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工作
为什么一直拼命努力却无法获得理想的业绩?
为什么总有一些人能轻轻松松地实现目标?
严格按照上司或客户的要求工作,就一定能让对方满意吗?
如何才能实现读懂趋势,及时赶上下一个风口?
不加思考的瞎勤奋,不如懂思考的巧努力,让我们远离瞎忙碌。
那是因为你过分在乎努力,而一直缺乏思考!
高纬度思考法
这里推荐一本书来自日本细谷功的《高纬度思考法》通过大量的实例讲解和练习,掌握从全新角度思考和工作的元思维。
一、那我们为什么需要这种元思维呢,即“从更高水平进行思考”呢?
1、元思维能带来有助于我们成长的“洞察力”。
对于知识方面的进步来说,“洞察力”的重要性无与伦比。
认识到自己的知识有限,认识到还有很多自己不了解的领域,这是增长知识的第一步。
相反,对没有洞察力的人,无论如何教育,即使重复几百遍,也都只是“浪费时间”。
2、元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摆脱成见或思维定式。
有时候坚持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对自己毫不怀疑,这就是一种固执己见的僵化思维。
元视点
而这种思维定式存在于我们潜意识中的“狭隘的视野”中,或者“思考的盲点”,只有我们从更高的视点来客观审视自己,才能发现自己视野的狭隘。
而往往以下几类人就最不擅长元思维。比如:凭感情行事的人、过于固执己见的人、总是追求具体细节、要求做到简单易懂的人、毫无根据满怀自信的人、常认为自己与众不同的人。
3、元思维可以凭借前面的洞察力和开阔视野帮助我们形成创造性思维。
只有认识到元思维的重要性,我们才能从开始追问“为什么”上升到元视点,探索新的方法,通过“向其他领域借用”的方式获得崭新的创意,才能帮助我们形成创造性思维。
二、那我们如何通过训练来获得这种元思维,并加以运用呢?
1、想要拥有元思维,就必须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让自己具有另一个自己的观点。
元视点思考
“自知无知”的概念据说是苏格拉底在古希腊时代提出的。
自知无知,说到底就是在遇到无法理解或者与自己的价值观相反的事物时,不要认为“对方有问题”,而是尝试接受“有一些领域是自己所不了解的”这个事实。
举例:就拿最近人们经常谈论的“生病时用社交媒体向上司请假”这个话题来看待一些价值观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人或事情。
原先我们请假都会当面向领导请假,之后有了书信,有了电话,我们的请假方式,一开始也会带一句开场白:“很抱歉用书信或电话的方式和您请假,请您谅解,我生病了等等”。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请假方式成了微信,经常一句“我明天有事/有病,请假一天”,随后就没有下文了。
其实“烦琐的老方法等于正式且礼貌”与“高效的新方法等于随意且失礼”的观念对立,这个争论一直持续到现在。
新的价值观有助于我们发现自己是否已经陷入僵化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到我们意识到,不同年代的人们之间的价值观差异,“或许只是自己还不了解而已”。
爱因斯坦
本层次的问题,很难靠同层次的思考来解决。-------爱因斯坦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在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的时候更应该用元视点来思考问题。
2、通过方法论和例题的学习,掌握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追问“为什么”来主动扩宽思维。
通过Why思维来思考“上层目的”,探究真正的目的,以及发现还有其他应该解决的问题,或解决问题方面获得线索。
Why思维更多的是来解决“战略”上的问题,而What思维更多的是来解决“战术“上的问题。
那如何用Why思维来应对上级的指示呢?
Why思维应对上级指示
举例:”请把各部门招待费开销情况汇总一下“
照单全收地应对方式就是大多数人的应对之法,我们会按照老板要求”收集数据“交给老板或客户,当对方反问一句”接下来应该怎么办“,也只能回答”是你要求收集数据的啊...“
1)这就是典型的思维僵化的表现,也是一种未上升到元视点思考的表现。
2)这时,接到任务应该向老板了解其真正的目的和需求是什么?
对应的这里,老板要了解各部门的招待费开销情况,下一步一定要进行的措施是如何消减经费或者调整各部门间经费的开销。
所以就要了解各部门之间,开销大的部门有哪些?哪些特别大的开销又重点是些什么?这些都将作为下一步消减目标作为的参考。
3)当了解了这些目的,那用Why思维如何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呢?
下来肯定第一步还是要完成数据的基本收集,在此之后,我们还要考虑各部门招待费产生差异的原因,以及根据不同顾客、不同地区、不同月份进行汇总,来推测对方接下来可能要采取的措施,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下一步要采取的措施“,那么就更可能通过提前准备满足对方的需求。
类推思维
3、学习类推思维,进行类推训练帮助你形成更具有创造性的思维。
类推即”根据类似事物进行推论“,也就是向相似事物”借鉴“。
类推就是”抽象化“+”具体化“。抽象化的程度越高(即元视点越高),通用性就越强,才能看得越远。
类推思维分两种:第一种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第二种是从抽象到具体。
第一种来源于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发现。如在工作之外的领域,通过抽象化提取出来观察到特点,将其与工作中的需求结合起来,从而产生新的创意。
也就是所谓从实际中提炼理论,再用理论去联系和指导实际。
第二种是抽象和提取各种事物特点,将其应用到尚不具备该特点的其他领域。例如当前的市场趋势或商业模式都相当于这里的”特点“。
类推思维的两种模式
这两种类推模式经常混杂在一起同时发生,我们该如何来训练类推思维呢?
举例子来训练这两种类推模式:
1)”信号灯“和”特快列车停车站“的共同点是什么?从”关系“的角度进行思考,它们在各自领域中的关系。
在各自领域中,它们的共同点是”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因为增设信号灯或车站很容易,而减少信号灯或车站需要更大的决心。
找出共同点后,然后来思考我们身边的事情,运用这个抽象理论,比如公司的规定,家用电器,手机APP等都符合这个特点。
然后寻找背后的根源是人们都希望对能够带来便利的事物设在离自己很近的地方,所以增设时很少遇到反对的声音,但是减少能带来便利的事物,就需要相当的勇气。
人本身就具有”渴求拥有更多“的心理,要减少什么时总会遇到困难。
类似的类推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看待公司里”规则或核对表只增不减“的情况,在制定具体对策时为我们提供参考。
2)”积分卡“和“密码”的共同点是什么?
它们的共同点就是“不知不觉中变得越来越多,导致最后管理不过来”。
找出共同点背后的根源是完全出自发行者的利益考虑,彻底忽视使用者的方便。
其他领域的类似现象也屡见不鲜,不是很多时还能勉强应付,但是随着数量的增加,积分卡或密码就逐渐变成了强加给使用者的东西。
从这里可以提供一些启示,供我们开发产品或服务,以及接触客户时参考。
看待问题的不同视点
最后,只有我们培养元思维才能不做那种不加思考的瞎勤奋。要想详细学习元思维,还请阅读本书来自日本的细谷功的《高维度思考法》。
我们要时常追问自己,善于运用倾听的状态,让自己具有”另一个自己的观点“,做一个敢于质疑的人,寻找看似不同的事物在元层面的共同点,让自己真正具有元思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