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未来》读书札记:硅谷文化的局限性

作者: 沛文沛语 | 来源:发表于2018-12-14 09:51 被阅读25次
李开复老师新书《AI.未来》

之前和区块链圈内的朋友谈中美两国在区块链方面的创新的时候,多次提到硅谷创业者,大家以抄袭为耻,中国创业者比如波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种抄袭文化,确实给我们的创业生态带来很大的伤害。大家都想走捷径,不愿意干脏活累活。

4月6日,TRX波场孙宇晨推特发文列举了波场(TRX)比以太坊(ETH)好的7点理由。推文发出后,遭到以太坊创始人V神留言怒怼,称应该加上第8条理由,“TRX复制粘贴白皮书效率远高于原创!”。

中美是两个极端,中国对于做跟进性创新更看重。美国对原始性,开拓性创新更在乎。在硅谷如果一件事情已经有人做了。那么其他创业者往往会绕开。我们作为旁观者一直在接受主流传媒的这种文化塑造。那就是硅谷的科技创业文化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是人类创新的灯塔。似乎没有做过反问,疑问,甚至调研,也几乎没有听到不同声音,反对意见。但是近期在读李开复老师的新书《AI.未来》的时候,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观点。

硅谷创业者被封为全美最卖力的工作者,年轻热情的创业者,召集了一群同样疯狂的有志之士。加夜班赶着出产品,然后不断地进行修正迭代,同时关注下一个重要趋势的来临。我在硅谷和中国科技圈都待过几年的时间,曾经任职苹果,微软,谷歌等公司,后来回到中国,致力于培育投资中国的创新公司,硅谷创业者确实在非常卖力地工作,但是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和太平洋彼岸的中国创业者比起来,硅谷创业者可以说是十分懒散的。

中国成功的互联网创业者几乎都是从世界上最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在他们的世界里,速度是创业者必备的特质,模仿与借鉴是可以接受的做法。竞争者为了赢得新的市场份额,会想尽各种办法在中国创业圈每天都是血与火的试炼。就像古罗马竞技场上的斗士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竞争者之间毫不留情。想在这种竞争中活下来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的改良产品,革新商业模式,同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如果你唯一的优势只是一个创新点子,那么这个点子最好很可能会被剽窃。你最重要的员工也可能会被挖墙脚。最后,因为比不过其他获得了创投资金的同行而惨遭淘汰出局。如此激烈辛苦的竞争环境和硅谷完全不同,在硅谷模仿和借鉴别人的作品简直就是耻辱。很多公司崛起,靠的就是一个原创的点子或者刚好鸿运当头,在众多竞争者中顺利脱颖而出。在硅谷缺乏竞争也导致了相当程度的自满。创意怎么没有对初始创新进行所有可能的修正与迭代?中国早期的模仿年代确实产生了一些不体面的公司,但也培育出世界上新一代最敏捷能干,吃苦耐劳的创业者。这些创业者将帮助中国成为一个实干的年代,利用人工智能赚钱的国家。

我们都是一直在道听途说,而李开复则是对中美都非常了解,有多年一线工作经验的资深科技界人士。

对硅谷不盲从,不黑不吹,客观认知。

当一系列的事情,比如美国的互联网公司为什么没能在中国攻城略地,比如谷歌干不过百度,Facebook干不过腾讯。ebay干不过淘宝,亚马逊干不过京东。这些真实的案例一再发生的时候,不是市场错了,而是我们的认知错了。

硅谷文化有其先进性,有其生存土壤,也有其局限性。在学习吸收的时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中国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在科技界我们之前一直没有做过领导者,或者说前沿科技一直被西方人把控,不自信习惯了。在新一波的几个科技浪潮叠加的过程中,我们有可能在部分领域赶上来,成为领导者。也要有新的认知范式。

相关文章

  • 《AI.未来》读书札记:硅谷文化的局限性

    之前和区块链圈内的朋友谈中美两国在区块链方面的创新的时候,多次提到硅谷创业者,大家以抄袭为耻,中国创业者比如波场,...

  • AI挑战和机遇

    今天看了混沌大学李开复AI.未来的最新视频课程,之前已经看过《AI.未来》,笔记如下: 我们都被工业时代的价值观洗...

  • AI.未来

    AI+爱=未来

  • 《AI.未来》

    在我的研究生生涯期间,我接触多的就是一个词“机器学习”。导师总是跟我嘱咐未来是智能的时代,要多了解人工智能,才能抓...

  • 《AI.未来》读后感

    最近读完了李开复老师的新书《AI.未来》,由于自己的写作和总结提炼能力不佳,读完了也不知道该如何总结读书心得,这里...

  • 读《AI.未来》

    《AI.未来》是李开复老师的新书,解读人工智能的大趋势。讲述了中国AI的快速发展,从AlphaGo战胜柯洁开始,给...

  • 读《AI.未来》上

    在书店看到李开复老师这本新书《AI.未来》,觉得挺不错,就在微信读书上看。可能由于我一直做互联网,很多章节引起了我...

  • 听开复老师新书《AI.未来》有感

    最近著名的人工智能科学家李开复携新书《AI.未来》做客樊登读书会。出于对李开复老师一直以来的尊重和敬佩以及...

  • 你准备好迎接人工智能时代了吗?

    听完李开复博士的《AI.未来》,我感慨万千,仿佛看到了我们的未来。李博士说,未来的15~20年,将有一半的人类没有...

  • 读书点亮生活

    文/红豆小姐 《AI.未来》李开复(作者光临) 你的工作在未来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人工智能的到来,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AI.未来》读书札记:硅谷文化的局限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si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