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的大学文学创作每天进步一点点
第136章:素质教育不适宜我们吗?

第136章:素质教育不适宜我们吗?

作者: 认识爱之神 | 来源:发表于2020-03-25 06:42 被阅读0次

    论到素质教育,我们至少应该了解清楚它的基本内容。按照通行的看法,素质包括心理、品格、技能三个主要方面。所谓综合素质,就是从心理、品格、技能三个方面来看。其实,素质体现的是三大基本能力:

    第一是自我生存能力,包括身体健康与生活自理两个方面。实现身体健康,主要是通过体育运动进行锻炼。实现生活自理,主要是通过家务劳动进行培养。老师可以通过组织野外生存挑战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从身体健康和生活自理实现意志和胆量的完善。家长可以让孩子分担家务劳动,培养孩子在生活上的自理能力与自主意识。学生的心理素质就是应对各种压力的自我承受能力,自我承受能力体现的是意志和胆量,意志和胆量最容易从体育锻炼和生活实践中培养获得。

    第二是为人处世能力,包括确立理想与应对情感两个方面。为人是基于生活态度,要从兴趣和爱好发现学生的特长,从特长确立未来的理想。学生有理想,就有了生活的方向。学生明白了生活的方向,知道了为什么生活,在生活方向的引导下,就容易明白为人的道理。为人的道理就是处世的原则,有原则才可以把握好爱情关系、亲情关系、友情关系以及各种人际关系,有原则才可以处理好婚姻关系、家庭关系、事业关系,为人处世体现的就是品格素质。

    第三是社会竞争能力,包括学问、胆量、见识三个方面。学问方面主要是知识的积累,数学、逻辑学、计算机、语文是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特长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至少一种以上实用技能。胆量方面主要是从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果断,让学生有自己拿主意做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勇气。见识方面是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让学生从想象具备自我意识和主见,引导学生发明与创造。社会竞争能力包括了技能素质,但是远超一般的技能素质。

    以上三大基本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三大基本内容。三大能力相辅相成,就是综合素质。学校实行素质教育,应该从综合素质对学生进行考评。

    素质教育重视综合考评,主要看实际表现。在教学方式上只传授学习经验,很少给标准答案。以培养逻辑思维,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为主。在素质教育模式下,仅有知识积累的神童根本不可能通过综合考评。

    应试教育只重视知识积累,主要看考试成绩。在教学方式上以灌输为主,强调死记硬背标准答案,忽视逻辑思维与想象力。在应试教育模式下,神童们只要知识渊博,就可以凭考试高分一路绿灯。

    计算机时代,我们可以从网络轻易搜索到海量知识。因此,现代社会不需要很多知识渊博的学究,最需要懂得发明创造的科学家。​​​

    这些年来,应试教育被普遍诟病,于是有极少数学校开始试点素质教育。然而,根据试点学校的结果来看,素质教育似乎水土不服,并没有获得比应试教育更好的效果。所以,有人认为我们的文化比较特殊,只适宜应试教育。

    我们学习外来经验,只要稍有波折,就喜欢从文化习惯来寻找原因。譬如说村级自治不理想,就认为是文化习惯不适宜自治。素质教育遇挫折,更加证明了文化习惯的威力。按照这样的思路,难怪有人主张倒退回传统。写到这里我要问了,如果传统那么好,一百年前怎么会遭遇到各种颜面扫地的尴尬?显然,我们很多人其实是不长记性。

    我不喜欢强词夺理,还是来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试点素质教育的失败。

    首先,我们的大环境是应试教育。所谓试点素质教育,最终还是要面对应试。小学、中学搞素质教育,升学考试却必须用应试标准答案,这样怎么检验素质教育的实际效果?真正的素质教育,必须有大环境支持,必须在升学考试中彻底放弃适用于应试教育的标准答案。应试教育占了主导地位,升学考试必须用标准答案,试点素质教育就根本不可能成功。用应试教育的标准答案来检验素质教育的结果,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其次,我们缺乏真正理解素质教育内涵的师资,从事素质教育的老师几乎都是从应试教育而来,老师们普遍缺乏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经验,必须要经历几代人的摸索与磨合。素质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积累经验。或者,我们直接从外面引进有经验的师资,这是个捷径。但是,在当前大环境下,我们决无可能从外面引进大量师资。老师本身缺乏素质,怎么可能培养出来真正有素质的学生?

    综上所述,我认为所谓文化习惯不适宜素质教育,就像社区管理不适宜自由一样,都只不过是大环境下需要的托词。大环境不需要真正有素质的人才,只想要会写标准答案的各种考试状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136章:素质教育不适宜我们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fc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