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听樊登说文天祥,感动之余,寻来相关文章温习。文天祥21岁中状元,国之栋梁。却由于生于南宋,皇帝苟且偷生,至抱负付于流水,英年即逝。

近日游玩至刘备招亲的甘露寺,绕至后山观长江景象,见一石头栈桥,伸至江中约百米许,与秋水长天浑然一体。复回江边盘桓,见路边立一石碑,上书“文天祥镇江脱险渡口遗址”,瞻仰久之。
镇江南山北水,历朝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辛弃疾为官镇江知府时,曾写诗道:“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同游的人说,镇江最有文化含量的当数甘露寺。百姓所知甘露,皆因刘备在此招亲,孙尚香在祭江亭纵身一跃香消玉殒。凭江耸立的北固山留下了多少三国遗址与英雄美人的故事。
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又称之为江南运河,镇江由于长江与运河十字交汇,历史上有大京口,小京口,甘露口,丹徒口与谏壁口,五个入口与长江相通。甘露口即甘露渡。
关于甘露渡,著名的诗句颇多,像唐朝时戴叔伦有诗云:大江横万里,古渡渺千秋。
文天祥从甘露渡坐小船逃往真州。这在《指南录后序》里有详细记录。

文天祥是南宋理宗时的新科状元,但没有受重用。蒙古兵大举南下时,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史,由他代表南宋朝廷去大都谈判。
文天祥拒绝投降,被囚禁。他坚持“君降我不降”。偏安于临安的南宋皇帝已投降。文天祥几次逃亡都失败了。
镇江在江的南边,眼看着镇江是唯一逃脱的希望,过了江便是元朝的控制之下。镇江义士与老兵帮忙,得一小舟,文天祥一行12个连夜逆流向真州(仪征)驶去。
后来,他自立旗帜,抗击元军。无奈大势已去,他被捕了,受尽折磨摧残,4年后,在南京就义。死时方47岁。
录一首文天祥著名的诗:
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对照“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民族英雄气概感天动地。

2021年11月28日傍晚的夕照。
网友评论