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466532/744323af42dd4c9a.jpg)
蜀、吴已不共戴天,而对于魏来说:可谓亲者痛、仇者快。在这关键时刻,诸葛亮迅速调整战略部署⋯⋯
他派出了一位可以完全“与己匹敌”、堪当重任的使者邓芝入吴。
是和还是战?这次邓芝出使东吴,事关蜀之生死存亡。
而这每步棋都在险中求,稍有不慎,就会引火烧身、粉身碎骨!
![](https://img.haomeiwen.com/i3466532/f7744d10b10c71a8.jpg)
可邓芝甫一出使东吴,孙权便用张昭之计,立马给了他狠狠的下马威!
先在殿前立一大鼎,贮油数百斤,下用炭烧。待其油沸,可选身长面大武士一千人,各执刀在手,从宫门前直摆至殿上,却唤邓芝入见。
还没等邓芝开口,就呵责说你不过是效仿郦食其说齐故事而已。
可不曾想邓芝毫无惧色?面对孙权只作揖还未拜。
孙权卷起珠帘,大喝道:“为何不拜?!”
邓芝面不改色心不跳,昂然而答:“上国天使,不拜小邦之主。”
![](https://img.haomeiwen.com/i3466532/1fb6ad45168147bf.jpg)
这绝对要有超一流的心理素质,还要有视死如归的精神,才敢遇强则强,甚至以卵击石!
孙权继续大怒说:“汝不自料,欲掉三寸之舌,效郦生说齐乎!可速入油鼎。”
此时再次显露出邓芝的强大的内心!
大笑说:“人皆言东吴多贤,谁想惧一儒生!”
孙权转怒说:“孤何惧尔一匹夫耶?”
邓芝说:“既不惧邓伯苗,何愁来说汝等也?”
孙权说:“尔欲为诸葛亮作说客,来说孤绝魏向蜀,是否?”
邓芝说:“吾乃蜀中一儒生,特为吴国利害而来。乃设兵陈鼎,以拒一使,何其局量之不能容物耶!”
![](https://img.haomeiwen.com/i3466532/fdfe85709015ef11.jpg)
表面看起来是邓芝的话语说服了孙权,实质上是孙权本来也不想和蜀开战,他也怕魏乘虚而入,三者关系很微妙!
他也在静观事态发展。当他发现蜀使不仅是为了自身安全,还想到吴的利害时,当然孙权顺水推舟了,以此送一个顺水人情了!
孙权叱退武士,赐坐而问说:“吴、魏之利害若何?愿先生教我。”
邓芝说:“大王欲与蜀和,还是欲与魏和?”
孙权说:“孤正欲与蜀主讲和,但恐蜀主年轻识浅,不能全始全终耳。”
![](https://img.haomeiwen.com/i3466532/e1320b1cc5486cb6.jpg)
此时邓芝讲出的话,是决定性的。讲好了顺理成章;讲不好,将是灭顶之灾,重燃战火!
在看不见的战场上,一个外交官的谈判技巧是何等重要?有时决定着一场战役的走向,有时是生死!
一言九鼎、一字千金,就是这样来的!
邓芝说:“大王乃命世之英豪,诸葛亮亦一时之俊杰;蜀有山川之险,吴有三江之固;若二国连和,共为唇齿,进则可以兼吞天下,退则可以鼎足而立。
今大王若委贽称臣于魏,魏必望大王朝觐,求太子以为内侍;如若不从,则兴兵来攻,蜀亦顺流而进取;如此则江南之地,不复为大王有矣。若大王以愚言为不然,愚将就死于大王之前,以绝说客之名也。”
为什么我一字不落的把邓芝这段话照搬?因为这段话太重要了!不仅使战局扭转乾坤,而且从外交辞令上来说,可以说是雄才大略、切中要害!
邓芝不偏不倚,把两国合和分的利弊得失,分析的丝丝入扣,同时又讲出如果魏和,你吴的结局是什么?并且把结果描写的如在眼前。
最后又用自己的英雄行为,再次推动孙权的决心!
同时,当讲完后,邓芝撩衣下殿,望油鼎中跳!孙权内心再也没有一丝犹豫了!
孙权说:“先生之言,正合孤意。孤今欲与蜀主连和,先生肯为我介绍乎!”
当邓芝听了孙权的话,以料定孙权不仅动心了,而且确实想同蜀和好,但是还是有一丝丝担忧是不是蜀愿意和吴真正和好?
于是邓芝再次推动,以坚定孙权的信心!“适欲烹小臣者,乃大王也;今欲使小臣者,亦大王也。大王犹自狐疑未定,安能取信于人?”
此时孙权已没有一点犹豫了!“孤意已决,先生勿疑。”
孙权面对蜀国这样一位有胆有识的外交官,内心也是非常佩服,同时也非常羡慕,希望吴国也能找到一位与之匹敌的外交官,出使蜀国,让蜀国也不小觑东吴!
东吴到底派出了谁?又是否能如邓芝一样有勇有谋、有胆有识,不辱使命?
而看不见的战线,又对这三国角逐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明天继续和您接着说⋯⋯
![](https://img.haomeiwen.com/i3466532/a7edd8d64a6773c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