努力反而学习更糟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ad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