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秋夜曲并译

秋夜曲并译

作者: 石宏博 | 来源:发表于2022-12-03 23:10 被阅读0次

秋夜曲

作者:唐.张仲素    译析:石宏博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译:

计时用的漏壶滴水,丁丁作响,秋夜呵,你为何如此漫长?在无边无际的轻云之间,偶尔露出月亮,洒下月光。

好像是被秋天逼迫着似的,暗处的秋虫一整夜都在鸣叫着,而我给出征在外的丈夫准备的御寒衣物还未寄出,这个时候,彼方千万不要下霜啊。

注:

丁丁:拟声词,形容漏水的声音。

何:何其,多么。

暗虫:暗处的秋虫。

通夕:整晚,通宵。

响:鸣叫。

寄:寄送,寄达。

莫飞霜:千万不要下霜。

张仲素:约769~819,唐代诗人,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任司勋员外郎,又从礼部郎中充任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张仲素擅长乐府诗,善写思妇心情。如"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春闺思》),"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闺思》),刻画细腻,委婉动人。其他如《塞下曲》等,语言慷慨,意气昂扬,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

析:

张仲素于公元798年(贞元十四年)中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在军中亲眼目睹边关战士征夫离人彼此之间思念离别的苦痛之情,心中感慨良多,遂作《秋夜曲》一诗。

最后一句呢喃响起,让人不禁为思妇这种朴素情感和深深忧虑而感到感同身受。

在中国的历史上,武装力量,既是圣贤们治理社会的前提、保障和底气。同时,处理不好的话,它本身又往往成为厄祸的根源。忠与信何其薄也!因为其不平等,其高危险性,其生活的辛苦程度,导致了它本身的忠和信是很薄弱的,所以忠和信这两个方面,要特别注意,应当加强。

这首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边塞士兵生活的苦楚和悲怆,士兵固然是士兵,可是你也要知道,他们是父母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孩子们的父亲。作者同情他们的不幸,所以有了这篇作品。

相关文章

  • 秋夜曲并译

    秋夜曲 作者:唐.张仲素 译析:石宏博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译:...

  • 秋原并译

    秋原 作者:明.石宝 译析:石宏博 野鹿时并走,沙禽亦双飞。 何事秋原上,日斜人独归。 译: 在秋天...

  • 晴江秋望并译

    晴江秋望 作者:唐.崔季卿 译析:石宏博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 普天乐·浙江秋并译

    普天乐·浙江秋 作者:元.姚燧 译析:石宏博 浙江秋,吴山夜。 愁随潮去,恨与山叠。 寒雁来...

  • 千秋岁并译

    千秋岁 作者:宋.谢逸 译析:石宏博 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梅雨过,萍风起。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琴书倦...

  • 秋之夜曲

    似觉睡意懒散,却是夜半难眠,望窗外,星月俱不见。 听耳边,织娘歌声婉转,寂寞人儿,独坐赏琴弦,曲不断,泪涟涟。 不...

  • 秋胡行·其二并译

    秋胡行·其二 作者:汉.曹操 译析:石宏博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经历昆仑山,到...

  • 海子小夜曲(译)——海子

    A Serenade from Haizi 以前的夜里我们静静地坐着 我们双膝如木 我们支起了耳朵 我们听得见平原...

  • 秋江月夜曲

    我有一张琴似水,忽然想到晋渊明。 泠泠秋月何当拂,不是奇情不足惊。

  • 满庭芳 · 碧水惊秋并译

    满庭芳 · 碧水惊秋 作者:宋.秦观 译析:石宏博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秋夜曲并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vm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