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应试教育被普遍诟病,于是有极少数学校开始试点素质教育。然而,根据试点学校的结果来看,素质教育似乎水土不服,并没有获得比应试教育更好的效果。所以,有人认为我们的文化比较特殊,只适宜应试教育。
我们学习外来经验,只要稍有波折,就喜欢从文化习惯来寻找原因。譬如说村级自治不理想,就认为是文化习惯不适宜自治。素质教育遇挫折,更加证明了文化习惯的威力。按照这样的思路,难怪有人主张倒退回传统。写到这里我要问了,如果传统那么好,一百年前怎么会遭遇到各种颜面扫地的尴尬?显然,我们很多人其实是不长记性,或者是别有用心。
我不喜欢强词夺理,还是来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试点素质教育的失败。
首先,我们的大环境是应试教育。所谓试点素质教育,最终还是要面对应试。小学、中学搞素质教育,升学考试却必须用应试标准答案,这样怎么检验素质教育的实际效果?真正的素质教育,必须有大环境支持,必须在升学考试中彻底放弃适用于应试教育的标准答案。应试教育占了主导地位,升学考试必须用标准答案,试点素质教育就根本不可能成功。用应试教育的标准答案来检验素质教育的结果,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其次,我们缺乏真正理解素质教育内涵的师资,从事素质教育的老师几乎都是从应试教育而来,老师们普遍缺乏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经验,必须要经历几代人的摸索与磨合。素质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积累经验。或者,我们直接从外面引进有经验的师资,这是个捷径。但是,在当前大环境下,我们决无可能从外面引进大量师资。老师本身缺乏素质,怎么可能培养出来真正有素质的学生?
综上所述,我认为所谓文化习惯不适宜素质教育,就像社区管理不适宜自由一样,都只不过是大环境下需要的一种别有用心的托词。大环境不需要真正有素质的人才,只想要会写标准答案的各种考试状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